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4/11 10:28:37瀏覽328|回應0|推薦3 | |
46-5、銅山島~萬家兄弟的叛變 且說萬家兄弟,原本都是出身綠林的好漢。因明朝末年吏治腐敗,貪官汙吏橫行,荼毒百姓。萬曆年間,當時一個叫張禮的好漢,即號召了一干綠林弟兄結義,仿效梁山泊好漢,專殺貪官,為民除害。為盼眾兄弟能「萬眾一心」。於是舉凡結義的弟兄,皆以「萬」為姓。張禮也改名為萬禮,即為萬家兄弟的大哥,眾兄弟稱其萬大。清兵入閩後,國姓爺號召天下英雄豪傑,興兵抗清。於是萬禮即率萬家兄弟千人,為復漢室江山,而投效國姓爺麾下。亦是在國姓爺兵力微薄,最艱困的時候,最早投靠國姓爺的江湖豪傑之一。由此萬禮等萬家兄弟,頗得國姓爺的信任。萬家兄弟的長兄萬禮,更被國姓爺倚為左右手,官拜後提督的重責大任。南京觀音山之戰,鄭家軍兵敗如山倒,後提督萬禮萬護衛國姓爺過橋,一夫當關,隻身被包圍,與清兵奮戰;最後不幸陣亡。說黃梧與萬家兄弟,出身背景相似!說的是,黃梧乃是與其狐群狗黨,設計殺了平和縣縣令後,投靠國姓爺抗清。這與萬家兄弟,效法梁山泊好漢,專殺貪官汙吏。兩造之間,確實是有點共通。但若說是忠孝節義精神,以黃梧的奸巧,與萬禮忠誠,卻是絕無法相提並論。只不過就算萬禮,對國姓爺鐵血忠誠,但萬家兄弟中,卻也不乏像黃梧般奸巧者。譬若,萬家兄弟中排行第七,人稱萬七的蔡祿,即是。 「萬七兄弟!江山已經改朝換代。識時務者為俊傑。據聞南京一戰,萬禮與甘煇兩大將,皆在南京觀音山殞命。又聞汝兄萬禮的牌位,因受讒言,竟被國姓從祠堂撤下。對於萬大慷慨而死後,居然受到這樣待遇,更讓我深感不值。顯見國姓根本沒把你們萬家兄弟,放在眼裡!既是如此,兄何不棄暗投明...」是的!南京敗戰後,國姓爺撤軍回金廈二島。當時黃梧,即也開始藉著萬禮之死,見縫插針,開始與萬七蔡祿,暗通款曲。畢竟誰都知道,萬家兄弟,就只聽從大哥萬禮的話。又因萬禮對國姓爺,誓死效忠。所以萬家兄弟,自然也都對國姓爺,剖肝輸膽,情義相挺。但南京敗戰後,萬禮既死。如此一來,萬家兄弟可就未必人人,都肯再聽從國姓爺的命令。至少黃梧找對了人。自萬禮死後,萬七蔡祿,確實也對抗清復明,已然開始動搖。誠如黃梧對蔡祿的唆使。尤其對於國姓爺,將萬禮的牌位,從祠堂中撤下。這點更讓萬家兄弟,都感忿然。但國姓爺何以會將萬禮的牌位,從祠堂撤下? 且再說南京敗戰,因中提督甘煇,後提督萬禮,皆死於觀音山。大軍撤回廈門後,國姓爺悲痛欲絕。哭號罪己後,即命人為甘煇與萬禮,及一干陣亡將士,建祠堂以供祭祀。然鎮營之中,有對萬家兄弟不滿者,即放出風聲,並向國姓爺稟報。聲稱─後提督萬禮,並非是陣亡之死。而是脫逃之時,來不及卸下盔甲,而溺死於江中。所以萬禮並不配與英勇戰死的陣亡將士,共同供俸在祠堂祭祀。為平蜚言流語,由此國姓爺便也將萬禮的牌位,從祠堂撤下。但誰知在鄭家軍中,散播蜚言流語的,其實正是黃梧的眼線。