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3/09 11:16:20瀏覽335|回應0|推薦1 | |
唐朝貞元年間,有一位大梅法常和尚很出名。早期,他師父(馬祖道一禪師)告訴他修行的原則是「即心即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他老實修行,後來悟道了。師父就派人去找他,說:「現在師父教法改了,說『非心非佛,非心作佛,非心是佛』。」大梅就說:「這個老糊塗,一生作弄我。你回去告訴師父:『我還是我的「即心即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大梅連師父這個權威都丟掉,堅持他所悟。徒弟回去,實情稟告師父,說大梅堅持所悟,還罵師父:「這個老糊塗,一輩子都作弄我。我不理。」師父大笑:「梅子熟了!」也就是大梅真正開悟了。大梅悟道後,隱居在深山。有一天,一個雲水僧迷路,看到和尚在打坐,就走過去請問:「和尚,你在這萬叢山裡面住了多久?你在這裡面住這麼久,又怎麼下山?我迷路了。你住這麼久,也不出山,一定不知道怎麼出去。」大梅答:「任他山高多又深,只見青山綠又黃。若要下山,不用愁,只要隨流去。」也就是說,不管多高多廣多重的山,只看山綠了又變黃。如果要下山,不用愁,只要隨(水)流(而行)去。
這段公案很美。為什麼我們會在人生道上迷路?為什麼會進退兩難?因為很多恩情的山、愛情的山、名的山、利的山等等那麼多山;還有國法的海;還有很多疑雲、良心、道德,一層又一層的萬重山、無形的山。這些讓我們一進去就迷路,進退兩難,走不出來。一框又一框,寸步難行。假如不能認真覺察自己的陷阱,就被這些山限制住。你必須了解自己受的限制,才能完整了解你自己。為什麼你喜歡這樣做,不喜歡那樣做?有沒有想從這些框框裡面得到利益?如果不這樣讀(己心),會以為人家框你;事實上是你自己要進去名山、利山,恩愛情深,都是自己選的。你為什麼迷路?因為你進了深山,到處轉轉,每一座山都擺脫不開。假如能夠看到自己的舉手投足,及後面牽引自己的一大堆包袱,看進去了,就會看到真實的狀況,才能夠了解真實的情境,才會真心想擺脫這些束縛。這時候,才會發現自己是一個傀儡,有很多線(欲望、執取)拉扯著自己。看清楚自己是傀儡,才能真正剪斷那些線,擺脫它。當你看清楚自己,自然不受迷惑,那時候不看山怎麼轉,只要看水;管它山又高又深,只要看水,水是向下流,隨著水的去處,自然出了山;順著水流(順著自然法則),就能任其兩難。遇到進退兩難時,要能任其兩難,唯悟向自然(體悟因緣果法則)。
---文摘自:宗仰,《愛取與人生》 ~20200308 茶與禪對話09 雲水僧行記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