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7/17 02:24:08瀏覽2204|回應3|推薦8 | |
最近,碰到了一些煩人的事,因為採訪一條新聞,本來是好意想替對方澄清,想順便拉關係,希望未來她能多給一些內幕新聞,沒有想到卻因為內容涉及商業機密,導致對方不敢承認曾經主動接受過我的採訪,因而導致了採訪和專訪的爭議。 其實,就一般企業人士感覺,如果是專訪,會被視為主動約記者,有主動攻擊的意味;而採訪則可能只是一時閒聊。但對記者來說,採訪和專訪並沒有太大差異,只是不同的報導呈現方式。 就新聞的認知,閒聊基本上也是訪問的一種。如何表現新聞並不重要,最主要是如何真實呈現被採訪者當時的心理狀況,和真正想表達的意思。 但一般被採訪對象,可能會覺得,一定要記者說,我現在要採訪妳了,才算採訪。其實,一旦你的朋友是記者,如果他跑的路線和你有關,那就平時說話就要小心了。 但憑良心說,以前的我,只要採訪對象說這個不要寫,我一定不會寫,但隨著八卦媒體的競爭,新聞的壓力愈來愈大,現在的我,已不太把承諾放在心上,只要我覺得有新聞點,我就會寫,這一年,我也因而得罪了不少人,但從來沒有像這一次出現裡外不是人的情況。 新聞畢竟不是法學,如果每一個用字,都要求向化學符號一般精確,試問,除了學法律的人外,有那一個人真的讀完法院的判決。因為,判例真的很不好看,如果報紙像判決,大概也沒有人要看了。 其實,就算文字精確,內容也不一定真實,就拿蘋果日報來說,他們用字很精確,只要該問的人,他們一定請她們表達意見,且一定有照片。 但我想說的是,如果蘋果沒有寫完被採訪者全部的內容,或寫出被採訪對象的真意,就算有照片和被採訪一小部份意見,那又代表什麼呢?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