無論如何,鎮守銅山島的萬家兄弟中,萬七蔡祿,在黃梧的唆使下,已然背叛之心漸起。 六月之時。由黃安率領的第二程艦隊,由廈門運糧到台灣後,曾密報國姓爺。稱駐守銅山的萬二、萬七兄弟,與叛逃降清的黃梧之間,彼此偷來暗去,恐在密謀甚麼見不得人的勾當。萬二,即郭義,同樣也駐守於銅山島。時在台灣,國姓爺與荷蘭人的戰事,正陷入膠著。前線戰士嚴峻,後方卻又謠傳叛變。國姓爺獲報後,即刻命兵部主事楊榮,攜令旗返回廈門,交給德高望重的忠振伯洪旭。再由洪旭前往銅山,命萬二與萬七二鎮,即刻渡海到台灣。國姓爺更有密函給洪旭,交代─「倘若郭義、蔡祿,收到軍令後,立刻整軍渡海,那就沒事。但若是其推託延遲,不願動身。那就必須立刻將二人翦除,以絕後患...」 銅山島西北角的銅缽澳。海上籠罩的陰霾天色,有種山雨欲來風滿樓之感。一波波白浪沖刷的海灘,見眾多士兵正忙著整理船帆與繩纜,更有士兵如螻蟻般排列成行,不斷將物品搬上幾艘大船。忙碌之狀,看似欲出海遠航。由灣澳望向陸地,巍峨高聳的銅山城,依山勢蜿蜒而建,就聳立眼前。城下方的山腳邊,有個軍營,因島上多碎岩,軍營的房舍亦以石塊所砌。而此汛地,正是萬二郭義的駐軍之地。『老七!國姓爺已經命洪旭來傳令,要你我二鎮,即刻渡海到台灣。軍令如山,怎能不去呀!』這是山腳下的一間石砌密室,整個密室沒有窗口,有如山洞般幽幽暗暗。唯見室中一盞油燈熒熒,照亮密室中似乎有三個人影。但見一人身穿袈裟,在密室內最深處的石禢上,盤腿而坐。又見其頭頂光禿,手握念珠,應是個和尚。另一人,體態圓胖,則坐在靠牆邊的石椅上。開口講話的,正是此人。還有一人,身材高瘦,嘴臉如鼓起兩頰的蜥蜴般,則見其一副坐立難安,在密室內不斷的來回踱步。原來密室中的三人,正是萬家兄弟中的三人。體態圓胖,正開口講話的,名叫郭義。於萬家兄弟中排行第二,人稱萬二。嘴臉如蜥蜴,不斷焦躁踱步者,則是排行第七的蔡祿,人稱萬七。另一坐在石禢上的,則是排行第五的萬五,是一個出家人,法號釋道宗。 『二哥!你要三思啊!』正因洪旭來到銅山,傳國姓爺命令,單調萬二萬七,前往台灣。萬二郭義領命後,不敢怠慢,即趕緊命士兵整船收拾,準備渡海到台灣。但這可讓萬七蔡祿,有如驚弓之鳥,十萬火急,跑來找萬二與萬五商議。畢竟六月,黃安才剛率五鎮兵力,乘二十幾艘戰船,運載米糧到台灣。照理說,國姓爺沒有道理,突然要再單調萬二萬七的二鎮兵力,到台灣。除非是萬二都搭黃梧,意圖叛變之事,已東窗事發。這也難怪萬七,聽令之後,會感到驚恐萬分。聽得萬二準備整船,渡海到台灣去,萬七更是急得火燒眉頭,滿嘴勸說:『二哥!台灣那是鬼門關啊!你沒聽說,千個人去沒人還啊!國姓爺沒來由,突然單調你我二鎮到台灣去,這擺明就是要置你我於死地啊!不!是要置我萬家兄弟於死地啊!所以再怎麼樣,咱們絕不能去!』見萬七一副氣急敗壞,萬二郭義,卻是安撫著回說: 『老七啊!你也太多心了!國姓爺跟咱萬家兄弟,無冤無仇。怎會想置咱兄弟於死!外面是有些好事者風言風語,說咱大哥萬禮,並非是在戰場陣亡。