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心與法的對話:空中樓10
2022/07/31 17:34:05瀏覽268|回應0|推薦1

慧學讀本:

1.《百喻經》原典 (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T0209_001 )

2.《百喻經圖畫書》(佛光文化出版,2013年3月再版)

3. 姚仁恭的澆心時刻 (197) 目標還是過程?

"我們的生活、事業上的成就、親情、感情

都是一段旅程,不要忘記去欣賞

一路上看到的景色……

用心去對待我們遇到的人、發生的事

不論它,讓我們快樂、讓我們傷心

那些都是生命的歷程,那就是生活

生活,不只是為了那個目標,而是那個過程……"

──姚仁恭

 

 

一、<三重樓喻> (《百喻經》卷1,10經 ) 原文:

 

往昔之世,有富愚人,癡無所知;到餘富家,見三重樓,高廣嚴麗,軒敞(高大寬敞)疏朗(窗欞疏朗),心生渴仰。

 

即作是念:「我有財錢,不減於彼,云何頃來(近來)而不造作如是之樓?」

即喚木匠而問言曰:「解作彼家端正舍(房屋、住宅)不?」

木匠答言:「是我所作。」

即便語言:「今可為我造樓如彼。」

是時木匠即便經地(整地、測量土地、劃線放樣、挖土作地基)、壘墼(讀「擊」音,指:土磚)作樓。

愚人見其壘墼作舍,猶懷疑惑不能了知,而問之言:「欲作何等?」

木匠答言:「作三重屋。」

愚人復言:「我不欲下二重之屋,先可為我作最上屋(第三層樓)。」

木匠答言:「無有是事,何有不作最下重屋而得造彼第二之屋?不造第二云何得造第三重屋?」

愚人固言:「我今不用下二重屋,必可為我作最上者(第三層樓)。」

時人聞已,便生怪笑,咸作此言:「何有不造下第一屋而得上者?」

 

譬如世尊「四輩」弟子(四輩弟子,又稱:四眾弟子或四部弟子。即:比丘、比丘尼等出家眾,與優婆塞、優婆夷等在家居士;或者是指出家四眾,即: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不能精勤修敬三寶,惰懈怠,欲求道果,而作是言:「我今不用餘下三果(指四沙門果之初果須陀洹、第二果斯陀含、第三果阿那含,及最高的阿羅漢果位。前三果屬於戒定慧等三無漏學為圓滿的有學位,第四果漏盡阿羅漢屬於無學位。),唯求得彼阿羅漢果。」亦為時人之所嗤笑,如彼愚者,等無有異。

 

 

二、黃淑萍改寫<三重樓喻>,名:<只要蓋3樓>(《百喻經圖畫書》第5冊)

 

冬先生和夏先生是好朋友,但是他們的個性卻很不一樣。夏先生就像溫暖的陽光,開朗親切。冬先生每天垮著一張臉,一副不快樂的樣子。 

有一天,冬先生去拜訪夏先生。冬先生參觀夏先生的家,驚訝地說不出話。心想:「原來他家這麼漂亮,高高的三層樓,又寬敞又舒適。」冬先生露出難得一見的笑容,他想:「我的錢又不比夏先生少,我也可以蓋和他一樣的樓房呀!」 

於是,冬先生找來城裡最著名的建築師,對他說:「你會蓋像夏先生家的樓房嗎?」「哦!夏先生的樓房就是我蓋的,沒問題!」建築師開始畫房屋設計圖、施工圖,並且請工人開始蓋樓房。 

有一天,冬先生去看工人蓋房子,看見工人正在挖地基。他不放心地問:「你知道我要蓋什麼樣的樓房嗎?」工人擦著汗回答說:「就像夏先生家一樣的三層樓房呀!」冬先生焦急地說:「你先替我蓋最上面那一層樓就好了!」工人吃驚地叫了起來:「哪有不蓋一、二樓,只蓋第三樓的呢?你去找別人試試看吧!」一年又一年,冬先生都沒找到能夠只蓋第三層樓的人。當然,他也一直沒有一棟三層樓房了。

 

 

三、心與法的對話

 

1、「三重樓喻」說著,人間行事或創作萬物都是從基礎做起,由無到有,由小事到大事,由低處到高處,而逐漸發展成就,若俗話:「萬丈高樓平地起」。也說著:以急功近利、好高騖遠、捨本逐末的行事態度,終將導致一事無成;凡事要能成就,就需要一步一腳印,腳踏實地,從最基礎的事情做起並完備之,如此才能為日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穩固的基礎。

 

2、於生活、工作中,若得面對這樣一個不踏實者或好高騖遠者,你在不選擇轉身離開、放棄的前提下,會如何處之待之呢?在面對人生各種境遇,共勉如姚仁恭所云:「能改變的,就改變;不能改變的,就改善;不能改善的,就承擔;不能承擔的,就放下。」

 

3、「三重樓喻」提醒佛弟子們,當正精進,按部就班,穩健地實修解脫道–菩提道–佛道的道次第,不管是法次法向、法隨法行、聞思修證、信解行證、教理行果等修持次第說,只要向著滅諦目標循著道次第踐行,過程中就能體受正法的美善、靜好……,遲早得以分證四沙門果。

 

4、我們亦可將「三重樓喻」視作為:下士道「五乘共法」、中士道「三乘共法」、上士道「大乘不共法」。行者若欲成就無上正等覺(佛)果,那麼就不可荒廢五乘共法與三乘共法的修習,當然完備了下士道學分,才有穩固的基石與能力進修中士道學分吧;是故,「下、中、上」三次第或三階段的概念法施設,是相依相待關係,是沒有優劣、大小之別!

 

延伸閱讀:不放逸於道品 https://blog.udn.com/quietdharma/132031337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