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不同角度下的流程管制點 的設定意義與效果
2007/05/25 00:46:26瀏覽433|回應0|推薦0

聽過流程中的管制點嗎??
知道管制點的意義是什麼嗎??

第一種概念:
如果我們認為...
我們不能等到流程執行結束之後
看到了最後效果時,
才一翻兩瞪眼的接受流程產出的後果

所以我們必須在流程的執行過程當中
就先行檢視其中某些重要的過程性的產物

當這些產物的狀況不如期望的時候
就先行處理到當時為止產生偏差的問題與原因

那麼就不至於等到木已成舟
才知道這不是你當初要的舢舨

在這個概念下
我們設定管制點的邏輯

是要找尋...
能夠衡量
"這個過程性的產物"
狀況如何的指標

比方說
組裝製程中,各階段半成品模組的良率
研發流程中,設計方案的過關率
改善流程中,試車調校報告的結果
客訴流程中,一分鐘內應答電話比率
....


第二種觀念...
如果我們重視的是
流程當中某些事關重大的活動,有沒有被好好地執行
(或許是流程中的瓶頸、
或是流程中把關的審查、
或許是流程中耗用最多資源的工作...)

我們要的管制點
就是用來瞭解這些關鍵活動
是否已被好好確實執行的工具


在這個概念下
我們設定管制點的邏輯

是要找尋...
能夠衡量
"這個關鍵性的活動"
執行品質如何的指標

比方說
設計審查活動的執行品質
可藉 "審查過關的方案,在後續階段的失敗率" 來衡量

設計變更活動的執行品質
可藉 "在已變更資料下的初品良率" 來衡量

回應客訴活動的執行品質
可藉 "客戶完全接受解決方案前,我方提出回應的次數" 來衡量

以上兩種不同概念的流程中管制點設計邏輯
在很多情況下
可以是彼此互為因果的關係

也就是
某關鍵活動的執行品質很重要
其產出,也正好是流程中重要的過程性產出

但是
衡量兩者的指標設計
是完全不同的邏輯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