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行經的人生
2017/09/26 17:08:24瀏覽114|回應0|推薦0

共讀章節:選讀《改宗與皈依歷程》頁136-頁138 

T5因離婚而陷入幽暗之心境。就在此時,她經由熟識的客人之介紹,認識了農禪寺且改宗進入佛門中探索,最後為心靈找到了寄託處,也成為世俗塵勞中的避風港。這個探問過程是如何呢?其自述:那時候覺得事事很失望,去到佛門那地方,真的是找到一個心的寄託處了。雖然那時候聽師父的開示,有聽沒有懂,這是因為世俗事已經淹沒了我整個思考。我只知道我要一個地方去療傷,所以我只是行尸走肉的去參加那裡辦的活動。就像佛三、佛七一樣,引磬響了,起來拜佛,打板了,去吃飯,就是這樣子。因為剛離婚,所以心非常紛亂,我知道有必須要去找些事情做,讓自己的生活不要有空檔,一停空下來就會想孩子呀!所以在那種狀況之下,我很積極地參加活動,只要工作之餘一有空我就去參加。(T5-01-05)」 

她藉著參與道場活動來填補生活中的空檔時間,以減少負面情緒生起。因此,得知「活動的訊息後,會去衡量自己的時間,及自己的能力,我只要知道方向在哪裡,我就會勇猛直前了,因為我認為人是有無限的潛能。(T5-06-01)」 

當走過這一生命低潮期後,她有感而發:「我覺得,遊走人間還是要給自己一個空間去止靜下來。(T5-26-01)」也從此,慢慢地體會到,「生命潛能被離婚事件激發的那當下,又去接觸了佛法,才會覺得說,喔!原來我在世界上是要靠自己的,要自己去爭取。(T5-25-01)」甚至,是「覺得只要自己會照顧好自己,不要期望人家給你什麼。若人家給你什麼要看作是撿到的,人家不給你是應該的。(T5-25-02)」 

當她緩緩回顧說著初次改宗及跟道場互動後,時,談起在道場漸漸擴大後,多數信徒感覺到跟領導人有了疏離感,於是致使她對自己過去能與領導人有直接互動的緣分,特別感到是自己的「福報」。她說:「那時候,道場真的是我唯一的依靠。打佛七的時候,還有小參、大參,都是聖嚴法師主七,我很有福報。那時候的農禪寺不像現在的法鼓山這樣的規模。(T5-04-01)」並且,「體會到一個正信的佛教可以讓人家的心,定下來。而那種安定的心,不是別人家去推妳、去敲妳,或是什麼……,完全是妳自己去體會出來的,如飲水冷暖各人知。(T5-07-03)」 

她也從參與佛七或禪七活動中,體會到身口意三業的修持,是以意業為重。她說:「身體很好掌控,嘴巴也很好掌控念佛,可是那個意業就不一定了!雖是你嘴巴唸身體在拜,可是妄想一大堆飛來飛去呀!而心的妄想才是人家看不到的。所以有必要時時去端正自己的意念。(T5-31-01)」 

最後,她對初次改宗的會遇與互動的感想是:佛教帶給我的體認,它是不迷信的。它讓自己了解一些世事,怨心比較沒有,也就是在聽師父的佛法開示裡,會覺得自己的一切皆因緣呀!後來也慢慢體會到,如果佛法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圈子裡,應用在生活小細節裡,就會覺得一切皆因緣,自己不必有怨有恨,守好自己本分事。雖然那時候很多佛理還不是很有辦法去聽得懂,可是會覺得說我比任何人都還有福報,至少我有一個正信的佛教,我不迷信。就是這樣一個信念,就讓我覺得自己在這個團體可以繼續依存下去。(T5-03-01)」 

之後,當T5的女兒就讀於慈濟護專,此緣起致使她產生了佛教內再改宗與投身,也就成為她有更深入的皈依歷程的內在轉化。而她對自己再改宗的看法,是「覺得那個時候在農禪寺打下來的基礎,有延續到現在,現在我碰到什麼境界的時候,自己會去解惑,自己會很清楚而且不會被境界所轉。所以我很感恩農禪寺,我也深深了解到由佛門而進入善門,跟由善門進入佛門的不同,我這慈濟才深深體會到佛法住於心後,自己在遇上境界時的回應大不同。(T5-08-01)」 

她開始投身於慈濟後,也展開「做中學」的皈依歷程。除了參與團體活動,也承擔領眾職務,如:參加委員授證儀式、懿德媽媽、醫院志工等等,及學習如何領導人眾。其自述:「當女兒就讀慈濟護專時,自己跟慈濟的緣就比較深了,很深。慈濟越做越大,而且服務範圍很多的時候,尤其像我這種單親家庭條件的人,我自由沒有絆腳石;再來我經濟上也獨立,我自己會安排自己的生活,所以我只要可以的我就去參與。我在慈濟裡當懿徳媽媽,還有醫院志工,醫院開幾年我就做幾年了,到現在有時候一年要帶個二三次志工隊去醫院服務,每一次去要一二百以上的人去做志工。我從這個角色學習,也學到很多;尤其自己如何去面對來自不同地方的人,於四天三夜或是五天四夜期間凝聚一個力量去做同樣的事,怎麼樣去面對,怎麼樣去圓融,怎樣做到人圓理圓事圓,又不得罪人。(T5-13-01)」 

T5曾以一年的時間,完全地投身於慈濟團體中,這期間住於慈濟精舍。這一年的「隔離俗務」的團體生活,讓她心生出家的念頭,其自述:「因為我去精舍住的話,等於出家人一樣,那是真正的體驗了生活。那一年深深體會到,我在精舍住,這出家人的生活我是可以適應的。於是我心裡慢慢打一個底,如果因緣可以的話,而且師父也要我的話,我是可以走這一條出家路喔!沒有想到我回來跟我兒子講,如果媽媽繼續住精舍,你覺得怎麼樣?他說:很好啊!妳想要過什麼日子就去過什麼日子,只要我回來有個媽叫就好了!我聽我兒子這麼講,好啦!那我就了解佛法中講的因緣了啊!緣深緣淺啊!跟孩子的緣也是一樣啊!所以自己放下出家想法又回到凡夫界來了。(T5-12-01 

另外,她也極積去推動與實踐環保理念,如環保碗筷的使用。而且,團體內部的制約力是很重要的一股落實力量,她說:「經濟上當我賺了二千元,我就去買二十雙筷子,一雙一百元,我們會隨身攜帶著。在服務活眾中,有結緣的機會了,我就會說『這雙筷子跟妳結緣』;我也會很坦白的跟他講,我昨天賺了兩千元,我去買了這個筷子,我希望跟你結這份緣;而且,我一定要求「請您隨身攜帶」。在慈濟這個團體裡,我們會互相激勵。『哈呀!妳沒帶筷子!』下一句妳就知道要做什麼了。(T5-15-01)」 

以及,信受服從於團體制度上的種種要求,譬如:穿著慈濟制服時要吃素等等。其自述:「這邊是從細節裡去要求妳。譬如:坐的時候不能翹腳,吃飯的時候妳要怎麼樣,尤其證嚴法師要求妳穿制服的時候,一定要吃素食。因為妳穿制服不代表妳個人而是代表團體。(T5-16-01)」 

除此以外,T5也為自己擬定一個每日靜坐自省的時間。其自述:「我覺得靜坐很重要,每日要留給自己一些時間,平常大概半個小時。坐下來的時候,我會放鬆自己,再來就會分析自己今天做了什麼事,到最後我會很相信自己的。(T5-33-01)」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