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美貿易戰的本質★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根本原因
2019/01/28 22:00:05瀏覽3377|回應2|推薦7

為了讓讀者方便閱讀  章節段落分段重點

1.第一節介紹工資的本質

2.第二節介紹自由市場競爭之下的工資價格規律

3.第三小節介紹帝國主義之下的扭曲的生產關係以及中美貿易戰的經濟動因本質

4.第四小節介紹這種貿易戰趨勢的未來發展狀況

 

中美貿易戰★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根本原因
 在自由放任經濟狀況下工資降低才是經濟規律因為勞動力可以買賣
1.各位想想看工資的本質是什麼?

工資不過是資本家購買「勞動力這種商品」的價格而已

工資跟決定其他任何一切商品的價格一樣服從資本主義的規律

那麼工資本身只不過是一種勞動者被當成商品出售的交換價值而已

其他一切商品的售價受到再生產它的成本和費用影響,生產成本越低這種商品的售價就越低

你想想看生產某一種工業產品,它的生產成本和費用越低,產品本身價值就越低

在自由競爭的情況下,產品的售價就越低

人類本身被當成商品買賣,是因為勞動者本身沒有資本沒有「生產資料」

所以只能靠出賣自己換取維持生存的工資

這種生產關係是不對等的,有人會認為
「生產力越來越高GDP一直在成長,所以薪水應該越來越高才正常的人,自己應該被加薪」

但持這種看法根本不懂什麼是資本主義

人均GDP從90年代不到1萬元現在2018年成長到2.4萬美元,為什麼社會底層的工資在無干預情況成長卻不多?
(而且還是在政府干預的條件下基本工資才能成長)

想像一下有一個農夫,今天他努力耕種,因為農夫自己有生產資料

包括一頭牛、一塊田地、一些肥料和種子等等,隨著科技進步農業生產力越來越高

產出越來越多,農夫可以用越來越便宜的價格購買更好的肥料,更好的機器去替代那頭牛

奇怪的事情是?農田生產力越來越高 ,為什麼工資沒有增加?

原因在於你不是農夫,你沒有生產資料 「你是那頭耕田用的牛」

你對農夫而言只是一種生產工具而已,想想看?如果你跟牛一樣是可以買賣的商品和勞動力

這種關係對等嗎? 就像「一頭耕田用的牛抱怨自己的工資為什麼不增加一樣」

「勞動力商品化 」本質上是人類的異化,是生產關係不對等造成的

而馬克思認為,「工資是由那些決定其他一切商品價格的規律決定的。」 這就是說,作為勞動力商品價格的工資的形成與決定,必須遵循市場法則,只有在市場規律的作用下才得以決定的。

馬克思首先分析了工資的本質,他認為,工資只是勞動力價格的特種名稱,工資是勞動力價值或價格的轉化形式。勞動力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和再生產勞動力這種特殊商品所需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

  關於工資水平的決定,馬克思認為,「工資是由那些決定其他一切商品價格的規律決定的。」 這就是說,作為勞動力商品價格的工資的形成與決定,必須遵循市場法則,只有在市場規律的作用下才得以決定的。

那你會問為什麼許多國家的工資有再增加呢?

原因在已開發國家政府主動干預,調高了基本工資,始終把最低工資控制在人均 GDP40%的水平



這樣做只是為了避免社會階級矛盾,最終威脅到資本家的統治權力

政府調高基本工資本身不是為了推推翻或改變不對等的生產關係

只是為了維持這種資本的不對等生產關係和權力而已 ....

有一個農夫租一塊耕地,一頭牛、一些生產工具包括肥料和種子等等......

「養牛的價格」就好比「工資」

「牛的再生產成本」就是「牛飼料價格」

肥料和種子和機器設備就是「生產資料」

「農夫」就好比「產業資本家」

地主或土地承租費用就是地租 對應著土地資本家的利潤

不管農夫種多少,都要分給無償佔有土地的人利潤

現在因為科技進步,牛飼料的價格不斷降低

養牛成本比以前更便宜了,而且還發明了替代牛的耕田用的機器設備

牛的工資要受到這種機器設備的競爭,

機器設備降價又可以種植更多牛飼料例如黃豆、燕麥等等飼料

同時牛的飼料成本更低,牛的再生產價格降低

牛的工資變得更低,產業資本家利潤提高

地主要求產業資本家分給他更多,也就是你繳房租和房屋貸款越來越多的原因

因此農夫養牛的成本提高 壓縮了他的利潤率,因為連牛舍(牛住的房子)也要佔用土地

農夫越來越不愛投資改良自己的生產工具,購買更好的機器設備來提高產出

農夫乾脆自己也跟銀行貸款買農地,租給其他農夫,或等地價上漲以更高價格賣出

這就是房地產減慢了影響經濟成長和「各國房價高漲」的原因

受到土地地租提高的影響而降低利潤,彼此又互為因果惡性循環

因為房地產炒作並非生產性勞動,壟斷土地而得來的財富和任何收益,會轉移產業資本的利潤,等於對總利潤作「二次再分配」在總利潤大小不變的情況下,利潤率會降低,而利潤率一下降,投資、就業、經濟成長率都會下降。 如果說產業資本家是小偷,以搾取勞動者剩餘價值為目的為發展生產力的引擎和動力,那麼房地產炒作就是一種「專偷小偷錢的人」這種特殊的小偷跟一般資本主義的運動規律G-W...P....W`-G`是不同的是純粹的G-G`

關於房地產的價格形成機制

房地產不是商品,經不起古典政治經濟學的邏輯分析,任何商品的價格應該傾向於降價到社會平均必要勞動時間的價值,例如手機這種商品在市場完全競爭的情況下一台手機的生產價格是受到成本影響的,成本越低生產價格就傾向於下降到售價(生產價格)=生產成本+平均利潤 生產價格是原物料和勞動力再加上資本家的平均利潤 , 這是手機的必要勞動力和剩餘勞動力兩個組成部分構成的,而基隆和信義區的全新房地產一坪造價都是10萬使用年限都是50年,售價卻有著10倍的差距所以房地產不是商品,跟金融衍生性產品一樣是虛擬的價格偏離價值,房地產是地租被資本化的購買價格。

 

2.第二節介紹自由市場競爭之下的工資價格規律

補充

我之前有跟網友解釋過價值規律是什麼,這是古典政治經濟學需要理解的基礎最基礎的認識
 
網友回覆
天氣晴朗萬里無雲 wrote:
勞動力不可遞延
無法儲藏
不同的勞工有不同的勞動力
不同的行業也有不同的勞動力要求標準
在現今專業分工的時代
更無法立即無縫接軌
而不需轉換成本或是訓練時間

我的回答:

商品價值取決於必要勞動時間(價值規律)

