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1/11 12:12:53瀏覽1014|回應5|推薦29 | |
1/10/2007
我們家沒有裝中文衛星電視,住的城市也沒有中文電台,每天僅能收到30分鐘國際頻道 (International Channel) 裡台灣傳來的中文新聞而已。這30分鐘的新聞時間彌足珍貴,最早是由行政院新聞局提供的台視晚間新聞,後來其他台抱怨,於是中視、華視、民視也加入服務,每台輪流一整年。那個時候的片頭或片尾都是特別為北美的觀眾量身製播的,看不到李四端,能看沈春華、廖筱君、李艷秋等中規中矩的播報模樣也算不錯。忘了哪一年起,新聞局不提供免費的新聞了,打著「華人的CNN」旗幟的中天頻道接手,同時洛杉磯的北美衛視 (當時尚未被搞垮) 也製播一些在地的僑界新聞,一時之間中文節目有好多可看,好不熱鬧。〈講古到這裡打一下岔,大家約略有個 idea,知道Mikimoto媽咪年紀有多大、來美混多久了。〉
好景不常,中文電視台競爭過烈,洛杉磯的電視台重整;加上明星主播風流行,中天請來李晶玉,一坐鎮就是數年不走,其實不能完全怪她,或許是當時剪接節目人的水準兼社會環境改變的緣故,30分鐘的時間,扣去兩節廣告,我們無其他選擇下看到的多半是燒炭自殺、性侵、搶劫、火災、車禍之類的新聞,配上明星主播梳得澎澎捲捲的依莎頭和職業化不自然的微笑,總之那幾年的新聞看了真教人難過。好幾次都氣得摔遙控器,「啪」的一聲關機,搖頭嘆息再也不看中文台。
三年前某天,Mikimoto桑發現國際頻道居然有國語連續劇,而且播放慈濟大愛台的大愛劇場,哇,多振奮人心哪!雖然連續劇的拍攝手法和我們出國前看的好像沒啥不同,調子依然緩慢,劇情仍是灑狗血般,好人依舊落難,壞人一站出來就知道他是來欺負良家婦女或來要債的。但這都無所謂,我們是懷著思鄉的情緒在看它,看鏡頭帶到的四合院、曬衣架、鄉間田埂上還可騎摩托車、廳堂裡的擺設、女明星的服裝、台灣的脈動等等,這些瑣碎的東西我們看得津津有味,一週五次每晚準時收看。
當時兒子正好是牙牙學語期,也跟著我們看,大愛劇場劇情緩慢又講著他熟悉的中文,一下子就擄獲他的心成了他的最愛。某天他突然跟著劇中人叫起“阿母”來,非常字正腔圓,“母”字的發音還是正統的台語唸法,介於“木”與“不”之間的發音喔。(Mikimoto桑老學不會!) 起初他尚不知“阿母”的意義,我們忙著懷鄉和觀看鏡頭裡的每個細節,無暇理會他,不知他看懂多少,也懶得向他解釋什麼,兩三天後他看懂了,對著媽咪叫起“阿母”、對著爹地叫“阿爸”。每逢廣告轉台看一下英語新聞還惹得他老大不高興,吵著要轉回那個“阿母視視”呢!這時我們方才明瞭:我們真的看太多電視,看到小ABC都能學會台語了,厚──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