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文章 五四運動 90 周年 學者:人權法治啟蒙未完成
【中央社╱中央社台北24日電】 2009.04.24 08:17 pm
國家圖書館今天舉辦「主義與問題:五四運動 90 周年座談會」,
學者表示,五四運動試圖將西方的民主、科學引進中國,
但人權、法治的論述太少,「這方面的啟蒙還沒有完成」。
國家圖書館下午邀請中國大陸研究五四運動學者、政治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金觀濤、
暨南大學中文系教授周昌龍、中正大學歷史系教授孫隆基等學者專家座談,
討論五四運動對中國現代化的影響。
金觀濤以 1915 年為界,比較中國知識分子引進西方思想前、後,
各報刊雜誌「問題」、「主義」出現頻率,
結果發現「問題」與「主義」出現次數相當,
1915 年之後到 1919 年五四運動發生,「主義」出現的頻率明顯壓過「問題」,
代表意識型態開始居於論述主導地位。
金觀濤指出,五四運動前的新文化運動,及五四運動,
其實是為了解決晚清君主立憲邁向民初共和的轉型陣痛問題,
中國知識分子大量引進西方思想,盼社會重視人權及科學價值,
不過,人權、法治的論述太少,「這方面的啟蒙還沒有完成,還在持續,要進一步啟蒙」。
周昌龍指出,五四運動知識分子喊出「全盤西化」,
雖然強調「一切以科學為依據」,
實際上卻只引進重視數據的歸納法,未引進實驗假設所需的演繹法;
雖高談民主,卻只驗證、少討論,喪失從學理中建立民主制度機會。
國家圖書館館長顧敏表示,1919 年胡適以「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為題發表文章,
呼籲知識分子多下苦工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求得社會進步,
對照當前台灣各層面問題,應該是思考「少些主義,多解決些問題」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