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的矛盾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之一,使用價值指的是人和自然的關係,例如魚是可以吃的、鞋子是可以穿的這就是使用價值,對於不同種類的商品 使用價值是異質性的,交換價值就是人跟人之間的社會生產關係,人類交換商品的本質其實是在交換勞動時間,比如假定在一個原始社會 一雙鞋子可以交換3條魚,因為生產這雙鞋子平均需要生產1條魚3倍的勞動時間, 商品的價值又是取決於必要的勞動時間,而隨著的商品生產經濟的發展 透過整個社會的交換和分工 規模的擴大勞動生產率得以提高,而交換和分工會縮短商品生產的必要勞動時間,提高勞動生產率,最終又發展出貨幣這種交換價值的單位,例如一雙鞋子如果是300元,一條魚如果是100元,那麼一雙300元的鞋子就等於3條100元的魚,魚是吃的的使用價值和鞋子穿的使用價值是不同的 但是這種異質性卻發展出人類把他轉換成相等的抽象勞動 也就是交換價值 變成成抽象勞動的同質性,這個300元的背後代表的是不同種類的商品 因此使用價值是不可比較的 只有交換價值能夠用相同的貨幣單位比較,交換價值的生產其實是一種人類共同東西的生產 也就是交換生產商品的平均的必要勞動時間 ,而貨幣本質上是一種「商品拜物教」把一堆異質化的不同東西使用價值用同一組抽象數字符號來代表相同的交換價值來比較的狂想症,假如認為使用人工智慧來解決勞動力短缺的問題那將會對資本主義產生一種影響 是一般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從來沒有分析過的,人口紅利並不是人口本身的紅利而是人口對資本家的紅利, 因為人類的活勞動是創造交換價值的唯一泉源, 如果人工智慧提高勞動生產率那麼商品的價格將因為產量的提高而降價, 否則就會因為工人總消費需求不足而無法銷售出去, 至於為什麼商品勞動生產率提高了,商品變得更多了 而不可能增加資本主義的利潤呢?這裡要區分兩種不同價值的觀念,是主流經濟學家搞不清楚的 混淆的概念觀念, 他們不知道 商品生產同時產生兩種價值「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勞動二重性原理),這兩種價值是有矛盾的,商品的產出量如果因為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增大了10倍,那麼商品價格也會降低10倍,商品會用更廉價的方式生產出來 資本本家追求的目標是為了獲得利潤而不是使用價值,即使只看只看個體企業和資本家 科技創新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使得個體比其他資本家的成本降低而提高了個體生產者「相對的利潤」,但是長期來看因為技術擴散必然也使的其他資本家也採用了新技術, 而使得利潤率的分母整個資本有機構成的成長,在市場的總需求和規模 因為人口老化 沒有人口成長的前提下而擴大的時候活勞動沒有增加,利潤率將會下降,價值是人類的活勞動產生的,只有人類的活勞動能夠增加整個系統的新增價值,人工智慧或是其他更進步的自動化機器 提高的勞動生產率 這些機器只不過是其他科學家工程師或是其他人類發明創造出來的勞動,機器有交換價值,只不過是因為過去歷史上人類累積起來的剩餘勞動存量 被私有化成為資本家的私人資本, 因此機器本身是一種死勞動,要維持機器的運轉必須得有人類的維護 商品最終還是要被拿到工資的工人消費,因此死勞動機器無法無中生有的創造價值,所有新價值的創造最終都必須來源與人類的活勞動, 不論體力的或是腦力的勞動, 只不過機器在生產產品的同時 會把它自身的勞動存量轉移到新產品中, 機器本身卻發生了磨損, 這種價值的損耗是人類的價值首先創造出機器, 機器在把自己的 價值透過資本折舊的方式轉移到產品中, 因此不論科技水平人工智慧將會如何發達都不可能解決資本主義 利潤率長期下降趨勢的問題, 這是有資本主義根本的矛盾所導致的, 系統上根本引起的矛盾。
 
「資本是死勞動,它像吸血鬼一樣,只有吸吮活勞動才有生命,吸吮的活勞動越多,它的生命就越旺盛。」(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1867年)。

1.
勞動是可以儲藏的,人類勞動的商品和財富就是價值型態的儲藏

而價值是本身是凝結商在商品中的無差別人類勞動力,因為他是透過交換過程所以體現出無差別的價值

例如一條100元的魚和另一個100元的文具價值是相等的,而決定商品勞動價值的是生產該種商品的「社會的平均必要勞動時間」

2.勞動不等於勞動力
就是因為資本家購買的不是工人的勞動而是勞動力 所以購買勞動力的價值(可變資本)小於他新創造的總價值之外還有一個餘額,至正是資本家利潤收入的來源

3.一種勞動商品和另一種之間的交換比例是透過貨幣,在工業革命以前商品的價值反應,商品的勞動價值,商品價值的表達其實就是貨幣

因為在工業革命前各地區的勞動生產率大致相同,如果生產1條魚需要1小時生產1單位小麥也需要1小時

他們價值就相等 因此交換價值也相等的,交換商品本質上是交換勞動力 ,達成更高效率的社會分工

如果生產一條魚需要的時間比1小時更少可以換到別人1小時勞動商品,

大家就都生產魚,供給增加價格降低 ,反之生產小麥更少也一樣,受供需規律調節

這點西方經濟學之父 亞當斯密 是承認的 並在《國富論》中提出


4.
勞動據有二重性,具體勞動力創造「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創造「價值」,人類在生產商品時付出的勞動同時創造兩種價值

「價值」是衡量人和人之間的社會屬性關係,「使用價值」是衡量可以吃喝穿等的人和自然的屬性關係

5.為什麼要把這兩種價值區分使用價值不等於價值?

我舉個例子:沙特阿拉伯生產一桶石油2美元的成本 和北海布蘭特60美元成本的石油做比較如果石油的售價是一桶70美元

那麼所有石油都是有大致相同的使用價值和70美元的交換價值

但是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價值比較低,北海布蘭特更高,因為他只花費2美元的人類勞動力價值開採,別人耗費60美元

這多出的68美元方面就是來自石油的級差地租,而石油價格是被開採成本最高的國家決定的,剛好等於70美元

而沙特和工業國家換取進口商品如果別人耗費更多勞動,他用更少的勞動去交換更多的勞動就是「不平等交換」


這點我要批判你根本沒搞懂
但是光有貨幣並不會導致資本存在
馬克思論述過光有貨幣並不會導致不勞而獲的食利階層 而是要經過一個歷史發展過程
人類最早的物物交易以物易物是W-W型態也是等量勞動交換,
例如我要花費1小時生產一條魚你花1小時生產鞋子
後來經歷貨幣時代 W-G-W 是勞動W以貨幣G做交易媒介並不會自動變成資本
這是一個為了交換而把自己產品換成貨幣再換成自己需要的商品的時代
例如我需要條魚在賣出換成貨幣再換成鞋子,生產魚的人和生產鞋子的人本身是交換等量勞動
最發展成商人資本G-W-G 這是資本最早的型態,G後面的一撇代表增值後的貨幣
也就是為了「賣貴而買」,馬克思再資本論第一卷就說,從這裡開始變質的
買低賣高賺差價,本質上是更少的勞動換取更多勞動的騙局
但是光有商人的投機,買低賣高賺差價,並不會自動導致現代工業資本主義,
頂多有類似絲路貿易這樣的「商人資本」形態
當資本發展到現代的一般運動方式和工業生產資本結合起來也就是
G-W....P....W-G 一般形式資本家先預付貨幣工資給工人結合生產資本,把勞動者的剩餘價值轉化成\利潤,再去增大自己本身的工業資本,這個型態開始才有生命力
而「G-W......P....W-G」則稱為資本主義的一般形式,
因為有了P的勞動生產資本和商品W和貨幣G才可能增值
而現代的金融資本只不過是G-G的純粹用錢賺錢的龐式騙局
一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國家,都週期性地患上一種狂想病,企圖不用透過生產過程作媒介而賺到錢。 ex.衍生性金融商品資本主義像一個魔法師,無力控制自己召喚出來 ...


