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4/17 21:53:01瀏覽1600|回應7|推薦49 | |
說起奈良成為京城的歷史比起京都要來得久遠,西元八世紀(710~794年)時期古稱平城京的奈良就已經是日本的首都,自從桓武天皇遷都到京都(平安京)之後,奈良便將這權力的重擔放下,剃度成為侍奉神佛的都城,原本該沉澱的平靜卻又不甘權力失落的寂寞,奈良始終擺脫不了世俗的糾纏,也剪不斷權力的牽絆,出家人還是誦經禮佛為好,沒事不要參和在權力鬥爭的漩渦中,果不期然在「源平合戰」的狼煙中,權勢蒙蔽了單純的求佛之心,結果平家的將領「平重衡」一把火燒斷了佛祖的庇祐,興福寺與東大寺的回祿之災,應驗了不祥,古剎傳承的香火也隨之灰滅,令人不勝噓唏,多少的歷史就葬送在熊熊烈火之中,不知是因果循環還是冥冥中的報應,「平重衡」因為這一把火變成佛敵,平家滅亡後原本可以被赦免,但群情激憤的奈良僧人不服而請願幕府,最後「平重衡」被以燒掉古剎的罪名處死,誰說放下屠刀可以立地成佛??並不是每個出家人都慈悲為懷的,得罪佛祖可得付出代價呀。 圖:興福寺內的五重塔 圖: 屋簷下的青銅風鈴 圖: 奈良東大寺的佛殿 圖:東大寺內供奉毗盧遮那佛與虔誠的信徒 導演林奕華有一部舞台劇—「西遊記」,劇中曾經將各種旅人型態與西遊記中的人物做一個巧妙連結,有人要的是知性的旅行,看博物館、美術館、聆聽歌劇、音樂劇,甚至長、短期遊學,充電吸收新知,這種是「唐三藏」的型態;有的人潛藏冒險犯難精神的因子,所有行程、路線與食宿自己安排解決,完全不假他人之手,任何惡劣環境與意外的挑戰都能甘之如飴並一一克服,這是神通廣大擁有七十二變的「孫悟空」;也有很多崇尚美食饗宴的玩家,旅行是為了吃吃喝喝,出外住宿頂級奢華旅館、品嘗好酒美食,購物血拼花錢不手軟,按摩SPA放鬆身心,完全享受人生,這是「豬八戒」的縮影;當然也有很多人將所有過程交給旅行社,只要在固定的時間現身,不用花腦筋就可以完成這趟旅行,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地回家,就像西遊記中的「沙悟淨」,默默地完成了這趟西天取經之旅,這是多數現代人的旅行活動型態。古時候交通不便,能夠出遠門跨國旅行的機會寥寥可數,記得作家余秋雨曾提過古代可以跨國到異域的型態不外乎幾種如軍人、商人、僧人; 軍人血戰沙場的遠征軍事行動,面對萬里之外不同的種族與文明,雙方較量誰的刀鋒銳利,箭矢飛行距離的遠近,彼此用血肉之軀作為報酬的砝碼,用鮮血繪成地圖上犬牙交錯的疆界;商人互通有無的交易活動,駝運奇珍異品販售,來去千里只為那可觀的財富報酬,這兩種有形或無形的殺戮中,卻也將彼此文明做充分廣泛的交流。相對於以上的掠奪與算計型態,宗教家的傳道與取經卻是另一種充滿智慧與悲天憫人的孤獨旅行,不為名不為利,不求回報,只為求得智慧施與眾生云云,而文明的交流就在這平和的腳印與慈悲的足跡間散播開來。 氣派十足的南大門有著古代唐朝恢弘的氣度奈良與唐朝的淵源讓我想到了鑑真和尚六次東渡日本的事蹟,即使第五次失敗導致雙眼失明卻始終不曾放棄,到底是什麼樣的力量驅使一位僧人甘願以軀體當作渡海的竹筏,前仆後繼、義無反顧的啟錨航向一個未知的國度?? 面對茫茫大海,如何克服這自然的障礙前往彼岸傳道?? 慈悲的胸懷與宣揚佛法給有緣人的使命感想必是主要的因素吧。 終於在第六次渡海成功地登上了日本本土,抵達了當時的京城- 奈良,當時的鑑真卻已是個六十六歲的失明老人了,宗教的理念帶來無限的能量創造了所有的可能,超越了地理的限制,這個失明的老和尚帶給日本佛學、醫藥學及工藝技術做出了偉大的貢獻,拉拔了東瀛社會的水車再度前進,將大唐的乳汁灌溉了日本文明。雖然都是歷經千辛萬苦,玄奘西行取佛經於印度還只是「求取」,鑑真的東渡卻是無私的「施與」,程度上似乎還是有些許的差別。最後這位失明的老和尚圓寂於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享年76歲。 圖:奈良的秋葉 圖: 神社路旁的石燈指引 圖: 奈良春日大社屋簷下成排的宮燈 圖: 樹林間漸層的楓葉提醒大家秋天已悄然來臨 圖:奈良公園內到處充斥著神的使者 圖: 這位小朋友絲毫不畏懼神的使者-鹿,人跟動物之間還是純真無私的小孩最能接近 奈良東大寺的毗盧遮那佛大概是對遊客最友善的吧,很多寺廟都是禁止遊客拍照的,在此處芸芸眾生即使有打擾清修的大不敬行為卻仍可以毫無忌憚盡情地拿起相機拍照,寬大為懷的大佛嘴角微揚,不與俗人計較,其身影就這樣寫入記憶中。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