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最後的地平線
2006/05/01 04:16:02瀏覽1746|回應2|推薦23

大約是一千多萬年前,非洲東部由於地殼的變動,出現了一道大縱谷。由於氣候的轉變,縱谷東邊的森林漸漸稀疏,樹林與樹林之間,漸漸的插入了一片片的草原。樹林的面積漸漸縮小,人類與猩猩的共同祖先,姑且叫作類猿吧,食物的供應漸成問題。 

這樣緩慢的演變,持續了幾百萬年。有一天,一隻類猿大膽的跳下了樹林,穿過了草原,跑到另外一片樹林去覓食。牠跳下草原的這一小步,最後成了人類的一大步。它對人類的關鍵性,絕不亞於阿姆斯壯踏上月球的那一步。 

為了行走的效率,或搬運食物的方便,也為了在草原上的瞭望。正當縱谷西邊的類猿漸漸演化成黑猩猩和大猩猩的時候,東邊的類猿卻漸漸成了用兩條腿走路的直立猿人。人類學上,把這段過程叫作「東邊的故事」。 

 

也許又過了幾百萬年,草原更加遼濶了。探索地平線,已經成了尋找食物和維持族群的必須。同時,隨著人類心智的發展,探索地平線,從原先單純的動機,漸漸有了抽象的意涵。探索地平線和心智的發展,竟是一體的兩面,也是互為因果。

 

人類透過對外境的掌握,來設法滿足內心的貪欲,躲避恐懼,和填滿無知的空虛。人類從對外界的認識和控制而得到安全,也從對外界的定位中,確立了自我的定位。

想像我們的祖先,在一天的辛勞獵食過後,從地平線的那一端回來,全家人圍在火堆旁,躺在地上仰望天空,一面談論著地平線外的事物。這時沒有光害,沒有電視和電腦,眼前只有浩瀚的天河,心中想的是什麼呢?

我小時候住在花蓮,夏天晚上躺在海邊草地上,看著滿天的繁星,是那麼的遙遠,卻又那麼的逼近。當天氣十分清朗時,銀河的明亮和寛濶,真的只不過是一幕天帳,幾乎就在我們舉手可觸之處。這時心中總是有很深沈、隱約而又揮之不去的悸動。

 

那個時候,我並沒有什麼天文知識,也不知道宇宙有多大。但直覺的感覺到自己的渺小,也感覺到星空中隱藏了不知多少奧秘。想到這點,心中總會生起說不出的敬畏和恐懼。


「東邊的故事」只是一個概念,人類學家還無法精確的描述故事的情節。本文的目的,不在陳述人類演化的真實過程,而是這個模糊故事背後的隱喻。所以本文的哲學性是超過科學性的。

標題「最後的地平線」,也只是個模糊的說法。人類對宇宙的探索,距離最後的終點,還早得很。你甚至可以說,我們還沒有真正的出發。

上圖是美國太空人阿姆斯壯在 1969 年 7 月 20 日踏上月球的腳印。下圖是他爬下太空船正要踏上月球的一步。

( 知識學習其他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igdor&aid=251201
 引用者清單(2)  
2006/07/22 22:16 【琉璃帳】 東非正在分裂中
2006/05/14 21:39 【琉璃帳】 一個宇宙‧各自表述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每每仰望星空繁塵 總會想起宇宙無限
2006/05/02 02:00
宇宙無限(電影「斯理傳奇」主題曲)
作詞:林振強 作曲:Donald Ashley

星空可有一對手,承擔起這沒邊緣宇宙和運轉地球,
空中可有雙眼睛,由開始已在星河背後遙望這地球,
誰掌管世間目前以後。

當仰觀星星掛於天的幕帳,頓然自覺像塵末那樣的有限,
我敬畏實在是誰創造無限,那遠處像是暗藏制度和變幻

天空可有天殘舊,無聲的跌墜星河背後人類與地球,
能否相見於萬年以後。

當仰觀星星掛於天的幕帳,頓然自覺像塵末那樣的有限,
海與山謙卑靠於風的臂彎,問誰令宇宙無限宇宙無限,
人在世有太多私心與紛爭,似不知一切輕重如毛造的針,硝碎像塵。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移民外太空,糧食得先解決
2006/05/02 01:16

人類要探索外太空是遲早的事,人類若是想移民至其他星球,糧食要解決。

人類已經可以長時間待在太空站中,不知下一步要在月球或是火星上建城,還要等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