天氣晴朗萬里無雲 wrote:
勞動力或是勞工如何是樓主眼中的商品
我覺得你還得再想想如何解釋的更完整
樓主的經濟學理論要融會貫通
不要以偏概全
我知道寫文章很辛苦
貼文也很費時間
但是我看到的是
片斷又片面解釋的個人觀點




我簡單跟你解釋好了

重點在於勞動者的創造的新價值大於他本身被購買的勞動力價值(工資),資本才可能有剩餘價值
如果勞動者的工資是3萬,他創造的新價值要大於3萬例如是7萬,
資本家才會有動機花3萬這工資購買他的勞動力
這多出來的4萬是剩餘價值的來源,
僱傭勞動本質上是勞動和資本的不平等交換環節

那麼勞動力商品(工資的價格)在市場競爭之下被什麼決定呢?
自由貿易和市場經濟狀態下 工資和其他一切商品一樣,取決於它的生產成本
工資傾向於下降到要維持人類勞動力生存和繁衍後代的成本,主要是食物生活消費品的成本
就是古典經濟學裡所說的「工資的自然率」,包括大衛李嘉圖和馬克斯都是承認的
而在科技進步之下,勞動生產率提高,單位勞動力創造出更多「使用價值」商品的「單位價值降低」
因此商品可以被更便宜的生產出來,工資品的價值傾向於下降,
所以工資和勞動力的購買價格在自由市場經濟和自由貿易下傾向下降到成本價格
而資本家會獲得更高的剩餘價值,因為人類活勞動創造的價值大於勞動力的價值(工資)本身,
這正是資本家剝削勞動者個奧秘和剩餘價值的泉源

而只有活勞動能夠創造新價值,資本是死勞動是透過勞動生產過程中轉移價值存量到商品中
因為資本和生產資料的價值不可能無中生有,也是人類工程師和科學家的創造,而生產資本在使用中會透過磨損固定資本消耗轉移折舊的價值到最終的成品商品中,資本本身就是人類工人勞動力過去歷史上積累的結晶被資本家無償佔有和異化,這個力量在生產資料私有制+僱用勞動奴隸制度下反過來以指數成長的型態增強自己,反過來更大的剝削他原來自己的創造者----勞動者本身
因為勞動者的剩餘被資本家轉化成資本積累,而更大的資本積累又可以剝削更多人類,資本就成為勞動者的異化勞動
異化代表疏離自己和異己的力量,原來是費爾巴哈提出的哲學上帝是人性的異化
而資本成為了「異化了的勞動」這個過程被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更科學的描述



讓我們更深入地看一下這個問題。一般人以為僱傭勞動是公平交換,

似乎公平所要求的,應該是在雙方在平等的條件下有同樣公平的起點。

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如果資本家不能同工人談妥,他能夠等待得起,

可以靠他的資本生活。工人就不能這樣。他只能靠工資生活;

因此,必須在他能夠得到工作的時間、地點和條件下接受工作。

工人沒有公平的起點。飢餓使他處在非常不利的地位。

可是,按照資本家階級的政治經濟學來說,這正是公平的最高典範。

勞動資料——原料、工廠、機器——應該歸工人自己所有!(生產資料公有制)

勞動力被被商品化,是異化產生的原因

如同我前面在部落格有說過房地產成為異化勞動的機制

 

 

2021/06/09補充有人這樣反駁我 這個問題馬克思當初已經回答過了

黃宥鈞
資方承擔風險解決社會問題,提供勞工就業機會,促進社會的運轉
人家有膽識承擔風險,有能力整合社會資源提供社會價值
而你只能在這裡要飯。
這就是你和資方的差別,你不配當勞工。


大一統理論:當整合風險能力和的資本純收益之間有更明確的分工你的觀點就站不住腳了,例如職業經理人CEO持股1%他就只能拿1%利潤和一個持股50%的大股東,後者收入遠比前者更多50倍,因此資本有純的被動收益,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舉出很多類似的例子,比如一個小店主同時有房地產有投入經營資本 又自己當員工,他同一單位資本很像收入比別的大資本更高,但是把他的地租收益和 員工收益都扣掉他只能取得平均資本的收益率,李嘉圖也說利潤率平均化的趨勢如何導致「等量資本產生等量收益」,別跟我說你不知道李嘉圖是誰他是提出貿易比較優勢的那個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因為資本會流往收益更高的地方導致「利潤率平均化趨勢」的市場機制,就是這個機製造成「等量資本產生等量收益」,而經營一個100億的資本 和一個200億的資本需要的勞動力可能是相差不多的,只有當資本規模很小的時候資本純收益和勞動收入兩者才會混淆在一起正是勞動者負責創造的一切收入來源 資產階級憑著所有權負責佔有,勞動者正是養活他提供剩餘價值的來源,養活了歷史上一切寄生階級,羅馬帝國的奴隸主、中世紀的封建貴族、19世紀以後的工業資本家、現代的金融資本家和房地產地主

 

該名網友又說:「勞工可以選擇去鄉下種田或自己創業,沒有被強迫的問題。回鄉下種田,沒有被剝削的問題,目前台灣不缺農地,東部地區的農地很便宜,可以自給自足,滿足你活在自己世界的需求物」

我回答:什麼叫做不是強迫我剛剛已經講了雙方有公平的起點,才能稱為不是強迫,我剛剛已經有回答過了勞工的選擇不是自願被剝削的結果而是他被動無奈的選擇,一般人以為僱傭勞動是公平交換,似乎公平所要求的,應該是在雙方在平等的條件下有同樣公平的起點。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如果資本家不能同工人談妥,他能夠等待得起,可以靠他的資本生活。工人就不能這樣。他只能靠工資生活;因此,必須在他能夠得到工作的時間、地點和條件下接受工作。工人沒有公平的起點。飢餓使他處在非常不利的地位。可是,按照資本家階級的政治經濟學來說,這正是公平的最高典範。勞動資料——原料、工廠、機器——應該歸工人自己所有!(生產資料公有制)勞動力被被商品化,是異化產生的原因如同我前面在部落格有說過房地產成為異化勞動的機制,你很明顯的是連基本的邏輯和事實分析能力都不俱備的蠢蛋,沒有資本家強迫你定義是什麼?我拿槍指你的頭 我沒有強迫你死是子彈自己飛過你的頭而已嗎?現代社會如果自己想喝牛奶還要自己養頭牛?需要手機還要自己蓋晶圓廠?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社會生產力是很低的,因為缺乏分工共產主義的目標是社會化大生產的公平分工,而資本主義分工是把社會創造的生產力壟斷在少數人手中, 私人無償佔有全社會創造出的生產力

 

該名網友又說:「我是從零開始,我家裡還有專門搞破壞的老哥,母親則是覺得理財不重要的人,基本上上一輩的人沒有留資產給我們,也沒有傳承有競爭力的價值觀,全都是我自己累積的,我也是從當勞工開始慢慢存錢投資理財 如果你有交通工具和通訊設備,廣義來說你就是資產階級,股票一股10元,10000元就能當股東,你就能當資本家,如果你支持共產,建議不要持有這些資產,因為這些是公家資源。」

 

我說:「 10塊錢 1000塊錢的小資本很顯然都不可能讓無產階級成為資本家,因為他無法靠利潤或剩餘價值來維持自己的生活,資產階級的定義是就算失去工作也能靠資本維持生活能力的人,500萬可以成為小資產階級 100億、1000億就變成大資本家」「如果你說你家境也不好還能投資股票和房地產那你是沒看到我部落格連結理這篇文章,你是在一個全球大結構中的小資產階級 台灣剛好是富國的這10億人 全球有65億無產階級 也就是廣大開發中國家 正是他們也創造的全球剩餘價值 富國剝削他們 你才有這種生活,所以我才支持第三世界的無產階級國際無產階級必須進行聯合」

