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11/10 11:21:42瀏覽261|回應0|推薦1 | |
慧學讀本: 1.《百喻經》原典 (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T0209_001 ) 3. 姚仁恭的澆心時刻 (174) 進步一點點跟退步一點點 「如果我們夠聰明,會拿每天“進步一點點”,一年後的37.8倍,跟每天“退步一點點”,一年後的0.03倍,作個比較;在這每天只有0.01的差別,一年後是差37.8 除以 0.03,兩者來回是差1260倍。每天進步小小的 1% 跟每天退步小小的 1%,一年之後是差了1260倍。如果這樣我們還是聽不懂,那也沒辦法了……」──姚仁恭
延伸閱讀:洪蘭,<年輕時不流的汗 年老時變淚流出> https://gvlf.gvm.com.tw/article/76043
一、<歎父德行喻> (《百喻經》卷1,9經 ) 原文:
昔時,有人於眾人中,歎己父德而作是言:「我父慈仁,不害、不盜,直作(正直心且務實)、實語(不說謊),兼行布施。」 時,有愚人聞其此語,便作是念言:「我父德行,復過汝父。」 諸人問言:「有何德行,請道其事?」 愚人答曰:「我父小來斷絕婬欲,初無染污。」 眾人語言:「若斷婬欲,云何生汝?」深為時人之所怪笑。 猶如世間無智之流,欲讚人德,不識其實,反致毀呰,如彼愚者,意好歎父,言成過失,此亦如是。
二、管家琪改寫<歎父德行喻>,名:<大呆吹牛>(《百喻經圖畫書》第7冊)
幾個朋友聚在一起,拼命吹噓自己的父親,是天底下最了不起的人。 張三說:「我的父親最了不起。他很善良,對人非常仁慈。」 李四說:「我的父親最了不起。他不但心地善良,對人仁慈,也從來不傷害小動物。」 王五說:「我的父親最了不起。他不但心地善良,對人仁慈,愛護小動物,而且從來不偷也不搶。」 趙六說:「我的父親最了不起。他不但心地善良,對人仁慈,愛護小動物,不偷不搶,而且非常老實,從不說謊。」 孫七說:「不,我的父親才了不起哪。他不但心地善良,對人仁慈,愛護小動物,不偷不搶,從不撒謊,而且經常救濟窮人。」「嘩,這麼好!」大家都讚美著說:「你的父親,真是了不起呀!」 大呆一直沒有說話,這時他忽然衝動地說:「我的父親比他的父親還要好一百倍。」孫七很不服氣地說:「那就說給我們聽聽啊!」「我父親──他──」大呆結結巴巴,努力地想著。 「啊!我想到了。」大呆興奮地說:「我的父親確實是天底下最了不起的人,剛剛你們說的那些優點,他都有,不過他還有一項你們沒有講到的優點。」「是什麼?」大家都很好奇。 大呆一本正經地說:「他不像其他男生那麼好色!」大呆一講完,大夥兒都大笑起來。大呆不知道自己說錯了什麼話,張三終於忍不住問大呆說:「如果是這樣,那麼,你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嗎?」大呆這才知道自己吹破牛皮了,不由得面紅耳赤。
三、心與法的對話
1、<大呆吹牛>或<歎父德行喻>裡,為讚嘆「自己父親的德行」而形成彼此較量之場面;由於說者個人無法覺察自心之好勝心、愛面子、不甘示弱,而讓「讚嘆他人德行」失了焦,造作大放厥詞之口業,於是浮誇、虛假、偽善成了自身形象,成了無智、無德之輩。您會如何讚嘆「自己父親的德行」呢?
2、經云:「無智之流,欲讚人德,不識其實,反致毀呰。」所以,「欲讚人德,當識其實」,就是「說真話」,也就是先認識或知道其真實的優點、品德、行儀,然後就其真實處而讚歎之,如此才是名符其實之「讚歎法門」吧,也只有如此真實的讚嘆語,才能令人心生歡喜。若胡適說:「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有七分證據,不能說八分話。」而佛陀也作了最佳典範,《金剛經》裡云:「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事實是什麼就說什麼,不增也不減,所言完全與事實或真相符合,毫無一點虛假、吹牛、誇大。
3、我們活著通過身、口、意而造作十種善業或十種惡業;其中,身體造作三種業行:不殺、不盜、不邪淫或殺、盜、邪淫;語言造作四種業行:不妄語、不兩舌、不粗語、不綺語或妄語、兩舌、粗語、綺語;心意識造作三種業行:無貪、無瞋、無痴或貪、瞋、痴。 我們今生得聞佛法、修學佛法,就是在自己內心建構一座正法的殿堂,建築物若要建得高,地基得打得又深又牢,內心聖殿之地基亦如是。是故,行菩提道之出發點,就是善根的建立,為建構善根就必須透過增上善學的修習,而增上善學的第一步就是建立道德的觀念。
4、什麼是道德的觀念呢?「道」是一種行為模式,「道」會決定你的性格成就。「德」就是「得」,意思是指這個行為模式可以獲得的「果」。簡言之,就是要存有善與惡的分別,以及確立因緣果報的觀念。因緣就是業、道;果報就是應報、結果。某一種道得(德)某一種特定的結果,這是符合法性,而且是必然的。十惡業有惡趣的果報;有漏的善業有人天的果報;離漏的善業有涅槃的果報。因此,我們需要具足分別善惡的能力;而且我們行道成佛之前,要先了解成佛之道在哪裡,唯有正確地找到佛道,然後一步步去走完,走完了最後一步,那就成佛了。一位好人是身心健康的人,他會有理性理智,也會有美好的感情,以及清醒不盲目的意志;而人性的圓滿具足,就是佛性的完成,即如近代太虛大師所說的「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人成則佛成,就是告訴我們修學佛法成辦道業,要從做人開始。 如此說來,我們發心立願「成佛」,就要採行十善業,乃至無漏的十善業,是故內心必須具備無貪、無瞋、無痴的善根,否則沒有辦法成就究竟的善果。而究竟的善根就是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心,也就是發菩提心(上求佛道與下化有情眾生),這是不僅自度,還要度化一切有情,是自他皆令入無餘涅槃。共勉:持續每天“進步一點點”,不怕「成佛之道」路遙。 延伸閱讀:善根-善行-善果 https://blog.udn.com/quietdharma/125325558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