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探索火星生物
2007/08/06 21:14:44瀏覽1570|回應2|推薦21

這張照片中看起來像是一片片麵包的東西是什麼?它上面的黑色斑點又是什麼?

那是火星上可能有生物的線索。

不過別會錯意了,那不是智慧生物的活動形跡,只是一些可能是水所造成的現象。然而,星球上只要有水,就有生物存在的可能,值得探個究竟。

幾天前升空的美國鳳凰號探測登陸器,目的就是一探火星北極,看看那兒究竟有沒有生物存在的線索,預定九個月後抵達。

照片中看起來像是麵包的東西是火星北極的沙丘。科學家相信,這些沙丘是沙子、水冰和乾冰混合而成的結凍層。

春天降臨火星北半球的時候,北極附近的沙丘開始解凍,冰層較薄的地方會先溶解,進一步吸收陽光並且加速解凍。這個過程中,就可能產生爆發性沙噴流。從太空看下去,就形成了點點的暗斑。到了夏天,沙丘完全解凍,顏色也就全部轉成暗色。

上圖沙丘所涵蓋的範圍大約是三公里,而下圖是畫家筆下的噴流想像圖。

由於火星的大氣環境十分稀薄,乾冰和水冰噴發出來後就直接昇華成氣態;而噴出來的沙塵,就可能造成沙塵暴。正在火星上探測的精神號和機會號探測器,就因為沙塵暴持續遮蔽了它們賴以充電的陽光,而前途未卜。

下下圖看起來像是都市地圖的照片,是火星上可能有水的另一線索。在地球上,如果出現類似的結構,通常都是冰溶成水後又結成冰,這樣反覆循環所造成的。


聯合報的相關報導如下:

 

【聯合報編譯陳宜君/綜合四日外電報導】

美國鳳凰號火星探測登陸器四日在火箭的載運下,從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角成功發射升空,預定九個月後抵達火星,探測火星過去與現在是否有生物存在的線索。這是人類首度在火星北極圈進行探測。

鳳凰號在四日拂曉前發射升空,火箭在五分鐘後脫離目視範圍,負責督導發射任務的杜維爾在發射後兩個半小時證實發射成功。他說:「雖然一切正常,但還是有一點點緊張。發射後有段空檔我們無法確定情況,實際上大概是廿分鐘,內心感覺卻像是天長地久。我們祈禱鳳凰號發回訊號報平安,最後總算收到訊號。」

這項探測計畫耗資四億兩千萬美元(約台幣一百卅八億元)。人類過去曾十五度展開火星探測任務,但只有五部探測器成功著陸。如果一切順利,鳳凰號將在明年五月廿五日完成六億八千萬公里航程抵達火星。太空總署希望鳳凰號能降落在火星上緯度相當於地球阿拉斯加北部的平坦地區,那裡幾乎沒有岩石。

接下來鳳凰號將以三個月時間,在火星北極區挖掘土壤和冰層,並利用配備的科學儀器分析採集到的火星樣本。鳳凰號可能須在範圍從攝氏零下七十三至零下卅三度的環境下作業。

一旦安全降落火星地表,鳳凰號就會開始部署以前未曾在火星上使用的科學儀器。以太陽能為動力的鳳凰號將利用二點三五公尺長機器手臂,垂直深入挖掘火星土壤,預料將會遭遇地底冰層。科學家認為,火星地表的鬆軟紅土只有約十五公分厚,下方就是冰層。

機器手臂挖到土壤樣本後,將由鳳凰號上的兩部儀器進行分析,其中一部檢驗土壤是否含有被視為生物維持生命所需的水分與碳化合物,另一部則分析土壤的化學性質。科學家已在乾燥、貧瘠的火星地表發現古代河流和海洋留下的痕跡,因此研判火星可能曾有生物存在。

太空總署過去發射的「精神號」和「機會號」兩部探測車遊走火星各地進行探勘,不過鳳凰號將停留在定點執行任務。精神號和機會號都是利用龐大氣囊在火星地表進行彈跳式降落,但鳳凰號將以軟著陸方式降落。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igdor&aid=1138200

 回應文章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生物的定義
2007/08/25 20:22

為什麼生命體,一定如人類所定義的

當然可以說,那是人類的擬訂的理論程式

那麼,我可否不說是生命體,而是,火星或其他星球,不可以有其他的「有意識」的物體/非物體   嗎?

 


兩條貓也不吃的魚

一隻沒有圓缺的月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生命的定義
2007/08/09 06:50

有水是有生命的 necessary condition,但是並不是 sufficient condition。

冥王星是個冰球?是水結成的冰,或是其他氣體結成的冰?

庫伯帶好像有更多的冰球?

生命是什麼?是有自我意識?假如山也有自我意識,山算不算有生命?


琉璃帳(rigdor) 於 2007-08-10 02:00 回覆:

冥王星表面有很多氮冰,也有部份甲烷冰。但有沒有水冰呢?我知道曾經發現有水冰的線索,但不知道是不是已經證實了。

就科學的立場,生命是指一種有機體。這種有機體能新陳代謝,對刺激有反應,能複製自己(生殖)。至於它是不是有意識,並非判別的標準。因為像細菌這樣的生物,人類還無法知道它究竟有沒有意識。對刺激有反應,未必就是意識。

但就佛教的立場,有意識就有生命,有生命就有意識。所以佛教說「有情」的時候,指的就是眾生,也就是一切的生命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