他又說「我可以去剝削植物或者剝削植物動物也是剝削,類似這樣的觀點」

我回答:「機器人和植物無法提供剩餘價值,因為人類生活才是目標,只有人類活勞動才創造新價值,機器人和動物只是手段和工具 而人類不應該被當作手段和工具,在資本主義社會手段和目標顛倒的關係造成異化勞動,因為資本只追求利潤,不追求使用價值,一個資本家生產1萬噸玉米不是為了吃掉1萬噸玉米而是為了賣錢,勞工越努力創造生產力 社會生產力越富裕 自己就越窮,資本不是純粹物質關係,他還包含了人剝削人的社會關係」

 

 

※以上為壟斷前的古典自由競爭自由市場資本主義應該有的資本主義規律

那麼在帝國主義條件下這個規律又受到怎樣的變形和扭曲呢? 貿易戰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已開發國家 主要是歐美的帝國主義的生產關係導致價格偏離價值的扭曲程度 掩蓋了這一切

這是中美貿易戰產生的本質關鍵

 

3.第三小節介紹帝國主義之下的扭曲的生產關係以及中美貿易戰的經濟動因本質


列寧認為壟斷資本主義就是帝國主義出了本書「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你只要想一想「美國麥當勞的工資為什麼比印度麥當勞的工資高20倍?」就明白了,因為有跨國剩餘價值的轉移,因為最底層的工人也分配到了剩餘價值,而已開發國家中的資本家就拿從國外賺來的剩餘價值去收買他們的中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和「勞工貴族」,因而表現為已開發國家的勞工收入水平比較高,資本家為了維持自己的統治完全有理由收買他們,因為歐美國家國內存在工會,比如說「美國麥當勞工人的工資是印度麥當勞工人的20倍」,即使考慮購買力平價PPP也相差5~10倍,並不是因為美國麥當勞工人比較努力和聰明,因為是同一家企業的大致相同的工作內容在不同國家卻有不同工資,理論上印度和美國麥當勞員工他們勞動價值相等,做相同同樣的工作卻不同薪資,同工不同酬,理論的核心是不平等交換,即外圍和半外圍國家在國際貿易中用較多的本國勞動換取較少的外國勞動。即向核心國家無償輸出剩餘勞動,用通俗的話講,就是「進貢」。不平等交換的途徑主要有如下三個: 較早開始資本積累的國家(核心國家)具有較大的資本存量和資本有機構成,在利潤率平均化的條件下其產品以高於價值的生產價格交換,而外圍和半外圍國家產品的價值卻高於生產價格。因此,核心國家的產品包含價值(無差別人類勞動)較少,半外圍和外圍國家產品包含價值更多。故而國際貿易中核心國家事實上在剝削外圍半外圍國家的剩餘勞動。在經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核心國家的地位類似於資本有機構成較高的部門,外圍半外圍國家的地位類似於資本有機構成較低的部門。 核心國家佔有較先進的科學技術,並通過知識產權等方式強化技術和准入制度等的壟斷。這種壟斷主要被現有國際分工、市場份額、軍事和地緣政治霸權等因素所鞏固。核心國家由於佔有了這些先進的生產資料和壟斷了市場份額而佔有了外圍半外圍國家的一部分剩餘價值,即免費勞動,如專利費和品牌溢價等。在經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核心國家的地位類似於地主階級,外圍半外圍國家的資本家階級則類似於租地農場主,核心國家獲得的壟斷收入則相當於地租。 第三種情況則是由於外圍半外圍國家勞工組織較弱,環境保護較差,金融市場不完善,跨國公司可以規避諸如工傷賠償、保險、教育、污染治理、金融監管和部分稅收等成本,以低於當地勞動力再生產所必須的價格支付工資。這種勞務外包、產業轉移和金融投機的本質是剝奪性的原始積累,即以不可持續地壓榨外圍半外圍國家的勞動力、自然資源和破壞社會安全網絡的方式來攫取超額剩餘價值。在經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這相當於資本主義國家的殖民掠奪。 對於外圍半外圍國家來講,該國統治階級對待上述三種途徑的態度和政策決定了該國在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中的基本國策。任何強化上述三種途徑的政策,都會強化核心國家對本國剩餘勞動的搾取,鎖定本國外圍或半外圍地位,這是充當國際資本在華利益代理人的買辦資產階級國策;任何對抗上述途徑的政策,都會弱化核心國家對本國經濟和政治的控制,嘗試突破外圍半外圍地位,乃至改變世界體系格局。 一個國家內的民族資本主義是以另一個國家的無產階級隊伍擴大和更大程度的壓迫來實現的



革命難以輸出到已開發國家的根本原因是,因為美國的工人是工人階級的貴族,也就是列寧所說的「貴族工人」並不是真正的「國際無產階級工人」,這是「帝國主義」國家的工人被資本家收買的結果,國際無產階級的誕生是在全球化+自由貿易的環境下和產業自由遷移人口自由移民條件下,達到各國工資均衡條件(已開發國家降低工資、開發中國家提高工資),但為什麼達不到,列寧認為壟斷資本主義就是帝國主義出了本書「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lenin/15.htm
列寧: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1916年1~6月)

‧ 一 生產集中和壟斷
‧ 二 銀行和銀行的新作用
‧ 三 金融資本和金融寡頭
‧ 四 資本輸出
‧ 五 資本家瓜分世界
‧ 六 大國瓜分世界
‧ 七 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特殊階段
‧ 八 資本主義的寄生性和腐朽性
‧ 九 對帝國主義的批評
‧ 十 帝國主義的歷史地位
一個國家內的民族資本主義是以另一個國家的無產階級隊伍擴大和更大程度的壓迫來實現的 如果沒有全球50~60億的中低所得開發中國家人口的勞動 那麼已開發國家就沒辦法在過去積累自己的資本

早期資本的積累模式是
1.西班牙的模式 直接搶劫和殺光北美洲印第安人的黃金、白銀剝奪他們的土地

2.後來進化到大英帝國模式,從非洲輸入黑奴隸到北美去種植棉花,然後廉價原料出口到英國去強化英國本土的工業資本 然後再傾銷產品回殖民地,完成這種壟斷優勢強化的迴圈

3.最終這套英國模式面臨德國的競爭引發了兩次世界大戰 英國霸權隨之落幕 但現在卻是資本主義3.0的美國模式,這是一種美元和軍事結合掩蓋起來的霸權和帝國主義 透過金融+科技手段不斷剪全世界羊毛來達成

帝國主義國家的特色就是
1.高度集中化的趨勢形成壟斷壟斷優勢變成的一種阻礙競爭的手段,幾家大型跨國企業壟斷了產業市佔率的大型卡特爾、托拉斯、辛迪家
2.工業資本和銀行資本結合形成金融資本
3.對外資本輸出成了主要利潤來源,本身只做非生產性勞動例如金融服務業 和高附加價值產業少量的勞動 就可以對其他國家向收取貢付一樣,印美鈔源源不斷的輸入商品 這典型的國家就是美國

 

