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7/24 16:05:29瀏覽3015|回應0|推薦3 | |
生活在臺南,隨處可見虱目魚料理,但有個系統特別容易辨識,料理方式與眾不同、出自同一家族,甚至大約都可以府前路為中心,大約都在兩側不出幾百公尺範圍內,店號分別是第三代、永記,它們都在清晨開始營業,約略在中午過後就休息,吃新鮮的虱目魚就適合在天剛亮的晨間。
圖/蔚藍文化提供
包括已經歇業的天公廟魚丸湯,他們全都系出劉姓家族,戰後初期開始營業至今,已有將近七十年的歷史。剛到臺南生活的頭幾年,星期六清晨常趁著天公廟信徒尚未湧至時,嘗嘗一碗加了點冬粉的綜合魚丸湯,裡頭加了數種丸類、魚皮、魚肚以及最特別的生腸,讓貪食如我者,覺得能夠一碗吃盡虱目魚的精華。這家已經歇業的小店,或許就是劉家系統虱目魚店的原型,除了湯之外,再無其他佐配的小菜與飯類。
第三代與永記在此基礎上,增添了肉燥飯以及滷腸、滷蛋等配菜。我通常點碗綜合湯,一百元,包括蝦丸、肉丸、虱目魚丸、生腸、魚皮、魚肚、燕餃等料材,一碗打盡所有好料。添點白胡椒與韭菜花珠,讓清湯更添加香氣,配上一碗肉燥飯,一天元氣在早餐時就已填滿。
說起劉家料理虱目魚的獨到之處,是將魚肚、魚皮與生腸等食材,裹上地瓜粉燙熟備用,為其最鮮明特色。裹上地瓜粉後,魚皮包裹著一層薄薄的滑溜外皮,增加口感豐富度,價格不算高貴的虱目魚,被妝點得有點華麗感。其他的食材更不用說,劉家的魚丸相當到味,魚漿下足、翻搗到位,打出魚肉的彈性與筋度,一顆顆魚、蝦、肉等口味,都能各自突顯的丸子,讓這碗魚湯更顯豐富。
然而,這碗虱目魚湯,雖以魚鮮為主,但美味的關鍵實在跟善用豬骨高湯有關。永記等店家的湯頭,並不純用虱目魚,而是在魚骨外,另添豬骨熬製而成。不過,由於湯頭最終是要搭配海鮮,最忌湯頭帶上豬油脂,壞了魚鮮味,因此如何平衡豬骨與虱目魚的口感,妥為處理豬脂的濾除,最是關鍵。
或許因為如此,這是碗能讓對魚腥極為敏感的人,也能喜歡的魚湯。
我也實在不知道,是誰的創意,讓生腸也加進了湯中,但爽脆口感,早已成了對這碗口感豐富的虱目魚湯的期待。我其實更不懂源自福州的肉燕,為何也被添了進來?根據第三代的老闆娘指出,添加肉燕是其母吃過福州人製的肉燕後,靈機一動,於是就利用店裡多出來的魚漿製成。
如果食客有心,可發現他們高度雷同,可輕易證明出自一家。
圖/蔚藍文化提供
於是,兩家店的虱目魚湯,就如同家族的堂號,味道成為辨識親屬的線索,效果如同族譜。但我總是納悶,裹上地瓜粉的料理方式並不複雜,要學也不難,加上兩家店家生意都不錯,為何沒人仿效,我其實有點不解。
有次我在東門陸橋附近的巷弄中,看見一間裝潢略有講究、年輕人經營的阿忠魚丸,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前往,菜單跟永記等類似,口味也幾乎一樣,我還心生懷疑,或許有人見有利可圖,跟著將虱目魚裹上地瓜粉了。結帳時,我裝傻試問,年輕老闆答以「我的舅舅是永記的老闆,阿姨是第三代的老闆。」原來還是劉家的系統。
臺南美食的發展,有個可以家族為辨識的系統。如同將米粒煮到半開的阿憨鹹粥系統,說起來也都是同一家族之人。此些烹飪法也無專利,但營商者並不會因此複製,依法炮製大發利市,每想到此,便覺得或許這就是講求信用倫理的傳統文化。
兩家店的食物雖雷同,但經營風格卻不同,永記掌廚為一中年男性,耳聞他的學經歷驚人,是為了延續家業而掌廚,他通常身處成堆食材中,一切調理端靠他一人,相當有氣勢,圍坐於旁的也大多為中年以上男性,每天早上總見這群人進行「小組會議」,交換著大街小巷的各項訊息,永記最適合想要見識臺南美食人聲鼎沸場面的朋友。
而第三代則是女人當家,打小隊分工團體戰,店內清潔明亮,魚丸等食材都被依序保存於冰櫃之中,如果對環境格外要求,建議來此。她對於承繼家業有責任感,但也在傳統中力求創新,要求食物美味與健康兼具,因此改變調味料的使用,是她這幾年關注的事。永記與第三代的差異,就如同家裡的幾個姐妹,長得很像,但個性不同。對了,吃完虱目魚後,打個飽嗝,離開店時,記得帶杯傳統口味的冰紅茶。
當然,兩家店都有,而且口味一模一樣。
圖/蔚藍文化提供
【好呷ㄟ所在】永記虱目魚丸│臺南市中西區開山路82之1號
【好呷ㄟ所在】第三代虱目魚丸│臺南市中西區府前路一段210號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蔚藍文化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