而是涉水渡江時,因身穿鎧甲而淹死,不配與甘煇同祀於祠堂。或因如此,國姓爺才將咱大哥的牌位,從祠堂撤下。但就算咱大哥不是戰死,而是淹死,好歹也不是背叛。國姓爺又豈會因此,而對我們萬家兄弟不滿。甚至想置我們於死!這沒道理啊!至於說到渡海到台灣。國姓爺已率二萬五千人,先到台灣去打紅毛。第二程艦隊,六月也已經前往台灣。再來還會有第三程艦隊前往。總之,國姓爺就是要將沿海的十數萬軍隊,都調到台灣去。就算今日咱不去!遲早,咱還是要前往台灣。既是遲早都要去台灣,那又何必計較早晚!甚至還為此違抗軍令!不是嗎?』 萬七蔡祿,實話說,本是一個貪財好色、又慣喜雞鳴狗盜之徒。只是既入鄭家軍中,因有大哥萬禮壓著,所以萬七也就免強收斂,不敢太過胡作非為。但萬禮既死,萬二郭義,又是一個沒甚麼主見,唯唯諾諾,俗稱「耳坑輕」之人。即萬二郭義,雖也稱得上是一個講信義之人,卻是往往輕信他人之言,很容易就被煽動。所以萬禮死後,工於心計的海澄公黃梧,既要策反,自然也知,當找軟泥先掘,而非挖硬土。於是就暗中托親信,送了一封信到銅山,先從萬七先下手。投其所好。「萬七兄弟,咱都是江湖中人,也不拐彎抹角。我就直接對你講明。汝欲棄暗投明,朝廷正禮賢下士,自然厚以待之。但倘汝一人隻身投誠,恐怕朝廷也很難給你甚麼官爵。而倘若汝能率汝之營鎮,舉事投誠。則少說就有個總兵的位置等著你。而倘若汝能舉一寨、一城、或一島投誠的話。那朝廷對你封伯封侯,也不事不可能。就像我獻一海澄城投誠,坐地喊價,就是冊封海澄公。你是聰明人,應該聽懂我的意思...」因為黃梧的遊說唆使,尤其封伯封侯之說,這可讓萬七心猿意馬。畢竟一個無賴宵小,有如黃梧般,一夕就可變成侯伯貴冑,任誰能不心動。但若要奪銅山城,獻銅山島給滿清朝廷,這卻不是萬七一個人能辦到。但駐守銅山島的,還有萬家兄弟中的萬二郭義。 萬禮死後,萬二郭義也算是萬家兄弟的頭。因此要是能說服萬二,一起舉事投誠的話,則當可輕易奪取銅山城,獻銅山島向滿清投誠。如此豈不是封侯封伯可期。正就萬七蔡祿,躊躇滿志,想方設法要遊說萬二。誰知國姓爺卻突然來了一紙命令,要將萬七萬二,駐守銅山的二鎮,全都調往台灣。而且萬二還真的聽了令,接到國姓爺的命令後,就真開始整船運補,準備渡海到台灣。這讓萬七,怎能既驚恐有惶急。畢竟與黃梧的勾搭,事都已成了八九,又怎能為山九仞,功虧一簣。聽萬二準備渡海到台灣後,萬七急得幾乎哭出來,哭腔聲中更是滿嘴憤然的勸說:『二哥啊!大哥的牌位之,所以會被從祠堂撤下。一定是國姓爺聽了讒言,所以才對我們兄弟的忠誠,已經起了疑心!好吧!就算二哥仍一心忠於國姓爺。但你率兵到台灣去以後,能得到甚麼?難道二哥沒聽說,那些跟隨國姓爺到台灣去的官兵,現在處境有多悽慘!第一程,二萬五千官兵,就算躲得過紅毛的火砲,也躲不過那鬼門關的蠱毒瘴癘。飢荒不說,十之八九,都水土不服得了重病啊!二哥啊!台灣是座滅人山啊!十去六死一回頭啊!那座鬼島去不得啊!所以做弟弟的,我是死都不會去那座鬼島,自投羅網走去那鬼門關!』 『二哥!今日我就跟你說明白了!