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5/07 12:53:56瀏覽7805|回應0|推薦3 | |
圖/聯經出版提供
大馬華人薄餅跟臺灣潤餅、廈門薄餅看起來很像,然而在配料或樣態上都是不同的。大馬華人薄餅的餅皮會先抹上甜醬或辣醬,配料有沙葛絲、豆乾碎、蛋碎、生菜、豆芽菜,有的也會加蝦米、紅蔥頭酥,其中沙葛是大馬常見食材,也是除了大馬之外,其他華人地區不會放的薄餅配料,是大馬獨有的口味。
薄餅的靈魂要角
薄餅的基本關鍵就是要濕潤,以使得各項食材易於入口,在閩臺等地會使用燉煮過的高麗菜、豆芽菜;在大馬就成了用雞湯、魚露或魷魚乾煮過的沙葛,這是絕對不可少的。沙葛的好處是捲時不易出水,餅皮不致糊破,但一咬下去又清甜出水,能同時取代原鄉薄餅中高麗菜與糖粉兩品項,實屬薄餅聖品。在馬六甲有一家簡單的街邊攤車店「春興薄餅」,可說是薄餅界的沙葛之最,一般店家使用沙葛絲,這家店則用巨大的沙葛塊,包捲起來個頭也比普通薄餅大上一倍。
另外,儘管各家配料多樣各異,但薄餅一定會有一款使口感酥脆的配料,這也是大馬薄餅的精神。在嬤嬤薄餅攤會使用炸紅蔥頭酥,怡保吃法則會加入蝦酥,在怡保冬菇亭美食中心的BiBi Popiah攤,可以吃到把油炸蝦餅拍碎成粒狀,加上豆乾碎、甜醬、辣醬、蛋皮、四季豆、沙葛、紅蘿蔔絲、油蔥酥等配料的薄餅。在馬六甲則能吃到加豬油渣的,像春興薄餅的豬油渣味道就很鮮明,無非希望吃起來口味多層次。
圖/聯經出版提供 泡湯薄餅
「湯薄餅」是將薄餅捲好切段後再淋上少許豆薯湯,講究熱熱地吃。這對臺灣人來說似乎有點難以想像,有人問我:「像泡在牛奶裡的太陽餅嗎?」嗯,有那麼一點像。不過湯汁少一些,味道淡而香氣足,而且湯薄餅要趁熱吃,口感才不至糊爛。
位於檳城的「蓮記」,是目前檳城僅剩兩家會加入新鮮蟹肉的薄餅店之一,之所以越來越少見,一是剔蟹費工,二則是海洋資源短缺,食材越來越昂貴。第二代老闆陳文財亮出剔蟹錐子與有漂亮尖端的蟹鉗肉,不用贅言, 就是時間與人力一挑一剔、一步一腳印堆砌成的證明。
薄餅內用到的沙葛,至今仍採古法炭燒熬煮,經過一夜將湯汁熬煮入沙葛裡,配料不放現代版常見的豆芽與蛋,而是傳統的生菜、新鮮蟹肉、豆乾碎、油蔥酥,再配上紅蔥油、甜醬與辣醬。
他延續著母親留下的味道與作法,以現代講求速效的角度來說看似傻氣,然而這不但守護了一些檳城人近五十年的記憶,也是溫飽陳文財一家人生活的命脈,我猜想更重要的是沒有說出口的孝心,「蓮記」就取自母親李水蓮之名,他又怎麼能砸了母親的招牌呢?
圖/聯經出版提供 食尚薄餅
大馬薄餅不僅只是一款傳統庶民小吃,它也能走進食尚潮流趨勢中,Sisters Crispy Popiah原是吉隆坡一家華人經營的小攤,後來名氣越來越大,在許多大型賣場或購物中心都有它的身影,是大馬第一家具規模的薄餅連鎖專賣店,目前已有三十多家分店。
Sisters Crispy Popiah捨棄中文而以鮮豔活潑的英文標識呈現,這代表著薄餅被賦予了新的意涵,薄餅原本就是以蔬菜為主的食物,經過現代語彙的行銷包裝,就成了一款相對於炸雞、漢堡而言,清新、健康又營養的蔬食速食,符合現代飲食市場潮流,不致走到絕跡的死巷弄裡。
臺灣潤餅就處於這樣的隱憂當中,雖然近十年來都有一些單位舉辦﹁潤餅節﹂活動,不過從事潤餅生意的攤販或因備料繁複、後繼無人、食材成本上漲等因素,總之店家是越來越少了,當一般店家不再販賣潤餅,家庭的家族成員凋零也逐漸少做潤餅,若干年後潤餅在臺灣消失並非不可能。
我曾品嚐過Sisters Crispy Popiah傳統本店與新式連鎖分店,位於菜市場裡的本店仍維持傳統華人薄餅路線,生意相當好;分店則除了傳統薄餅外,還發展出一款新式薄餅,口味自成一格。新式薄餅餅皮比一般薄餅皮厚一倍,猜想捲薄餅還是需要技巧,厚餅皮可降低「破皮」的耗損率,此外還有蛋餅皮、蔬菜餅皮,顏色與口味都有新意。
至於餡料,除了原有的豆薯絲、紅白蘿蔔絲外,還會放入大黃瓜絲、紫高麗生菜絲這類過去薄餅少見的食材,最後撒上大量紅蔥頭酥、麵糊酥。一般華人薄餅包裹成捲後就算大功告成,而新式薄餅還會像嬤嬤式薄餅那樣淋上醬汁,不過又不是嬤嬤式薄餅的辣味,而是類似帶有甜味的千島醬或沙拉醬,像是把薄餅沙拉化的概念,吃起來簡便、爽口、營養又有飽足感。●本文摘自聯經出版 《啊,這味道:深入馬來西亞市井巷弄,嚐一口有情有味華人小吃》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