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英雄的末路:赫曼戈林與克萊斯特
2007/10/08 01:04:46瀏覽2727|回應0|推薦8

赫曼戈林(Hermann Göring)和克萊斯特(Ewald von Kleist)是二次大戰中不計遭處決者,「唯二」死在戰俘營裡的德軍元帥級人物。儘管可能會有軍事迷對我稱胖戈林「英雄」表示抗議,但只要看下去,就會知道為什麼我這麼稱呼他。

作為希特勒指定的接班人,戈林曾經權傾一時。但其實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他就已經相當有名。他生命中第一個最大的轉捩點,是1918年著名的「紅男爵」李希霍芬去世後,他接掌德國空軍的王牌中隊「第十一中隊」,又稱「李希霍芬中隊」,並在戰爭結束時,以擊墜22架敵機的紀錄,成為德國空軍的王牌之一。

若說浪得虛名,對戈林可能失之嚴苛,但他這個擊墜王的美譽,純度畢竟還是有一點不夠,因為他的中隊是德軍的王牌,陣中都是好手,他身為隊長,被掩護並擊落對方的機會當然要大得多。儘管純度不夠,但靠著自我行銷手段過人,他在戰後迅速得到希特勒的重任,儘管沒什麼戰功,卻一路爬到了「帝國大元帥」的位子。

若以西方的軍銜來看,帝國大元帥就是「六星上將」。獲得希特勒重用的他,儘管表現得很腦殘,做出許多錯誤的決定,包括以空軍解決敦克爾克的聯軍,讓聯軍得以逃回英國、把第一架實戰的噴射戰鬥機Me262拿來當作「高速轟炸機」而非「戰鬥機」使用,以及堅持可以用空投方式補給在史達林格勒受困的第六軍團,使第六軍團覆滅等,但這些腦殘的決定,並未改變希老大對他的重用,原因無他,只因他是德意志帝國英雄的樣版,也是希老大指定的接班人,他若有錯,豈不證明希老大有錯、德軍英雄有錯?

胖戈林最後失去希老大的信任,是因為「不忠誠」,企圖私下與盟軍謀和。為此,他失去了接班人的地位,戰後也淪為階下囚。紐倫堡大審裡,他是頭號戰犯,並被判處絞刑。只是在行刑的兩個小時前,他服下了暗藏的氫化物,結束生命。

至於克萊斯特,元帥位子可是結結實實用戰功打下來的。只是在天才雲集的德軍裡,他並不這麼受到重視。1940年他被任命為西線裝甲軍團的指揮官,最大的原因只是希老大希望以他的穩重、保守節制衝動的古德林。隨後在東線,由於地形的限制和兵力的懸殊,他的軍團是在「巴巴羅莎之役」裡進展速度最慢的一個。儘管立下赫赫戰功,德軍「樣板英雄」的宣傳裡,還是沒有他一份。

最糟糕的是,他是個有自己想法的將領。他公然違抗希老大的種族清洗政策,以寬大的態度對待蘇聯德軍佔領區的少數民族,又堅持庫班半島守不下去,以一己之力擺脫了蘇軍的糾纏,從海上撤出二十多萬德軍和其錙重。後面的這項成就,讓一些戰史學者認為他的軍事才能僅次於曼斯坦、隆美爾,名列二戰德軍第三。

不過這都是後話,他的寬大不能為他帶來相同的待遇,他的軍事才能也不能讓他得到希老大的信任。在撤出克里米亞後,希老大將他解職。戰爭結束後,他向美軍投降,願意保存曼斯坦的美軍,卻將他交給蘇聯人審判,最後於1954年,他死於蘇聯境內的戰俘營中。

從結局來看,戈林和克萊斯特都是悲劇,但戈林的悲劇,在於希特勒需要一個樣板英雄當他的助手,而這個樣板英雄卻不是塊料又自認為全知全能;克萊斯特的悲劇則是他徹頭徹尾就屬於「政治不正確」的一方,空有軍事才能卻缺乏政治技巧。但是無論如何,當兩人都走上末路時,後人比較景仰的,相信會是真英雄克萊

圖:赫曼戈林(上) 克萊斯特(下) 斯特。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ay5914&aid=1284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