我已經派人跟黃梧說好,決定要投誠滿清。二哥如果仍執意要渡海到台灣去,那你自己得想清楚。咱萬家兄弟是一體,大家都知道。而今我向滿清投誠,那二哥到台灣去後,恐怕國姓爺會把罪責算到二哥身上。到時候,二哥啊!你可別怨我,拖累了你啊!"過番剩一半,過台灣是沒得看"!好吧!二哥!就算僥倖,你在那鬼門關島活了下來。但你的子子孫孫,恐怕也要在那蠻荒之島,都變成番啊!從此不但再也回不了唐山,更斷了與唐山的血脈,無法認祖歸宗啊!二哥!你得好好的想清楚啊!』萬七蔡祿口舌犀利,一字一句唱作俱佳,說是讓萬二是臉色越來越凝重,眼神卻越來越茫然。萬二原本耳根軟,被萬七這麼一煽動,也不知該如何回話。就見那一臉憨厚,言語又遲鈍的萬二,只是猛跺腳,搖頭嘆息的,滿嘴直說:『這可麼辦啊?那這可怎麼辦啊?到台灣去,恐怕會死在台灣!但不聽令,可是會被國姓爺砍頭啊!這可怎麼辦啊?』密室內內的石禢上,原本盤腿打坐的萬五釋道宗,一直閉著眼睛,手持念珠念誦,不動聲色。但萬二郭義,手足無措的不住跺腳,實讓釋道宗再也忍不住。見釋道宗緩緩張開了眼,終是開口說了話: 『君臣之間不可彼此猜忌懷疑,彼此猜忌懷疑,則君臣之間必離心離德!國姓爺突然命洪旭來傳令,要將我萬家兄弟的兵力,單獨調到台灣去。這就是國姓爺,顯然已經對我們萬家兄弟,起了疑心!而且七弟說的對!台灣是蠱毒瘴癘的蠻荒之地,一旦去了台灣,恐怕就再也回不了唐山。大部分去台灣的人都會病死在台灣不說,子子孫孫恐怕還會在台灣,忘了自己的祖宗八代而變成番。這更是數典忘祖,祖宗所不容。所以絕不能去台灣。七弟說的好!這是天意,咱萬家兄弟,應該照七弟的話去做!』 萬五釋道宗,是萬七蔡祿的親兄弟。且萬家兄弟尚未嘯聚前,釋道宗就已經與萬禮,結拜為兄弟。雖說出家人,本該六根清淨,不問俗事。但對釋道宗而言,倘若六根清淨,不問俗事,豈又會混跡江湖。甚至還與萬家兄弟,一起投靠國姓爺,興師抗清復明。而既有世俗之心,就算身穿袈裟也難免會有私情,既有私情就難免徇私。正是如此,萬七蔡祿,既是萬五釋道宗的親兄弟。當萬七與萬二,意見相左時,萬五釋道宗,自然難免會對親弟有所偏袒。只是聽得萬五力挺萬七。又說甚麼─「君臣不可相疑,疑則必離!國姓爺,顯然已經對我們萬家兄弟,起了疑心」。這話聽在萬二的耳裡,更惶然,忙得支支吾吾說:『不會吧!大哥就算不是奮戰陣亡,好歹也是為國姓爺戰死!大哥又不是背叛國姓爺!怎可能會這樣!』釋道宗見萬二,依舊猶豫,頓是忍不住舉起掌來,奮力往石禢上拍落。那一掌的力道,不但將釋道宗手中的那串念珠,砸的四散飛。甚至竟還將那平日打坐的石禢,給劈下了一角。轟然之聲,嚇得萬二,幾乎跳了起來。卻聽釋道宗,有如霹靂獅吼般,扯著喉嚨又說: 『老二!自古英雄棄暗投明,若是當機不斷,那是婦人之仁。滿清秉承天命,已坐穩江山,繼承中國道統。既是秉天命、順天意,這就是正道。自古邪不勝正。既然滿清已得正道,那我們就該棄暗投明,改邪歸正。如此也才是順天應人之舉!何況天意不可違!我只是一個和尚,也不圖甚麼功名利祿。