4.第四小節介紹這種貿易戰趨勢的未來發展狀況

但是這種情況最近正在瓦解 ,從中美貿易戰中可以觀察出來,高技術產業正在擴散到開發中國家打破帝國主義國家的壟斷,例如中國的2025計畫,也就是減少了美國能夠分配到的剩餘價值,因此底層的工人貴族才會去支持川普搞民粹主義和新納粹主義,最終貿易戰博弈的結果假如是美國失敗很可能就是帝國主義國家內部從外國搾取的剩餘價值量變少,這種情況下美國社會內部矛盾會加大,然後出現資產階級難以分配他們國家內部的底層足夠的剩餘價值這狀況帝國主義會解體,甚至中產階級(小資產階級)也會減少,就有可能發生內部革命


未來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這樣

1.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和生產力的提高

資本、勞動力和商品的自由流動,形成世界單一市場和自由貿易打破了貿易保護主義的壁壘

各國的基本工資差距會越縮越小,已開發國家降低工資,開發中國家提高工資

同時自動化技術和AI人工智慧+IT產業等應用增加了高中低階所有工作崗位的可替代性,

導致在不增加絕對剩餘價值和勞動強度下資本家增加了「相對剩餘價值率」,但是資本有機構成上升的更快

而「資本有機構成」提高,會導致利潤率下降和大蕭條更頻發的發生(發生頻率和密度會越來越高)

而目前已開發國家這種「壟斷型態資本主義」會維持不下去

帝國主義會在全球化發展下解體,這種崩潰主要會發生在已開發國家內部

因為開發中國家的所得成長將會降低他們內部的社會矛盾,而已開發國家降低工資會增加他們內部的矛盾

最終達到全球均衡工資,而各國無產階級可能在這種條件下實現大聯合

2.可能出現完全相反的情況是「帝國主義維持壟斷權力」,比如貿易戰如果是美國獲勝

產業沒辦法升級,開發中國家所得無法繼續提升,那麼就是壟斷權力的時間會延長延遲

同時已開發國家的資本家可以透過不平等交換和貿易,靠剝削其他國家,依靠從他國輸入的剩餘價值流量

然後分配剩餘價值給他們內部的「貴族工人」或稱勞工貴族

因為商品中的價值取決於「凝結在商品中的勞動力」

因此他們可以靠出售「高附加價值產品」用「較少的勞動」交換開發國家更多的勞動產品

但是兩者生產的產品的交換價值是相等的,只不過勞動價值不相等

例如用2億件襯衫換1架飛機

或是出口半導體 生物科技 軟體 專利權等等壟斷資本主義型態,去換回開發中國家更多的廉價商品和勞動價值,更甚一點直接印刷綠紙片(美元)來換


1.
工資降低的確是資本主義的規律,在自由放任無政府干預的情況下

工資的價格要受到機器的價格競爭,還要受到再生產生活消費品的成本價格降低而降低

而機器體系本質本身是一種死勞動,是工人創造出來的「異化勞動」

工資會不斷降低才正常,但是我開頭也說了「自由放任的完全競爭市場和資本主義」並不存在

各國已開發國家都是實行所謂「帝國主義」的一種「壟斷資本主義」模式

這是「以民族國家為主體」,利用意識形態把人民分割在所得不同的國家

然後限制人口自由移民,再利用政府干預和保護主義等手段, 給帝國主義國家內部的「貴族工人」高工資

維持內部龐大的中產階級

以阻止資本和勞動力跨國自由流動,阻止在世界市場範圍內達到均衡,

阻止工人遷移到高所得經濟體內工作的一種制度

例如歐洲就會反對敘利亞移民,美國會反對墨西哥移民

而且對相關產業競爭的國家利用國家安全等理由 或是技術封鎖,反企業併購等手段實行「壟斷」

而阻止資本、勞動力自由流動

但是這種模式還是要同外部輸入剩餘價值才有辦法運作

因此一樣是對全球市場有所依賴

2.馬克思的資本論指的就是這樣一種矛盾

資本主義的「相對生產過剩」和工資成長的不匹配,因此產品要賣出去才可能實現剩餘價值轉化成利潤

相對生產過剩是對購買力而言,並不是真正的過剩,生產的產品可能還不能滿足這個社會的需求,

但是大部分人已經買不起了,這時候會導致資本家虧損。而絕對生產過剩是指生產的產品多餘社會需要,

就算人們在有錢也不會買了,是真正的生產過剩

產品賣不出去滯銷就可能就會產生「經濟週期」和蕭條

之所以是「相對生產過剩」不是「絕對的生產過剩」就是實現剩餘價值本身和工資的內在邏輯矛盾

因為工人勞動創造的新價值 等於 「利潤+工資 」 而工人的收入也就是「勞動力商品的交換價值」只有「工資」

「工資+利潤」永遠都大於「工資」
「工資+利潤」永遠都大於「工資」

工人永遠都不可能用一個更小的交換價值去購買工資+利潤的交換價值


資本主義的生產過程中越是想要實現剩餘價值,他在流通過程中就越不可能實現剩餘價值會導致滯銷


因此資本主義是不穩定的體系,時常發生週期性的崩潰和蕭條 ,

這種蕭條不可能透過擴大消費解決,更不可能透過「凱因斯主義」所謂的消費和擴張財政赤字解決

因為這和資本用剩餘價值積累成長擴大生產力的邏輯相矛盾

3.我之前已經說過工資是一種勞動力商品的交換價值(工資成本取決於工資品的再生產成本本身),但是一定小於工人新創造的價值(工資+利潤)

這是資本主義體系永遠的矛盾和經濟危機的基礎
資本主義是一種「相對生產過剩」的生產體系



「相對生產過剩」是總勞動強度、勞動時間不變下「相對剩餘價值率提高」

相對生產過剩來源於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內生邏輯矛盾」 因為他用剩餘價值進行生產 ,

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為了生產剩餘價值為最終目的而生產的體系,計畫經濟則是為了生產使用價值為最終目標而生產的體系

這正是資本主義發生「週期性經濟危機的根源」資本主義也就是透過這種週期性經濟危機的辦法來克服自己的邏輯矛盾,讓經濟成長的一種週期性運動

而提高相對剩餘價值,是不增加勞動強度和勞動時間之下提高的產出,透過改良機器提高勞動生產率

 

貿易戰有沒有另一種可能性?對等反擊反而激化了美國底層民眾的民族沙文主義情緒(不一定結果對中國不利),然後整個局面朝向美國政客更加不可控制的方向走,比如更極端的的法西斯主義在美國死灰復燃,底層民眾喜歡用民族主義情緒思考,並不瞭解這只是統治階級灌輸給他們的虛假意識形態,可能並不懂背後是財團資本家的利益和私有制的弊端,等他們美國底層民眾搞懂以後可能是10年以後的事情了(早已造成不可挽回的災難),就像陳水扁對台灣的經濟影響不是也一樣媽?根據歷史唯物主義人類的意識形態是一種上層結構,是落後於經濟基礎的,人類的知覺也落後於物質條件,意識形態一次又一次的被生產力的發展所改造,我感覺美國是需要社會主義的,中美貿易戰的根本原因其實是因為資本主義是為了追求利潤導致一個相對生產過剩的體系,不論一個國家國內市場在怎麼大國內內需也不可能滿足產能,必然要對世界市場不斷擴張,而列寧認為資本越是往後發展資本越是積聚積累和集中,已經不是古典時代的自由貿易早已經變成國家集中的壟斷(國家集中的壟斷就是列寧所謂帝國主義),那麼就會導致帝國主義的矛盾......而資本主義能夠維持數百年的穩定正是因為帝國主義....,這是因為歐美國家有著高工資和高福利,工人階級被養成了「工人貴族」,才避免了自由市場競爭之下的工資下降規律(人和人競爭、人和機器競爭、人的工資購買成本就是勞動力再生產的生活成本),而勞工創造的價值大於他的購買成本(也就是工資),資本才有利潤可言(用價值購買一個更大的價值),資本家用於購買工資的價值(勞動力商品化透過市場競爭機制)轉化為平均的勞工生活成本和勞動力再生產成本,而這些生活成本隨著科技的進步而下降,工資也必然在自由貿易的情況下下降,勞動力商品化導致人類異化為兩個階級,這會導致世界革命的爆發,世界革命之所以沒有爆發正是因為帝國主義的生產關係,歐美壟斷的高利潤高附加價值產業,養活了歐美國家50%的中產階級(小資產階級)而延遲了資本主義數百年的壽命........但是全球的人口有75億,已開發國家只佔了11億人口,世界絕大部份開發中國家的中產階級人口比例都低於10%以下的,這也是他們國家民主政治不可能跟歐美一樣穩定的原因。但正因為中國崛起全球價值體系和世界體系利潤和剩餘價值重新分配,導致了中美貿易戰.....我不想在往下說了
 
