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左獨VS左統 關於台灣社會主義我的看法
2022/08/04 19:09:51瀏覽786|回應0|推薦2

左獨VS左統 關於台灣社會主義我的看法

我對左獨的看法是台灣的經濟規模太小不可能自給自足,以社會主義獨立後被中美和全球資本主義國家孤立而不可能有未來,生活水平會下降到比古巴還要低,能源和原物料無法自給,而全球世界革命下世界需要統一的社會主義政府類似蘇聯這樣的架構加盟共和國的存在統一有利於經濟發展,獨不獨立反而不重要了,應該把台灣放在帝國主義矛盾對抗下的棋子來看待,但是由於大多數人民本身的無知而被美帝利用而自己卻不知道,從經濟視角來看台灣不是一個受到壓迫的民族,反而是類似瑞士和荷蘭帝國主義一樣的壓迫別人的民族(帝國主義陣營體系的一個小國),因為台灣人均GDP以購買力平價計算高達6萬美元,國際貿易中充當壟斷資本主義和勞動力不平等交換的壟斷商品經濟的台積電給台灣內部的社會福利充當剩餘價值二次分配的來源,因而養活一大群中產和小資產階級反動派的存在佔全國人口50%,他們絕對不會支持真正的無產階級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馬克思主義者必須指出一個道路是實際上可執性行的方案,而不是空談理想

 

一些網友同志回復:同志請你不要繼續隨便貼標籤,把我們完全沒把持的觀點和主張強加在我們身上,然後延伸你對整個局勢的機械性分析還有對工人階級的鄙視。
 
我的回覆:

我沒有加強我都說是我個人看法了,而且是生活中的實際經驗和對現實世界的觀察,有哪一個台灣中產階級和小資願意被剝奪掉自己的小資本比如私有化房產改成公有制和私人股票被剝奪改國有資本?但是台灣人口組成當中的50%的比例卻是中產和小資(否定這點可以去查各國中位數國民財富的統計和第三世界相比),一旦他們被剝奪就會感到失望和憤怒後回歸法西斯主義和改良社會主義,所以我總是站在第三世界全球剩下的60億多數人口和國際社會主義的的觀點和立場,台灣之所以可以有如此之高的比例的小資和中產是因為有台積電這種壟斷資本主義企業它可以獲得超額利潤率向外掠奪資源透過國際貿易中的商品蘊含的勞動量的極大差異的不平等交換機制,這正就跟荷蘭和瑞士一樣是個帝國主義的經濟本質而不是被壓迫的第三世界民族,不能因為是小國家就否定經濟實質

 

一名網友馬克思主義網友的回覆:讀了王凡西的毛澤東思想論稿之後,真是極端痛恨斯大林叛賣篡奪了蘇聯和20世紀整個社會主義革命,中共在斯毛的影響下也搞一國社會主義,揚斯貶托,可笑又諷刺的是時至今日,世界革命依然是走資的中國的最佳選項。因為美西方無可化解的敵意,第三世界抱團取暖的願望,一國實力不足以對抗美西方這些條件至今未變。

我的回覆:

不管是哪一條道路只要堅定的走下去不要半途而廢或中途改變原則都有可能成功往前推進一步,雖然史達林模式效率很低,蘇聯的史達林一國社會主義不是純粹的(因為有經互會的存在但規模太小,冷戰東方相比西方陣營的生產力和科技力量對比太過懸殊,冷戰最終美國勝出的機率更高)如果蘇聯撐過1990年代他是可能和中國一樣改革開放而保住國家不解體,那麼美國解體之後,勢必擠壓資本主義國家的生存空間,那麼國際貿易的平等分工和交換是國際社會主義的基礎,蘇聯的模式和中國的矛盾在於雙方都想要自給自足掌控自己的命運,所以蘇聯當初給中國的156項援助是屬於一個經濟分工,但是這種分工雖然還有一些不平等但是比起美國建立的全球資本主義體系比起來平等程度增加許多,這也是往前推進一步 所以中國的改革開放從擠壓西方帝國主義的利潤空間來看其實也是在往前推進一步,代價自己本身內部被引入的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將來一定會有新的大國崛起,讓生產力擴散到新的第三世界國家,就像美國打垮英國帝國主義換來了英國殖民模式的解體,以及二戰後的表面民族國家獨立和平等(實際上帝國主義經濟依附關係沒有解除許多國家還被外資控制和發達國家壟斷所有高科技生產力和金融)雖然想看這種方法達到無產階級社會主義全球化分工和建立統一的世界政府這個最終目標效率很低,要花上百年,比不上拖派直接推動全球全球世界革命來的直接有效,但是後者的成功率和風險遠遠大於前者的保守作法頂多只有50%,弄得不好蘇聯可能在1920年代被全球資本主義國家圍毆和推翻,更別提冷戰了,但是高風險的作法好處在於一旦成功就是節省了100年的時間

 

這同一名網友的回覆:

您長久不回我還以為已經棄號了,後來在王先生博客還見到一些賬號發言和您類似,是不是您的小號?

