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學自主及國際與兩岸高等教育的競合(PART 3)國際教育的競合與因應策略
2011/02/04 07:10:07瀏覽383|回應0|推薦1

建國百年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100年1月11、12)在國立中興大學舉行,教育部部長吳清基以「大學自主及國際與兩岸高等教育的競合」進行專題演講(簡報)。

以下為吳部長演講全文,原刊載於「高教技職簡訊」49期。

 

大學自主及國際與兩岸高等教育的競合

壹、我國高等教育內部與外部的挑戰

貳、我國推動大學自主化的成果與挑戰

參、國際教育的競合與因應策略

面臨全球化競爭,人才競逐成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因此,為了打造臺灣在國際高等教育上的競爭優勢,教育部以「打造臺灣高等教育的獨特性,建立高等教育優質品牌」作為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施政主軸。目的在於建立臺灣高等教育在世界高等教育環境中的獨特性,藉此吸引國際優秀的教研人員以及國際學生前來臺灣交流學習。為了達到前述目的,教育部將從「科研競爭」、「人才競爭」、「學制交流」以及「科研交流」等四大面向著手強化高等教育競爭的體質。

一、強化高等教育國際競爭力的施政方向

(一)科研競爭

為強化我國大學的科研能力,以達到世界一流的水準。除了繼續推動第二期的五年五百億計畫,未來將在既有的基礎上,協助大學強化在「建立大學投入關鍵技術研發」以及「深化臺灣本土文化研究」兩個面向的能力。「投入關鍵技術研發能力」在於強化大學在研究題目設定階段與產業界進行緊密的交流,促使未來大學的科研成果能具有引導產業創新發展的潛能,發揮世界級的研發影響力。而「深化臺灣本土文化研究」在於強化具有臺灣本土文化或華文文化圈特色的研究領域,以建立有別於西方文化研究取向的學術研究社群。

(二)人才競爭

為打造優質的教學環境,吸引優秀的教研人才與國際學生進入臺灣的大學校園。教育部將在推動教學卓越計畫的基礎上,將「彈性薪資方案吸引優秀教研人員」與「強化跨領域與國際人才培育」列為施政重點。「彈性薪資方案」在於達成實質之公教分途,透過建立彈性薪資結構,賦予大學得以延攬優秀的教研人員與專業人員,以提高校內的教育品質,並提高大學能與國際一流大學競逐優秀人才的能力。「強化跨領域與國際人才培育」在於以積極的態度回應外在社會需求與國際情勢,透過鼓勵大學開設整合跨領域的學位學程、建立專業學院體制等創新學制,逐步改善傳統上以學門科系作為教學主要單位所衍生的問題。並鼓勵大學開設國際化課程,以培育國際人才。

(三)學制交流

為促使國內高等教育與國際接軌,並使得我國所頒授之學位與學分能在國際高等教育體系中流通。本部除持續鼓勵「國內大學接受國際評鑑機構認可」,並在兩岸文教交流越形緊密下,鼓勵國內大學建立與國際、兩岸的雙聯學制。預期未來將可形成由我國大學、中國重點大學與歐美一流大學共同提供課程,並頒授學位的新型態高等教育模式。除了積極與國際接軌外,擴展文教產業輸出規模也是未來的重點工作之一,例如我國「傳統產業」與「技職教育」在亞洲地區向來居於領先地位,更是東南亞各國爭相學習的對象。因此,隨著亞洲地區在全球經濟發展重要性的提高,東南亞各國對於技術人才的需求大幅提高,我國可善用在技職教育累積的優勢與成果,建立對東南亞地區各國輸出的文教產業。

(四)科研交流

為了建立世界級的研究基地,並強化與國際一流大學研究中心的雙邊交流。本部推動「中華民國頂尖大學與國外頂尖大學學術交流合作試辦計畫」選送國內優秀學者與學生進行學術交流與學位進修,藉此強化國內外頂尖大學間的學術交流合作。

二、因應陸生來臺的工作重點項目

推動「大陸學生來臺攻讀學位」將可對國家發展與高等教育產生正向且深遠的影響,主要的預期效益可從三個面向來分析。

(一)在國家社會利益上:透過緊密的文教交流,將可促進海峽兩岸人民彼此的互信了解,強化兩岸和平發展。

(二)在高等教育發展上:我國的高等教育校園能吸引來自世界各國的優秀學生,包括來自大陸的青年學子,將可增加我國高等教育環境的多樣性,藉由互相激盪的創造力,以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力。

(三)在青年學子學習上:大陸青年學子向以勤勉向學著稱,而臺灣青年學子向以具有豐富的創造力聞名,藉由在自由開放的大學校園內,雙方互相交流學習,將可激勵兩岸學生學習動機,建立深刻的友誼。

開放陸生來臺雖然是件可喜的事情,但大學若未能制定妥善的配套措施,兩岸原先存在的文化背景的差異將會傷害立意良善的政策。因此,各招收大陸學生之大學應掌握三大工作重點:一、確保兩岸平等互惠:在海峽兩岸進行文教交流時,應確保我國國格地位受到平等之尊重。二、保障臺生就學權益:大學於分配教育資源時,仍應以臺灣學生就學權益為最優先之考量,避免引起社會大眾對於開放陸生來臺的負面觀感。三、落實陸生生活輔導:海峽兩岸青年學子本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在校園內因學習與互動所衍生的磨擦在所難免,大學應建立良好的生活輔導支持系統,協助大陸學生盡速融入校園環境,並協助海峽兩岸學生建立友善正向的學習環境。

肆、展望與挑戰

 

【相關新聞】

總統出席「建國百年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並主持「2011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揭牌儀式100-01-11)總統府新聞

建國百年校長會議 期許大學自主與卓越發展100-01-12)教育部新聞

建國百年校長會議圓滿落幕 相約明年臺科大見100-01-12)教育部新聞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icelohas&aid=4854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