 
 

馬克思:關於自由貿易的演說——1848年1月9日在布魯塞爾民主協會的公眾大會上


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big5/marxists/marx-engels/18480109.htm
 
 
 
1848年1月9日在布魯塞爾民主協會的公眾大會上 卡爾‧馬克思
 
 
 
馬克思這篇150年前的這篇《關於自由貿易的演說》透漏了他是支持自由貿易的,原因不再於他支持資本主義私有制,而是因為自由貿易不像帝國主義一樣掩蓋了這種不平等的生產關係(透過高工資高福利養活貴族工人把矛盾轉移到外部),更有利於工人階級覺醒,他點出了貿易保護主義(當時德國的李斯特認為應該保護本國幼稚工業)和自由貿易派的比較優勢理論(大衛李嘉圖)之間的關係自各自站在母國的資產階級不同的角度思考,自由貿易是資本的自由不是人的自由,而李斯特的保護幼稚工業也是保護本國資產階級的利益,貿易戰的背後的根本原因是帝國主義的生產關係,是資本積累、積聚和集中最終發展為國家資本主義的原因,關於自由貿易的演說這篇文章和《共產黨宣言》的本文一樣重要只是很多人沒看過
 
 
 
引述馬克思關於自由貿易的演說其中一段
 -------------
  如果說自由貿易的信徒弄不懂一國如何犧牲別國而致富,那麼我們對此不應該感到意外,因為這些先生們同樣不想懂得,在每一個國家內,一個階級是如何犧牲另一個階級而致富的。
 
但是,先生們,不要以為我們所以批判自由貿易是打算維護保護關稅制度。
 
 
 一個人宣稱自己是立憲制的敵人,並不見得自己就是舊制度的擁護者。
 
 
 
但是,保護關稅制度不過是為了在某個國家建立大工業的手段,也就是使這個國家依賴於世界市場,但自從對世界市場有了依賴性以來,對自由貿易也就有了或多或少的依賴性。此外,保護關稅制度也促進了國內自由競爭的發展。因此,我們看到,在資產階級開始以一個階級自居的那些國家裡(例如在德國),資產階級便竭力爭取保護關稅。保護關稅成了它反對封建主義和專制政權的武器,是它聚集自己的力量和實現國內自由貿易的手段。
 
 
 
但總的說來,保護關稅制度在現今是保守的,而自由貿易制度卻起著破壞的作用。自由貿易引起過去民族的瓦解,使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間的對立達到了頂點。總而言之,自由貿易制度加速了社會革命。先生們,也只有在這種革命意義上我才贊成自由貿易。
 
 
---------------------------
 
 
 民族主義在過去歐洲歷史上民族國家起著推動歷史進步的作用,民族國家的建立讓封建社會的相對破碎狹小的國內市場得到統一,例如德國30年戰爭,但是現代資本主義需要大型國家才能達到比較高的競爭力,市場規模經濟,這就導致歐洲聯盟的誕生,一個國家人口越多,標準越統一(語言、宗教、貨幣、法律、軍隊、市場准入)的他的內部成本越低,就可能造成國家的統一,而亞當斯密認為一個市場越大,分工越細化,他的勞動生產力就越高,就越有競爭力成本也越低,李嘉圖則認為可以透過「比較優勢」來達成自由貿易,讓有相對優勢的國家貿易也可以提高整體的經濟,但是李斯特(也就是歐元和歐盟的思想來源)認為一個相對落後的條件的國家是很難跟相對發達的國家競爭的,例如美國跟委內瑞拉的比較優勢,只能是一個國家出口低附加價值的天然資源另一個提高工業品,需要維持一段貿易保護主義時間扶植本國幼稚工業點追上來之後再開放市場,這也影響後來美國學派的發展,才會有美國的孤立主義,現在卻被用來成為川普辯護美國帝國主義霸權的基礎。弗裡德里希‧李斯特 (Friedrich List,1789年8月6日-1846年11月30日),德國經濟學家。他被視為經濟歷史學派的先驅,而他的思想亦被視為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的理論基礎,因此歐盟和歐元區的誕生是有資本主義提高生產力和市場分工規模的歷史客觀條件存在的。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inoalove486&aid=124405572

 回應文章

乌鹊南飞
等級:3
留言加入好友
2022/06/26 19:22

您长久不回我还以为已经弃号了,后来在王先生博客还见到一些账号发言和您类似,是不是您的小号?

马库我一直去看的,还参加了一些文字工作。

关于利润率这一点我觉得王先生的点在于除了欧美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之外,广大发展中国家还有大量未开发领域,而且基础科学虽然放慢但也不是彻底停滞,应用科技速度则是并未减慢,理论上等到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开发完毕那时利润率会下降到极值点附近,但是在可见的一二百年内可能还能维持一个体面的平均利润率。

大一統理論(rinoalove486) 於 2022-08-04 20:07 回覆:
是的其中有一些是我的小號,有一些不是,但是王孟源博士一看到我發的文章不管是什麼就連內文都不看就直接把我的文章給刪除了,但我開的小號通常他一開始都會很認真的回覆我,但只要一識別是我就直接又進入不看直接刪除模式,一開始我很不解其中的原因,猜想或許是他對我有誤解馬克思的理論或者沒看過資本論以為所有的馬克思主義都是的空想社會主義者和教條馬克思主義,但其實我這3-4年來觀察和收到他的回覆文章越多就越來越了解,其實不是這個原因

因為我曾經批判改因斯主義和批判改良社會主義,他無法接受,我批判房地產私有制主張國有住宅和公共住宅來取代人人口有房地產的小資社會主義他也無法接受,他畢竟是銀行退休經理算個中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一備子沒有當無產階級被剝削或壓迫過,無法理解這種不論有多少才能和知識或者頭腦在社會上永世不得翻生還要受近小資產階級壓迫和羞辱的感覺,所以才會那麼討厭我的文章,但是並不是所有中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都是反動的比如恩格斯、列寧都不是無產階級出身但是他們卻能超越自己的階級真正客觀認識到世界的本質
就如凱因斯的名言
“如果每個人都必須有一個階級屬性,我認為我會站在有教養的資產階級一邊。”——梅納德·凱恩斯。

