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8/02 21:37:15瀏覽321|回應0|推薦0 | |
20170802 月光部落—異地同時靜坐共修 日誌 法友:雲子(澳門)、玉子(台南)、鳳子(基隆)、中子(新店)、香子(文山區)、虹子(基隆)、萍子(基隆)、綦子(新莊)、峯子(板橋)。毛小孩:法智(台南)、法來(基隆)、法淨與法住(基隆)、法果(板橋)。
一、慧學分享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三遍) 禮敬 世尊、阿羅漢、正等正覺者
從今晚開始分享第二個主題:「緣起的流轉與還滅」,內容架構分成:序言選文、正讀選文、歸結選文。正讀選文的文本資料,分成經藏與論藏二部分。經藏部分選自漢譯四阿含《雜阿含經》卷12 / 第296經,與此經文相對應的巴利五部尼卡雅《相應部》〈因緣相應12〉第20經 / 緣經。而巴利經文又選自二個漢譯版,一元亨寺譯版,二莊春江教授譯本。論藏的部分,則選讀《阿毗達磨法蘊足論》緣起品第二十一,這部論屬釋經論類的論藏,它屬於部派佛教初期阿毘達磨的作品,為現存部派論藏的漢譯七論之一,論名亦名《說一切有部法蘊足論》或《法蘊論》。此論由尊者大目乾連(大目犍連)造,玄奘大師翻譯。文本出自CBETA 電子佛典集成,大正藏,第26冊,《阿毘達磨法蘊足論》,第11、12卷。我們日後,將以經藏、論藏的文句對讀方式進行。為什麼這樣做呢?期望能以經會經,以論解經,掌握佛陀的教理與修行法門;也冀望以經藏為經度,論藏為緯度,劃出一個周延的「緣起的流轉與還滅」之正知見,利於啟動一個依於「緣起」的深觀與廣行之道業,讓生命相續在正法的生活中,一步一步趣向究竟涅槃。
首先,為大家宣讀分享「序言選文」,選自巴利尼卡雅《因緣相應》<佛陀品>第1經/法說經(元亨版)、緣起經(莊春江教授譯本)。
一、元亨版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言諸比丘:「諸比丘!」彼等諸比丘應答世尊曰:「大德!」世尊乃如是曰:「諸比丘!我為汝等說緣起。汝等諦聽,當善思念。我當宣說。」彼等諸比丘奉答世尊曰:「大德!唯然。」 世尊如是宣說:「諸比丘!緣起者何耶?諸比丘!緣無明有行,緣行有識,緣識有名色,緣名色有六處,緣六處有觸,緣觸有受,緣受有愛,緣愛有取,緣取有有,緣有有生,緣生有老死、愁、悲、苦、憂、惱。如是,此乃全苦蘊之集。諸比丘!此謂生起(緣起)。 由無明之無餘、離貪滅,有行滅。由行滅,有識滅。由識滅,有名色滅。由名色滅,有六處滅。由六處滅,有觸滅。由觸滅,有受滅。由受滅,有愛滅。由愛滅,有取滅。由取滅,有有滅。由有滅,有生滅。由生滅,有老死、愁、悲、苦、憂、惱等滅。如是全苦蘊之滅。」 世尊說此已,彼諸比丘而歡喜、隨喜,世尊之所說。
二、莊春江教授譯版 我聽到這樣: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祇樹林給孤獨園。在那裡,世尊召喚比丘們:「比丘們!」 「尊師!」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這麼說:「比丘們!我將教導你們緣起,你們要聽!你們要好好作意!我要說了。」 「是的,大德!」那些比丘回答世尊。世尊這麼說: 下面經文主旨:說明緣起的生命流轉-苦聖諦、集聖諦 「比丘們!什麼是緣起呢?比丘們!以無明為緣而有行;以行為緣而有識;以識為緣而有名色;以名色為緣而有六處;以六處為緣而有觸;以觸為緣而有受;以受為緣而有渴愛;以渴愛為緣而有取;以取為緣而有有;以有為緣而有生;以生為緣而有老、死、愁、悲、苦、憂、絕望生起,這樣是這整個苦蘊的集,比丘們!這被稱為緣起。 下面經文主旨:說明緣起的生命還滅-道聖諦、滅聖諦 比丘們!但就以那無明的無餘褪去與滅而行滅;以行滅而識滅;以識滅而名色滅;以名色滅而六處滅;以六處滅而觸滅;以觸滅而受滅;以受滅而渴愛滅;以渴愛滅而取滅;以取滅而有滅;以有滅而生滅;以生滅而老、死、愁、悲、苦、憂、絕望滅,這樣是這整個苦蘊的滅。」 這就是世尊所說,那些悅意的比丘歡喜世尊所說。
至此,也許,您已經發現慧學分享第二個主題「緣起的流轉與還滅」,也可以說是「四聖諦的理論與實踐」。這恰如我們從《轉法輪經》中,雖看到佛陀初轉法輪的教法是「四聖諦」,然,可理解到佛陀本懷意是援以四聖諦之法教,引導弟子們依於緣起之生命流轉與還滅之理論,起自力深觀與廣行,及至苦蘊之滅。四聖諦及十二緣起的流轉與還滅的終極關懷與目標是一致的,同樣說著關注於生命的實踐與超越(或超克)的現實問題。
二、異地靜坐 接下來,是各自用功的靜坐時間。保持平穩的心與清醒的腦,想想自己何以一直流轉於憂悲惱苦之中?想紓解生活壓力及減少煩惱,自己在生活中可以做哪些修持?下面時間,各自用功……
三、〈寂靜之音〉回向 四、結語 獻上深深祝福── 願 眾生得遇法緣,修學菩薩行,圓滿佛菩提。 願 您及親人家眷,身離病苦,心無憂惱,善願能遇善緣成就圓滿。 願 您於日常落實「淡、緩、靜、止、觀、行」的清淨功德,皆成自己解脫行苦的助緣。 我們下周再見~ 五、與佛共眠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