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0/23 21:32:29瀏覽810|回應3|推薦1 | |
71歲老婦嫁24歲小夥 16年後在丈夫懷中離世 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 本報記者 黃乒賓 文/圖 都安瑤族自治縣保安鄉古良村弄明屯有一對年齡相差47歲的瑤族夫妻,他倆的婚戀傳奇故事曾引來多家媒體關注,本報也曾作過報導。10月6日,年已87歲的妻子藍秀蓮突發疾病去世,遵照妻子的遺願,今年40歲的韋桂祥將她葬在屋前幾米遠的菜園旁。他說,妻子的在天之靈仍會時刻陪伴自己。 她在丈夫的懷裏離世 10月20日,記者徒步翻越重重大山,來到深山裏的弄明屯,這是一個只有9戶人家的小山村。一座竹籬笆圍成的屋子門前,矗立著一座新墳,墳頭雪白的吊錢分外刺眼。 屋裏,韋桂祥怔怔地坐著,蒼白消瘦,滿臉悲傷。他告訴記者,他的眼睛原來還有一些視力,但因一直無錢醫治眼疾,他與藍秀蓮結婚3年後雙目完全失明。他說,妻子生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的眼睛。她曾叮囑他:“我總有一天要走在你前頭的,我走之後,你的眼睛看不見,會有很多困難,要主動開口跟哥嫂和親戚們說,不要自己強撐著。” 10月4日,村人看見藍秀蓮在平整屋前菜園旁的一塊空地,就問:“阿婆,你要在這裏種什麼?”她說:“我死後,要葬在這裏。阿祥的眼睛看不見,我放心不下他,死了也要在旁邊陪著他。” 10月5日晚飯時,藍秀蓮還和韋桂祥商量賣豬過重陽節的事。飯後,藍秀蓮告訴丈夫,自己身體不適。隨後,她還掙扎著自己打水洗頭、洗澡。夜裏,她的頭越來越痛,就把頭抵在丈夫的胸膛上,以減輕疼痛。韋桂祥要連夜出山去找醫生,被她阻止了。次日淩晨3時,韋桂祥不顧她的勸阻,跌跌撞撞地走出家門,向眾親戚報信。待人們趕來時,藍秀蓮已進入了彌留之際。韋桂祥抱著她,用自己的胸膛抵著妻子的頭部,希望她能好受些。這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透進竹籬笆牆的縫隙時,藍秀蓮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他執意將妻子安葬在家門口 古良村支書韋秀和告訴記者,6日清晨6時,他聞訊趕到時,只見韋桂祥悲痛欲絕,痛哭不止。他的兄嫂、堂叔等人一邊陪他落淚,一邊勸慰他。哭了大半天,韋桂祥沒力氣再哭了,只呆坐在那裏,一整天都拒絕進食。 在對墓葬地的選擇上,韋桂祥不顧他人的勸阻,執意要遵照妻子的遺願,將她安葬在屋前,葬在那塊她親手平整的空地上。 8日上午,將妻子安葬完畢,韋桂祥站在妻子的墳頭,流著淚唱瑤族山歌。一首又一首,悲愴的歌聲持續了兩個小時,聞者無不動容。 十多天來,韋桂祥始終沉浸在極度的悲傷中。無論兄嫂怎麼勸慰,他也只是勉強喝一點粥,就搖搖頭說“吃不下了”。 20日中午,韋桂祥將記者引到屋門口的新墳前,佇立良久,然後低聲唱起了山歌。韋秀和告訴記者,歌詞大意是:你走了以後,我每天伴著淚水度過;我幻想明天去趕圩時,又在人群裏遇見你,我們再做一輩子的夫妻…… 韋桂祥的父親數年前病故,母親今年80歲。一提起藍秀蓮,這位老人眼圈就紅了,她不住地撩起衣襟拭淚:“我的媳婦啊,我的好媳婦,她在的時候,有什麼好吃的,從來不會自己吃,總要分給我……” 白髮新娘贏得夫家接納 韋桂祥的堂叔韋建成說,對於藍秀蓮這個媳婦,最初韋家所有的人都強烈反對。不過,後來一家老少的態度都來了個大轉彎。 韋桂祥的大哥韋桂儒告訴記者,他岳母就是藍秀蓮的親姐姐,他的妻子就是藍秀蓮的外甥女。他們原先叫藍秀蓮“阿姨”。韋桂祥出生於1968年,藍秀蓮出生於1921年,比韋桂祥的父母還要年長七八歲。1989年,21歲的韋桂祥迷戀上了67歲的藍秀蓮,家人驚覺後,個個氣得要暈倒。 韋秀和告訴記者,藍秀蓮小時候被家裏賣給地主家作童養媳,成年後與丈夫結婚,但一直沒有生育。“文革”期間,她丈夫因家庭成分問題被批鬥,她也被迫與丈夫“劃清界限”。