凱因斯雖然也曾經同情擴工人階級試圖解決大蕭條的困境,我並不認為凱因斯說的全部理論都是錯的,而是站在唯物辯證的觀點來看待,就如同馬克思認為大衛李嘉圖和亞當斯密是一位偉大的政治經濟學家,而是批判凱因斯站在他的改良主義和資本主義的解決方案,現在全球面臨停滯性通貨膨脹的困境,不就證明凱因斯主義的長期失效嗎?凱因斯的方案在短期內能夠解決失業和大蕭條問題這點我是肯定的,但是他的理論本質是小資產階級改良社會主義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主義,的他侷限性需要長達百年來證明是錯誤的道路,局部來看是可以緩解當下的實際問題的,金融資本和美國霸權體系本質的矛盾我在許多給王孟源博士的文章回復的都用婉轉的方式表達過,但是只要一觸及一點點問題矛盾本質的核心他就會直接刪除我的文章1個字也不看,這就是他能識別我的文章的原因的機制

例如我上幾個禮拜回復他的文章

關於這篇提出的新貨幣體系
https://blog.udn.com/MengyuanWang/171980706

我的問題
幫大家補充知識,二戰結束後凱因斯提出過班柯+國際清算同盟機制,後來美國財政部長懷特否決了不採用(遊戲規則是美國決定),而採用美元(當時是金本位)作為國際結算貨幣,但是這個決定會導致特李芬難題Triffin dilemma,也就是各國儲備美元那麼美元將流出國際市場造成美元升值,那麼美元會因為過度升值而出現貿易赤字,那麼為了平衡貿易赤字當美元升值到一個程度又不得不印鈔票,而印鈔票會導致金本位的數量和美元得數票不匹配(35美元換1盎司黃金),最終金本位時代的美元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尼克森後來改用國債而不是黃金當作美元發行基礎,但是這個矛盾至今只有解決一半,也就是即使廢除金本位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還是不可避免的導制美國貿易赤字和長期的製造業掏空,對美國來說就是印綠紙片換別國的商品這樣不勞而獲,但是滿足金融業投機的需求

如果發行亞元可能會碰到很多類似的矛盾機制,有需要仔細論證,如果各國還保持貨幣獨立和自己的央行(不採用歐元的統一央行)且亞元的發行基礎改成各國一藍子貨幣那誰來控制亞元的發行?誰來平衡國際貿易赤字和盈餘,還是說當年凱因斯提出的是用各國的貿易份額佔比例來決定額外的信用發行規模?然後對貿易盈餘或赤字課稅或補貼?

要繞開SWIFT那樣被美國控制有沒有必要發行央行數字貨幣?


還是看不太明白亞元的設計,這裡面一定有一些基本的原理被忽略,如果亞元比造凱因斯二戰後設計的Bancor和國際清算聯盟ICB的參股比例設計,是用國際貿易的份額來決定,並且為了維持貿易再平衡,對有大量貿易赤字的逆差國家允許貶值自己貨幣增加出口,對任意貶值自己貨幣有大額貿易順差的國家需要支付超額利息率,會這麼設計是否是因為凱因斯認為可以藉此避免一個國家赤字太多需求太多而供給太少導致經濟危機?

可以查到一些佈雷頓森林體系建立前凱因斯的斑柯設計理念
Each item a member country exported would add bancors to its ICB account, and each item it imported would subtract bancors. Limits would be imposed on the amount of bancor a country could accumulate by selling more abroad than it bought, and on the amount of bancor debt it could rack up by buying more than it sold. This was to stop countries building up excessive surpluses or deficits. Each country's limits would be proportional to its share of world trade ... Once initial limits had been breached, deficit countries would be allowed to depreciate, and surplus countries to appreciate their currencies. This would make deficit country goods cheaper, and surplus country goods more expensive, with the aim of stimulating a rebalancing of trade. Further bancor debit or credit position breaches would trigger mandatory action. For chronic debtors, this would include obligatory currency depreciation, rising interest payments to the ICB Reserve Fund, forced gold sales, and capital export restrictions. For chronic creditors, it would include currency appreciation and payment of a minimum of 5 percent interest on excess credits, rising to 10 percent on larger excess credits, to the ICB's Reserve Fund. Keynes never believed that creditors would actually pay what in effect were fines; rather, he believed they would take the necessary actions ... to avoid them.


參見前文凱因斯和班科體系,我的感想是
懷特計畫和凱因斯的國際清算同盟,今天看起來懷特是美國工業衰落的主要推手(凱因斯計畫能長期保持美國外貿平衡),雖然佈雷頓森林體系和各國儲備美元和金本位對戰後最大債權人美國金融資本有利,但是將導致美元升值和美國大量貿易赤字,從而導致美國從二戰前的出口製造大國神壇跌落,因為美國將不能任意貶值自己的貨幣增加出口,那美國要平衡貿易(在20年後美國的順差必然轉為逆差)必然也跟著貶值長期赤字的情況金本位當然也保不住,最後只對美國金融資本有利,對長期掏空美國製造業來講是必然的
大一統理論(rinoalove486) 於 2022-08-04 20:09 回覆:
以上推理是基於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規律所做的長期分析
大一統理論(rinoalove486) 於 2022-08-04 21:43 回覆:
我的又一回復一樣被他刪除:
社會資源分配不均本身並不是一個問題,付出或對社會貢獻比較多的人理應獲得比較多,
但是社會主義的原則應該是「按勞分配」如果對社會的貢獻和付出是10倍那麼也應該獲得10倍的回報但是資本主義社會絕對不是「按勞分配」而是「按資分配」,古典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都曾經明白的道理「等量資本獲得等量利潤」李嘉圖和亞當斯密一樣信奉勞動價值論,認為等量勞動生產等量價值,同時又相信等量資本獲得等量利潤,他感到二者之間存在矛盾,只是不敢指出問題在於生產方式導致不勞而獲,進一步把這種矛盾提煉出來才有剩餘價值理論