我更不是貪生怕死,所以不敢去那鬼島。但對大哥的牌位被撤下之事,這口氣!我兄弟不能不爭!』 萬五道宗和尚,顯然比萬二,更加有氣魄。言下之意,他是因為萬禮的牌位被撤下之事,認為萬禮受到了污辱,所以他才要背叛國姓爺,好為大哥萬禮出一口氣。畢竟人都有私心,就算出家的和尚,也難六根清淨。卻聽道宗和尚,大義凜然,續又說: 『皇天后土,天地四方。正道之所至,率土之濱,莫非王土。舉天下之人,莫非皇上之民。百姓能得安樂,全拜皇上所賜。百姓能得一口飯吃,也全是皇上所給。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全都是皇上的功勞。所以天下之民,自得忠君。學 習皇上思想。若能如此,則天下一心,團結一致,國焉能不強。此為正道。反觀國姓爺,欲將我中華之民帶往蠻荒之島,讓我後代子孫在海外淪為番。如此不但斷了我唐山血脈,更為我祖宗所不容。正所謂邪道。而我萬家兄弟,又怎能棄正道,而走邪道。我一個和尚,又沒子孫,我何須擔心我的子孫在蠻荒之島淪為番!但將我中華之民帶往海外化外之地,淪為化外之民,這就是背棄了祖宗,被棄了祖宗,就是違背了天理,違背皇天后土。所以我大明朝強盛之時,才會厲行海禁,嚴禁百姓片筏不准出海。畢竟天下之民,皆為皇上之民。既為皇上之民,又豈能逃離皇上之土。就像出家以前,其實我是養鴨人家。養鴨人家當然要把鴨子圈禁起來,以免自己養的鴨子飛走跑掉,造成損失。鴨子不知道忠君,才會想跑掉。但做為一個人,豈能比鴨子還不如,不知生在皇上的土地,就得忠君!總之,跑到那海外蠻荒之島去,就是天理不容,大逆不道!』 道宗和尚,曉以大義。萬二郭義,總算恍然覺悟,決定棄暗投明。三人隨即插刀立誓,決心投誠滿清。萬二隨即下令,命士兵收帆收攬,停止整備出海。反是寫了一封信,命人送去給洪旭,稱說─因海船老舊,桅舵船身都不夠堅固,恐無法橫渡凶險黑水溝。當需得再花點時間修葺後,方能動身前往台灣。於是銅山島,一場暴風雨前的寧靜,兵變已然已將至。 隔日。既已決定叛變投清,萬七蔡祿為卜吉凶,即前往關帝廟去求籤。結果抽到了十七籤,籤詩上,寫的是─「田園價貴奸商量,事到公庭彼此傷。縱使機關圖得勝,定為後世子孫殃。」萬七蔡祿書讀得不多,不解其意,即刻帶著籤詩,找了看廟的廟公詢問。『仙仔!如果我想奪一寨,不知道這支籤,是吉是凶?勝負如何?』廟公聽得萬七的問,拿籤詩看了一會。凝神思索片刻,即回說:『將軍啊!這支籤有吉有凶,吉中帶凶,凶中又帶吉。依籤看,如果你趁早搶佔,應該可成。如果晚了,對方有準備,就難辦了!』萬七蔡祿聽得廟公之言,心中一凜,不敢怠慢,急奔下山。一方面,隨即與萬二郭義商量,立即派兵,守住銅山城的四個城門,免百姓逃脫或作亂。一方面,則派部將羅棟,前去通知黃梧接應。令又派人前往潮州南洋,招已然投清的許龍,前來銅山相助。... |
|
( 創作|連載小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