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0/18 00:01:44瀏覽402|回應0|推薦69 | |
東周、周景王姬貴至周敬王姬匄(匄,音「蓋」)期間,有一位大夫名叫萇弘(亦作「萇宏」),字敘(亦作「叔」,故又稱「萇叔」),古資州(今四川省資中、資陽兩縣)人。
萇弘博學多才,知天文地理,精星象音律,周景王常召他一同談論各種事情。當時孔子在齊國,久仰其才名,於周敬王二年前往周國拜訪萇弘,求教有關【韶樂】與【武樂】之間的異同與不明白的地方。
萇弘說:
「【武樂】為周武王之樂名,【韶樂】為虞舜之樂名,若以二者之功業論,舜是繼堯之後治理天下,武王伐紂以救萬民,皆功昭日月,無分軒輊。
然則就樂論樂,【韶樂】之聲容宏盛,字義盡美;【武樂】之聲容雖美,曲調節器卻隱含晦澀,稍遜於【韶樂】。
故爾【武樂】盡美而不盡善,唯【韶樂】可稱盡善盡美矣!」
孔子對於萇弘博學施教非常感謝,回到齊國後,再度聆賞【韶樂】的演奏時,便有更深一層的體會,聽得如癡如醉,隨著音樂手舞足蹈,高興到「三月不知肉味」,並發展出日後《六藝》(禮、樂、書、詩、易、春秋)中【樂】的理論,史稱【訪弘問樂】。
時間要先拉回到上一位周朝君主—周靈王姬洩心的時候。
周靈王十七年(西元前546年)七月,宋國大夫向戍,在宋國都城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 約晉、楚兩國開會以調停兩國間的戰爭,晉、楚、宋、魯、衛、陳、鄭、曹、許、蔡等十國的大夫參加了會議。會議約定各國間停止戰爭,奉晉、楚兩國為共同霸主平分霸權,各國間誰破壞協議,其餘各國將共同討伐之。這次大會史稱【弭兵會盟】,也成為春秋與戰國兩個時期的分水嶺。會盟後十多年間也因楚專注對吳、晉忙於內政而力對他國開戰,故各國間也相安無事。不過國與國之間無事,但各國國內則波濤洶湧,貴族與貴族之間或是貴族與百姓之間的矛盾衝突日趨嚴重。
而會盟兩年後,周靈王因為思念愛兒過度因病逝世,由周景王繼位。周景王逝世時王族內亂,與周景王相交至深的萇弘和卿士劉文公聯手,借晉國之力平亂,輔立王子姬匄即位,史稱周敬王。
萇弘忠心耿耿輔佐有功,又是個治國人才,深得周敬王的信任,於是君臣同心想復興周朝,但也因為萇弘如此受天子重用,引起諸侯國中一些政客嫉恨,便不時的唱衰兼扯後腿。
(感覺和今日某在野政黨一個樣……)
(待續……)
|
|
( 休閒生活|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