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留住最後的米香●台南後甲市場筒仔米糕
2018/07/24 16:23:42瀏覽3963|回應0|推薦5
||堅持用半新不舊的糯米留住最後的米香||
幾年前剛到臺南工作,永康眷村正準備拆遷,眷戶即將搬入新大廈,我本想來此收集眷村文物,但當時眷戶已有想法,因此婉拒了我們。最後,移植了許多正準備砍除的老樹,在眷村生活記憶的脈絡下。

圖/蔚藍文化提供
幾年後,精忠三村已被拆除,包括平實營區在內,地上物已被清理一空,幾十甲的空地被用圍籬圍住,等待標售後開發。圍籬的另一側,則是後甲老社區,其中巷弄窄小、房子老舊。這片住了本省與外省住民的土地上,原眷村目前一片空曠荒蕪,社區則顯得陳舊。相對於對面中華東路上,有著開張三年餘的南紡大型購物商場,兩相對照,差異懸殊,也寓示了這片老舊社區的未來。

舊社區中的後甲市場,本來是眷村與後甲里居民共有的市場,照理是熱鬧的,但因為社區老舊、人口外移,市場僅剩不到十個攤位還在營業。市場中最活絡的,是兩間家庭式製麵廠,每天一早忙著生產各種麵條,提供了附近打著外省麵招牌的店家所需。

圖/蔚藍文化提供
在這座市場旁,臨近市場不遠的巷子內,左邊的地址屬於建東街,右邊的門牌則是裕農路,人車出入不多,卻有間筒仔米糕店,兩張小桌子,沒有招牌、沒有菜單,一九七○年開店至今,營業超過四十五年,始終如一,只賣筒仔米糕與四神湯,售價各是二十元,物美價廉。

說起米糕,城內的落成、榮盛號、下大道等店,鼎鼎有名,都是數得出名號的老店,外帶時用竹葉包裹,更具傳統氣氛。他們的米糕,我也很喜歡,但有時也跟著近來吹起的府城文創風,一下標榜國宴,又說承載府城過往,表現澎湃氣度,小吃被弄得過於不凡,感覺就不再是日常口味了。

而這間筒仔米糕,是那種不需爭口碑,不用搶曝光的小店,她只專注做好米糕,就讓食客折服。老闆娘烹製米糕,多半使用半年左右的糯米,無需浸泡直接洗滌後填入筒仔蒸煮。之所以要用半新不舊的米,主要是放太久的舊米沒有新鮮穀香,新米水分又過多。半年的米,剛好,這是四十年前從她父親那邊傳襲下來的習慣。米糕調製沒有秘密,洗好的米,填入已經停產的紅土筒仔,產自鶯歌,說是能均勻分佈熱能,讓熟透的米粒得以保持Q彈口感。

圖/蔚藍文化提供
米糕蒸熟後,上桌前,在整好型的圓柱米糕上,淋上一小匙肉燥,鋪上一層魚鬆,添上一塊黃色的醃蘿蔔,用最低的限度,在有著滿足口感的米糕基礎上,引向了脂香、鮮味、鹹醃等不同味覺的持續探索。其實這碗米糕,是很低調且尋常不過的日常味了。

我始終覺得,免除這些配料,米糕依舊吸引人。
因為這碗低調簡單小食,留下了要成為舊米前,即將消失的米香。
是的,重點是即將消失的新鮮穀香。

在這間小店用餐,一餐飯的時間,三米小巷人車經過無幾,非常寧靜。一飯一湯上桌,食客很能享受這靜謐的時光。如果說一個人旅行,是要尋找一種沉澱,那麼後甲米糕店,是適合一個人、喚回平靜的小店。

只是,十幾公尺外,有條尚未鋪設完成的馬路,約莫十五米寬,直通嶄新的南紡購物廣場。這是否意味著,最後的米香即將消失呢?不出幾年後,消失的眷村的土地上,預期將矗立各種嶄新大樓。

這樣的氛圍、如此的味道,還能保留多久?

圖/蔚藍文化提供

對我來說,老闆娘堅持用半新不舊的糯米留住最後的米香,正如同老社區目前的處境,也只有體察整體社區所遭逢的外在環境變遷,才能珍惜這種味道。好不好吃,應該因著心境而生,而這才是美食的條件。
【好呷ㄟ所在】後甲市場 筒仔米糕│臺南市東區建東街63巷17號
( 休閒生活美食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eading&aid=113566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