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頭陀行,淡,深遠
2013/07/14 09:30:57瀏覽644|回應0|推薦1

一位堅守自我承諾,永不放棄的尊者,

其盡形壽,克己練心,圓滿了心地功夫,也令正法久住!

他就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名叫大迦葉尊者。

尊者出家後,克己練心,奉行十二種修行生活的規定,即「十二頭陀行」。

在尊者年老時,佛陀勸他捨去頭陀苦行,他亦不放棄。

佛陀勸之曰:「汝年老根弊,可舍乞食,及受長衣。」

尊者答曰:「我當盡壽行蘭若行 ( 指寂靜處。十二頭陀行之一)

佛陀舉聲讚歎曰:「善哉!若大迦葉行頭陀行在世者。我法久住。」(佛祖統紀卷第五)

以及對隨行弟子們說:「十二頭陀難得之行,所謂大迦葉比丘是。」(增一阿含經卷三)

彼時,在靈山會上。

佛陀拈花示眾。與會大眾皆默然。唯大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佛陀隨即道:

「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

  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卍續一三六‧二二一上)

後人,依此尊稱大迦葉尊者乃西土禪宗初祖。

 

何謂十二頭陀行?

「頭陀」,意謂對衣、食、住等,棄其貪著,以修鍊身心。

簡言之,是將物質生活的欲望降到最低,並致力於提升精神或生命層次的生活實踐上。

於此,借古德之精神,思今人之生活,供您參酌之。


1) 阿蘭若處住

「阿蘭若」譯曰寂靜。即遠離人群喧鬧處,身心住於安靜之所。

現代語:「不往人堆裡擠」。


2) 常行乞食

佛陀時代修行者是行托缽乞食。

托缽乞食的精神,在於對所得之食不生分別好惡念頭,唯以感恩、惜福回應。


3) 次第乞食

即托缽乞食時,不撿擇或貧或富的人家,沿門次第行步乞食。

斷捨離了分別心、較量心。學習平等心、平常心回應人世間。


4) 受一食法

即每日僅吃一餐,以免多餐多食,浪費修道時間。

現代人的活動量稍多,若需三餐,建議簡食或輕食為宜。


5) 節量食

食不可過飽。若恣意飲啖,腹滿氣漲,燕坐易昏沉,妨損道業。

街坊常看到「吃到飽」招牌,入此易招貪食之舉,當切記「飲食知節量,身體零負擔」。


6) 中後不飲漿

即過午不食。過中餐後不飲漿,若飲之心生樂著,不能一心修習善法。

今人多食,食多囤積成過胖。

或許您可考量晚間七點後,不進食,亦可解宿便 (六書齋主人的經驗)


7) 著糞掃衣

穿著廢棄布所作之襤褸衣。因若貪新好之衣,則多損道行之追求。

衣的環保觀念,物命再造也。對資源性廢棄物的再運用。


8) 但三衣

持安陀會(作務衣/亦名五衣)、鬱多羅僧(禮懺衣/亦名七衣)

及僧伽梨(大衣/亦名九衣)三衣,不多不少。

今人總感覺「衣櫥裡永遠少一件」。

您可檢視自己的衣櫥內,有幾套衣服是您打從買回家後,

一直未穿過?或只穿過若一次若二次?

該提起正念,處理處理了!


9) 塚間住

即住在墓地,看死屍臭爛、火燒、鳥啄,修無常苦空之觀,

以厭離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

今人住在好宅,甚至好求豪宅,

請務必取其「塚間住」精神,時時繫念「此生有盡」,或「念死」,

讓自己專注在每個當下。


10) 樹下止

效佛陀所行,至樹下燕坐思惟法義。

在戶外走動時,累了,適時停下腳步,或坐或立,

讓身體休息,也讓腦與心思惟自己的生命意義與價值。


11) 露地坐

即坐露天之地,使心明利,以入空定 (無色界的四空定)

朋友們!忙裡偷個閒,到空曠之處,或坐或躺,仰望天際,舒展四肢,

感受天幕下的卑微,心寬了,精神怡然自得。


12) 常坐不臥

若安臥 (臥而眠),諸煩惱賊常伺其便。

今佛子當取其不放逸精神,日常生活勿便宜行事,盡本分事,永不停歇。

逐筆至此,六書齋欲效佛陀之語云:

「善哉!若今人能行頭陀行在世者。大地之母當久住。人人身心當輕安自在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quietdharma&aid=7940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