後來,她與第二任“丈夫”按民間習俗舉行了婚禮,但並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因性格不合,兩人的感情很淡漠。大約19年前,她與年僅21歲的韋桂祥相好後,第二任“丈夫”曾找上門來,韋桂祥拿起鐮刀,揚言要砍他。 韋秀和說,當時,接到村民報告,他氣喘吁吁地爬山進村處理這一糾紛。一進門,看到韋桂祥氣得臉色發青的樣子,他嚇了一大跳:這小夥子,看來是真的愛上67歲的藍秀蓮了。 從此,韋桂祥和藍秀蓮的地下戀情曝光,兩人成為方圓十裏的話題人物。 最初,由於“女友”不被家人接納,韋桂祥一氣之下,曾帶著藍秀蓮到後山上的岩洞裏住了十多天,以此表明決心非她不娶。後來,兩人從岩洞裏搬回來,燕子銜泥般地在老屋旁邊搭建了一間竹屋,另立門戶。 1992年8月,都安民政部門派人來到深山裏,為他們辦理結婚登記手續,71歲的藍秀蓮成了24歲的韋桂祥的白髮新娘。藍秀蓮恭恭敬敬地稱家公、家婆為“阿爸”、“阿媽”。韋桂祥和哥哥們分家後,父母住在二哥家,藍秀蓮經常去幫家公家婆做農活,有什麼好吃的,總不忘送過去。嫁給韋桂祥16年,她從未跟丈夫紅過一次臉,沒跟親戚們吵過一句嘴。 韋桂儒說,藍秀蓮嫁過來一年後,彼此之間的尷尬漸漸消除,全家人都打心眼裏接受了這位心地善良、勤勞賢慧的“超齡”媳婦。 聽村民說,有一次,藍秀蓮和家公一起上山打柴,藍秀蓮提醒說:“阿爸,路不好走,你小心點。”家公聽後說:“阿媳啊,你照顧好自己就得了。” 貧困歲月裏相濡以沫 弄明屯土地很少,韋桂祥夫婦只分到6分旱地,種上玉米,一年的收穫尚不足果腹。韋桂祥完全失明後,整個家的重擔幾乎都落在了藍秀蓮的肩上。為了維持生活,藍秀蓮不顧年歲已高,仍然爬山砍柴,然後牽著丈夫的手,讓他挑柴回家;她還到山上砍回竹子,兩人一起編籮筐,換回一些油鹽。 為了改善生活,藍秀蓮種玉米、黃豆,養殖豬、羊、雞,所有農活全攬在一個人身上。韋桂祥為減少妻子的負擔,在黑暗中“摸”熟了家裏的情況和屋外附近的一切,慢慢地能下菜園打豬料,甚至做飯、煮菜、喂禽畜、編竹器等。 儘管如此,一個年邁,一個失明,他們婚後一直生活在貧困中。藍秀蓮想攢一點錢給丈夫治眼睛,她知道自己會先走,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失明的丈夫,但這樣的願望,直到她離去,他們都無力實現。 俗話說“貧賤夫妻百事哀”。然而,藍秀蓮和韋桂祥卻一直恩愛得令人羡慕。當地村民都說,他們是砣不離秤、秤不離砣:哪怕下山去買一包鹽,兩人也總是一起去。常常是韋桂祥挑著東西,藍秀蓮牽著他,兩人手拉手、肩並肩地下山去趕集。有什麼吃的,總是分著吃,哪怕是幾個包子。 爬山累了,韋桂祥和藍秀蓮經常坐在山道的樹下對歌,歌詞優美而浪漫——“我們好比電線杆,電杆倒了,電線也會掉下來;我們好比一張板凳,少了一條腿,凳子就會站不穩……” 韋桂祥衣服破了,藍秀蓮眯著昏花的老眼,吃力地穿針引線,為他縫縫補補;他的頭髮長了,她給他剪……她喚他為“阿祥”,他則親熱地喚她“老婆”。 韋秀和告訴記者,韋桂祥和藍秀蓮並非有名無實,他們是真正的夫妻。他記得,有一次,他按耐不住好奇心,曾含蓄地向韋桂祥打探他們的隱私之事。沒想到,韋桂祥還沒開口,藍秀蓮就搶先大方地回答:“無論什麼事,我們要兩個人都願意才行……” 忘年戀因真愛而美麗 坦誠地說,最初聽說這個忘年戀的故事,誰都會有一點獵奇的心理。然而,走進這個小山村、走近主人公後,記者發現,這個乍一聽有些“荒唐”、有些尷尬的故事,卻因真摯的愛而美麗動人起來。 20日中午,記者問韋桂祥:“阿婆(指藍秀蓮)還在的時候,她對你好嗎?”韋桂祥說:“當然好了,要不還成什麼夫妻?”記者明白了:在他的感覺中,他們跟尋常的夫妻沒有什麼不一樣。不管她多少歲,不管她多老,她都是他的愛妻,所有的恩愛都是天經地義的。 47歲的年齡差距本身就是一種震撼,更為震撼的是,如此貧困的日子裏,他們十幾年來一直這樣互敬互愛、相濡以沫。 在愛人的懷抱裏幸福地死去——87歲的文盲老嫗藍秀蓮的死法,實現了許多都市女性對於愛情的終極夢想。或許,人間真愛與金錢無關,與身份無關,與年齡無關。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