(暫時先不談壟斷資本社會)因而如果資本可以自由移動尋找最高的回報和套利才有利潤率平均化的趨勢,例如有100億資本和有1億資本的資本家比較起來獲得的回報大100倍,但絕對不代表前者個人多付出100倍勞動,每1塊錢資本都獲得他們各自的利潤,但100倍資本的人就獲得100倍被動收入和這個人本身的對社會的貢獻卻是和他們的勞動量無關,只和資本量有關,馬克思因而反對這「按資分配」的社會,以前反對社會主義的新自由主義民粹派會以吃大鍋飯不勞而獲來批評社會主義,這絕對不是社會主義的本意,只有社會生產力發展到極大化的社會才能的社會主義狀態才是「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現在的資本社會「獲者不勞、勞者不獲」這才是最糟糕的,會降低社會經濟的運行效率,所以國家資本消除私人壟斷地租只保留能夠增加勞動生產率和長遠發展的私人資本只是最基本的一步,如果能往後看幾步就會知道這只是社會主義的前奏而已,因為社會的私有化的生產關係決定社會的分配方式,對私有化的資本抽稅在搞二次分配試圖繞開這個本質上矛盾的機制去建立一個修補的機制,有它的侷限性,這個矛盾在積累到某一點上之後還是會炸開,現在國家資本主義的管理制度裡已經有未來社會主義的雛型,是從這種國家資本主義的管理方式當中產生的萌芽脫胎換骨而來的,在解決實際社會問題的時候就會產生這種國家壟斷取代私人壟斷的國家計畫經濟和市場結合,隨著時間發展會看見有一個越來越多餘的組成部分-----資產階級,如果國家能夠隨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代替私人管裡資本,那麼私人資本存在的目標只剩下繼續推動那些國家龐大官僚機器鑽不到的縫隙裡的藍海市場繼續創新推動生產力,如果發展到一定程度私人資本連提高社會生產力也推不動,那就顯得多餘,社會要他有何用?為什麼需要社會機器裡一個多餘的部分耗用資源卻毫無貢獻?這不就是資本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的演化過程嗎?
大一統理論(rinoalove486) 於 2022-08-05 03:18 回覆:
關於馬克斯在資本論第三章及其他地方所說的長期利潤率下降機制,他真正的矛盾處在於勞動生產率越是發展,平均利潤率就越低,而不是越高,因為資本獲得的利潤和剩餘價值本質上是一種工人階級的活勞動,勞動生產率越高科越進步,商品價值就越低和越廉價,我在製作影片合成繆誤的陷阱解釋過 還解釋過歷史成本利潤率和現期成本利潤率的差別,儘管有反趨勢抵銷這個趨勢,資本論三章所說的反趨勢其實也包括工人階級人數擴大和開發那些第三世界的農村自給自足非資本主義地區落後地區轉為資本主義商品經濟導致的全球化資本主義體系總勞動時間的增加和新的活勞動的注入,會增加整個資本主義體系的利潤,在上個世紀中葉有一個統計顯示農民和農村自給自足非資本主義經濟佔全球人口的50%現在連印度都已經工業化,資本的擴張空間已經不向過去那麼大了,全球人口維持78億如果都要開車和吃牛肉已經是地球生態系很難負擔的沒有大幅度增加的空間了,上個世紀初的綠色革命人造氮肥等等都是造成資本主義人口大幅度增加從20億變成現在78億和淺在擴張活勞動市場的規模增加剩餘價值總量的機制
大一統理論(rinoalove486) 於 2022-08-16 13:21 回覆:
看到王孟元對其他網友的回覆忍不住批評,我們姑且看看文章會不會被刪除就知道我之前對他的觀察是否正確
看見你的回文;
有時候真感覺這些右翼反建制派自我矛盾到可笑,一邊贊賞中俄,一邊條件反射式地反對一切和社會主義沾邊的事物。他們當然比現在在台上的接地氣,但是真能理解是什麼造就美國的偉大嗎?這也正是財閥的毒辣之處,把社會主義的名實分開,閹割掉左翼接地氣的部分,把這部分功能轉給右翼,這樣左翼永遠成不了事,右翼永遠不明白努力的方向。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2-08-16 06:26 回覆:
其實右翼的國家主義,和左翼的社會主義,在內政上基本是同一個道理,都是運用國家機器來維護整體公益的最大化,只在對外人的態度上相反。美國若能主動放棄全球霸權,搞成對外絕對中立,專心對內公平分配,以他們資產之豐富,不見得不是一個可行的改革方案。問題在於資本,而且大部分是國際資金,已經完全捕捉了國家和社會的所有控制桿,這股新力量要逃脫前輩們被扭曲誤導或打壓抹黑的命運,並不讓人樂觀。


以下是我的回覆:
為什麼右翼的國家主義,和左翼的社會主義,在內政上基本是同一個道理?
科學社會主義的本質解釋不同、目標也不同、還是只是看起來很像?

國家絕不是從外部強加於社會的一種力量。國家也不像黑格爾所斷言的是「倫理觀念的現實」,「理性的形象和現實」。勿寧說,國家是社會在一定發展階段上的產物;國家是表示:這個社會陷入了不可解決的自我矛盾,分裂為不可調和的對立面而又無力擺脫這些對立面。而為了使這些對立面,這些經濟利益互相衝突的階級,不致在無謂的鬥爭中把自己和社會消滅,就需要有一種表面上站在社會之上的力量來抑制衝突,把衝突保持在「秩序」的範圍以內;這種從社會中產生但又居於社會之上並且日益同社會相異化的力量,就是國家。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

【國家】
階級統治的工具,即在經濟上佔統治地位的階級,為了維護本階級的利益,鞏固其統治地位,通過軍隊、警察、法庭、監獄等手段對被統治階級實行專政的工具。國家不是從來就有的,它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和表現。在階級矛盾客觀上達到不能調和的地方、時候和程度,便產生國家。在原始社會沒有私有制,沒有階級,因而也沒有國家。國家不同於原始社會中氏族組織的特徵是,按照地域來劃分它統治下的居民和公共權力的建立。國家的歷史類型有:奴隸制國家、封建制國家、資本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國家四種類型。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出現過奴隸制國家、封建國家、資本主義國家、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社會主義國家等各種類型,但歸納起來可以分為兩大型,即少數人統治多數人的剝削階級專政的國家和大多數人壓迫少數人的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國家是一個歷史範疇,不是永世長存的。隨著階級的消滅,作為最後一種類型的無產階級專政國家將因其喪失作用而逐漸消亡下去。
(──取自《社會主義辭典》)
【國家消亡】
指無產階級專政國家的自行消亡。從社會發展的規律來看,無產階級專政國家的消亡是不可避免的。因為階級鬥爭、科學實驗和生產鬥爭的發展,最終將導致消滅一切階級,消滅工農之間、城鄉之間、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之間的差別,從而進入共產主義的高級階段。這時,作為階級統治的國家就隨之失去作用而歸於消亡。顯然,今天所有的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都遠遠沒有發展到這個階段。因為在國內還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差別、國外還存在著帝國主義的情況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是不能削弱的。

以上只是標準的馬列主義解釋,但問題是為什麼無產階級無法自我消亡,原因是無產階級沒有自覺性,能夠理性客觀察覺並且認識世界的是少數理工科份子,絕大多數人其實是被媒體和教育等力量所軟性控制,隱密又察覺不到,因此無產階級從來就不是一個有自覺的階級,需要一群被稱為無產階級先鋒隊的領導人物主動引導看起來像專制但卻實行民主制的政府(這個本質的差異就是馬克思主義變成列寧主義的關鍵)

乌鹊南飞
等級:3
留言加入好友
2021/10/10 02:25
经常在王先生博客看到您的宏论,请问系统性自学马克思主义需要哪些基础?看哪些书?搬运您的文章至大陆网站您同意吗?或者您亲自到大陆网站发文?这么多年在大陆网络我还未见过一个人正儿八经地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经济。
大一統理論(rinoalove486) 於 2022-03-05 04:59 回覆:
歡迎搬運不過記得註明是原作者的文章,系統信學習馬克思主義雖然很困難,如果可以從共產黨宣言->資本論三券->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和完整閱讀當然是最好,不過這是效率很低的學習方式市面上是有很多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導讀或是科普讀物存在不過往往又偏其中一個流派的角度,而馬恩全集的論點是多視角的如國能直接讀原文當然更好,但是這卻是一部長篇大論的文章很多人讀不到1/100就沒耐心看完了,要真正看懂需要讀不只一遍才可能徹底理解,另外「馬克思主義文庫」也有大量馬列著作可以廣泛閱讀看看馬克思主義不同流派之間的說法再結合經濟學邏輯和實證下去分析,如果有資本論1~3券相關基礎知識可以省掉很多前面的步驟例如有資本論第三券的基礎知識可以讀這本書
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reference-books/andrew-klima-2012/index.htm
大失敗
資本主義生產大衰退的根本原因

The failure of capitalist production:
underlying causes of the great recession

裡面解釋了資本有機構成增加導致長期利潤率下降的基礎知識就可以直接讀TSSI學派Temporal single-system interpretation 分期單一系統解釋怎麼導致利潤率長期下降機制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