馬庫我一直去看的,還參加了一些文字工作。

關於利潤率這一點我覺得王先生的點在於除了歐美幾個先進資本主義國家之外,廣大發展中國家還有大量未開發領域,而且基礎科學雖然放慢但也不是徹底停滯,應用科技速度則是並未減慢,理論上等到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開發完畢那時利潤率會下降到極值點附近,但是在可見的一二百年內可能還能維持一個體面的平均利潤率。

 

我的回覆:

是的其中有一些是我的小號,有一些不是,但是王孟源博士一看到我發的文章不管是什麼就連內文都不看就直接把我的文章給刪除了,但我開的小號通常他一開始都會很認真的回覆我,但只要一識別是我就直接又進入不看直接刪除模式,一開始我很不解其中的原因,猜想或許是他對我有誤解馬克思的理論或者沒看過資本論以為所有的馬克思主義都是的空想社會主義者和教條馬克思主義,但其實我這3-4年來觀察和收到他的回覆文章越多就越來越瞭解,其實不是這個原因

因為我曾經批判凱因斯主義和批判改良社會主義,他無法接受,我批判房地產私有制主張國有住宅和公共住宅來取代人人口有房地產的小資社會主義他也無法接受,他畢竟是銀行退休經理算個中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一備子沒有當無產階級被剝削或壓迫過,無法理解這種不論有多少才能和知識或者頭腦在社會上永世不得翻生還要受近小資產階級壓迫和羞辱的感覺,所以才會那麼討厭我的文章,但是並不是所有中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都是反動的比如恩格斯、列寧都不是無產階級出身但是他們卻能超越自己的階級真正客觀認識到世界的本質
就如凱因斯的名言
“如果每個人都必須有一個階級屬性,我認為我會站在有教養的資產階級一邊。”——梅納德·凱恩斯。

凱因斯雖然也曾經同情擴工人階級試圖解決大蕭條的困境,我並不認為凱因斯說的全部理論都是錯的,而是站在唯物辯證的觀點來看待,就如同馬克思認為大衛李嘉圖和亞當斯密是一位偉大的政治經濟學家,而是批判凱因斯站在他的改良主義和資本主義的解決方案,現在全球面臨停滯性通貨膨脹的困境,不就證明凱因斯主義的長期失效嗎?凱因斯的方案在短期內能夠解決失業和大蕭條問題這點我是肯定的,但是他的理論本質是小資產階級改良社會主義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主義,的他侷限性需要長達百年來證明是錯誤的道路,局部來看是可以緩解當下的實際問題的,金融資本和美國霸權體系本質的矛盾我在許多給王孟源博士的文章回覆的都用婉轉的方式表達過,但是只要一觸及一點點問題矛盾本質的核心他就會直接刪除我的文章1個字也不看,這就是他能識別我的文章的原因的機制

例如我上幾個禮拜回覆他的文章

關於這篇提出的新貨幣體系
https://blog.udn.com/MengyuanWang/171980706

我的問題
幫大家補充知識,二戰結束後凱因斯提出過班柯+國際清算同盟機制,後來美國財政部長懷特否決了不採用(遊戲規則是美國決定),而採用美元(當時是金本位)作為國際結算貨幣,但是這個決定會導致特李芬難題Triffin dilemma,也就是各國儲備美元那麼美元將流出國際市場造成美元升值,那麼美元會因為過度升值而出現貿易赤字,那麼為了平衡貿易赤字當美元升值到一個程度又不得不印鈔票,而印鈔票會導致金本位的數量和美元得數票不匹配(35美元換1盎司黃金),最終金本位時代的美元佈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尼克森後來改用國債而不是黃金當作美元發行基礎,但是這個矛盾至今只有解決一半,也就是即使廢除金本位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還是不可避免的導制美國貿易赤字和長期的製造業掏空,對美國來說就是印綠紙片換別國的商品這樣不勞而獲,但是滿足金融業投機的需求

如果發行亞元可能會碰到很多類似的矛盾機制,有需要仔細論證,如果各國還保持貨幣獨立和自己的央行(不採用歐元的統一央行)且亞元的發行基礎改成各國一藍子貨幣那誰來控制亞元的發行?誰來平衡國際貿易赤字和盈餘,還是說當年凱因斯提出的是用各國的貿易份額佔比例來決定額外的信用發行規模?然後對貿易盈餘或赤字課稅或補貼?

要繞開SWIFT那樣被美國控制有沒有必要發行央行數字貨幣?


還是看不太明白亞元的設計,這裡面一定有一些基本的原理被忽略,如果亞元比造凱因斯二戰後設計的Bancor和國際清算聯盟ICB的參股比例設計,是用國際貿易的份額來決定,並且為了維持貿易再平衡,對有大量貿易赤字的逆差國家允許貶值自己貨幣增加出口,對任意貶值自己貨幣有大額貿易順差的國家需要支付超額利息率,會這麼設計是否是因為凱因斯認為可以藉此避免一個國家赤字太多需求太多而供給太少導致經濟危機?

