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百戰百勝,不能保證最後一勝
2007/09/24 02:50:10瀏覽2421|回應1|推薦8

西元前202年,項羽在韓信的「十面埋伏」下,在烏江兵敗自刎,楚漢相爭終告結束。就在幾個月以後,在地球的另一端,迦太基名將漢尼拔被羅馬執政官西庇阿擊敗於扎瑪,第二次布匿戰爭結束,羅馬帝國成為為一稱霸地中海的西方超級強權。

歷史是很有趣,尤其在唸到這段史實時,更讓人驚奇不已。漢尼拔、西庇阿、項羽和韓信,這四個在東西方各自被視為超級名將的人物,幾乎出生在同一個世代,在同一段時間裡互相爭雄,也幾乎在同一時間結束混戰,而且比較起這四個人,還真的有些相似之處。

漢尼拔生於西元前247年,卒於183年;西庇阿生於西元前235年,卒於和漢尼拔同年去世。項羽生於西元前232年,卒於西元前202年;韓信生年不詳,卒於西元前196年。

漢尼拔和項羽相似之處很多,兩人都是名將之後,都以一己之力向絕對的強權挑戰,而且「幾乎」獲得成功。兩人在最後一敗以前,幾乎都是百戰百勝,而兩人雖然都是失敗者,卻都在失敗之後,贏得比勝利者更多的喟嘆和傳頌。

讓漢尼拔揚名立萬的,是西元前218年的特拉比亞之戰,他以三萬軍力擊敗了羅馬的四萬大軍,對方損失高達三萬人,他自己則只損失五千人。次年的「特萊西米湖之役」,他以逸待勞,又殲滅了三萬羅馬大軍。不過真正讓他在西方軍事史奠定地位的,則是號稱「滅絕戰役典範」的坎尼戰役。

這場會戰,他以「新月型」戰術,消滅了七萬六千羅馬大軍中的七萬人,自己的五萬大軍則只損失了六千人。這幾場戰役使未來幾百年,羅馬人都以「漢尼拔來了」這句話嚇他們的小孩。

(一直到二十一世紀,西方名將都還在宣稱自己終身追求的就是「自己的坎尼」,一次大戰希里芬伯爵的「希里芬計畫」,以及波灣戰爭史瓦茲柯夫佯攻科威特、實取道沙漠進行鉗型攻勢,都是從漢尼拔的坎尼會戰而來。)

漢尼拔在戰場的對手,正是坎尼之戰生還者之一的西庇阿。小漢尼拔十二歲的西庇阿,從這幾次戰役中學到了漢尼拔的用兵技巧,他不與漢尼拔直接對壘,反而連續進攻漢尼拔在歐洲的基地,新迦太基城,又接連拔除了漢尼拔手下其他將領和兄弟的威脅,甚至將戰爭帶回非洲,也就是迦太基,迫使漢尼拔在孤立的情況下與他對壘。

公元前202年,兩軍在扎瑪會戰。儘管西庇阿守上只有三萬六千人,和漢尼拔的五萬大軍對抗,但西庇阿擁有數量較多且訓練較精的騎兵。這一仗他完全抄襲漢尼拔在坎尼的戰術:中央收縮、兩翼包抄、騎兵橫掃,使得師老兵疲、且大多訓練不足的的漢尼拔大軍損失了四萬人,漢尼拔本人僅以身免,後來被放逐到小亞細亞。

(寫到這裡,順便提一部電影,「神鬼戰士」裡,羅素克洛首次在羅馬大競技場登場,主持人說要重演的「歷史戰役」就是扎瑪會戰,提到的兩位將領就是漢尼拔和西庇阿)

項羽和韓信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不用再多說。但除了最後的扎瑪會戰和十面埋伏發生在同一年,和西庇阿相同,韓信始終也是採用擾亂項羽後方、切斷項羽補給的方式,迫使項羽最後在不對等的情況下與之決戰。曾以三萬人擊敗章邯數十萬大軍和漢軍五十六的項羽,百戰百勝中不能保證最後一勝,落得和漢尼拔一樣悲劇英雄的結局。

漢尼拔和項羽之敗,都在於戰略視野不夠,但漢尼拔僅是迦太基的將領,項羽卻是西楚霸王,相較之下,項羽必須為失敗負更多的責任。不過,真正的有趣之處在於,擊敗漢尼拔後的西庇阿仕途並不順遂,韓信更落得被處死的下場。前者比漢尼拔還早死,後者也只比項羽多活了六年。而比起歷史地位,西庇阿不如漢尼拔,韓信更不如項羽,誰勝誰負,到底應該如何論斷呢?

後人給予漢尼拔的評價,多半高於西庇阿,原因不只在漢尼拔在戰術思想上的超越時代,西庇阿的戰略優勢實在太明顯,擁有羅馬帝國無限的資源。至於項羽,似乎正好相反,把自己的戰略優勢給搞光。但我不認同這個看法,畢竟項羽起步後一直就是進行著以少打多的戰爭,他的問題只是缺乏政治眼光罷了。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ay5914&aid=1252687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2007/09/27 00:07
您是歷史教授嗎, 中外歷史都架厲害?  好樣兒的!
德瑞克祖蘭德(ray5914) 於 2007-09-27 01:36 回覆:
不是,我只是不學無術的二代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