可以查到一些佈雷頓森林體系建立前凱因斯的斑柯設計理念
Each item a member country exported would add bancors to its ICB account, and each item it imported would subtract bancors. Limits would be imposed on the amount of bancor a country could accumulate by selling more abroad than it bought, and on the amount of bancor debt it could rack up by buying more than it sold. This was to stop countries building up excessive surpluses or deficits. Each countrys limits would be proportional to its share of world trade ... Once initial limits had been breached, deficit countries would be allowed to depreciate, and surplus countries to appreciate their currencies. This would make deficit country goods cheaper, and surplus country goods more expensive, with the aim of stimulating a rebalancing of trade. Further bancor debit or credit position breaches would trigger mandatory action. For chronic debtors, this would include obligatory currency depreciation, rising interest payments to the ICB Reserve Fund, forced gold sales, and capital export restrictions. For chronic creditors, it would include currency appreciation and payment of a minimum of 5 percent interest on excess credits, rising to 10 percent on larger excess credits, to the ICBs Reserve Fund. Keynes never believed that creditors would actually pay what in effect were fines; rather, he believed they would take the necessary actions ... to avoid them.


參見前文凱因斯和班科體系,我的感想是
懷特計畫和凱因斯的國際清算同盟,今天看起來懷特是美國工業衰落的主要推手(凱因斯計畫能長期保持美國外貿平衡),雖然佈雷頓森林體系和各國儲備美元和金本位對戰後最大債權人美國金融資本有利,但是將導致美元升值和美國大量貿易赤字,從而導致美國從二戰前的出口製造大國神壇跌落,因為美國將不能任意貶值自己的貨幣增加出口,那美國要平衡貿易(在20年後美國的順差必然轉為逆差)必然也跟著貶值長期赤字的情況金本位當然也保不住,最後只對美國金融資本有利,對長期掏空美國製造業來講是必然的
大一統理論2022/08/04 20:07回覆
以上推理是基於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規律所做的長期分析
大一統理論2022/08/04 20:09回覆

我的又一回覆一樣被王博士刪除:
社會資源分配不均本身並不是一個問題,付出或對社會貢獻比較多的人理應獲得比較多,
但是社會主義的原則應該是「按勞分配」如果對社會的貢獻和付出是10倍那麼也應該獲得10倍的回報但是資本主義社會絕對不是「按勞分配」而是「按資分配」,古典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都曾經明白的道理「等量資本獲得等量利潤」李嘉圖和亞當斯密一樣信奉勞動價值論,認為等量勞動生產等量價值,同時又相信等量資本獲得等量利潤,他感到二者之間存在矛盾,只是不敢指出問題在於生產方式導致不勞而獲,進一步把這種矛盾提煉出來才有剩餘價值理論

(暫時先不談壟斷資本社會)因而如果資本可以自由移動尋找最高的回報和套利才有利潤率平均化的趨勢,例如有100億資本和有1億資本的資本家比較起來獲得的回報大100倍,但絕對不代表前者個人多付出100倍勞動,每1塊錢資本都獲得他們各自的利潤,但100倍資本的人就獲得100倍被動收入和這個人本身的對社會的貢獻卻是和他們的勞動量無關,只和資本量有關,馬克思因而反對這「按資分配」的社會,以前反對社會主義的新自由主義民粹派會以吃大鍋飯不勞而獲來批評社會主義,這絕對不是社會主義的本意,只有社會生產力發展到極大化的社會才能的社會主義狀態才是「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現在的資本社會「獲者不勞、勞者不獲」這才是最糟糕的,會降低社會經濟的運行效率,所以國家資本消除私人壟斷地租只保留能夠增加勞動生產率和長遠發展的私人資本只是最基本的一步,如果能往後看幾步就會知道這只是社會主義的前奏而已,因為社會的私有化的生產關係決定社會的分配方式,對私有化的資本抽稅在搞二次分配試圖繞開這個本質上矛盾的機制去建立一個修補的機制,有它的侷限性,這個矛盾在積累到某一點上之後還是會炸開,現在國家資本主義的管理制度裡已經有未來社會主義的雛型,是從這種國家資本主義的管理方式當中產生的萌芽脫胎換骨而來的,在解決實際社會問題的時候就會產生這種國家壟斷取代私人壟斷的國家計畫經濟和市場結合,隨著時間發展會看見有一個越來越多餘的組成部分-----資產階級,如果國家能夠隨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代替私人管裡資本,那麼私人資本存在的目標只剩下繼續推動那些國家龐大官僚機器鑽不到的縫隙裡的藍海市場繼續創新推動生產力,如果發展到一定程度私人資本連提高社會生產力也推不動,那就顯得多餘,社會要他有何用?為什麼需要社會機器裡一個多餘的部分耗用資源卻毫無貢獻?這不就是資本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的演化過程嗎?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inoalove486&aid=176352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