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實相的特質
2017/06/22 18:21:20瀏覽235|回應0|推薦0

20170621 月光部落—異地同時靜坐共修 日誌 

法友:峯子(板橋)、幼子(彰化)、萍子(基隆)、鳳子(基隆)、玉子(台南)、香子(文山區)、玲子(基隆)、虹子(基隆)、雅子(台東)、雲子(澳門)、億子(五股)。毛小孩:法果(板橋)、善緣(彰化)、法淨與法住(基隆)、法智(台南)、法來(基隆)

 

一、慧學分享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三遍)

禮敬 世尊、阿羅漢、正等正覺者

 

今晚再恭讀《智慧之日》一書的選文。這是作者勘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針對《中觀根本慧論》或稱《中論》的第十八品<觀我法品>第九偈的釋論。第九偈是說明了「實相」的特質。關於作者的釋論選文如下:

 

為了要有能力給予眾生最大的利益,我們必須證得全知的境界,也就是「佛果」。而為了證得佛果,我們必須圓滿「法無我」的了悟。對於我們所要了悟的境界,有幾個同義詞:「空性」、「勝義」、「法界」、「法性」以及「實相」,此處使用的是最後一個名詞「實相」,第九偈中說明了「實相」的特質:「自知不隨他,寂滅無戲論,無異無分別,是則名實相。」這是說明「實相」的五種定義。 

首先,實相無法由比喻而得知。實相超越了所有的概念造作,因此沒有譬喻、象徵、言語表達能夠形容出它是什麼樣子。事實上,唯一能引導弟子們去了悟它的辦法,是說明「它不是什麼」。所以,佛陀教導,真實本性(實相)既不生,也不滅;既非一,也非多;既不來,也不去;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這些解說並不能直接形容出實相,不過可以幫助我們消融「它是什麼」的概念造作,進而讓我們直接體驗到實相。以禪修所生起的智慧直接體驗,是了悟實相的唯一方法,其他人是不可能將「實相」展露、顯示給我們看的。 

第二,實相的本性是寂靜的。實相是本來就遠離四邊見的寂靜,這四邊見是「存在」、「不存在」、「既存在也不存在」、「既不是存在也不是不存在」。所以,如果有任事物可以落入這四邊見的任何一者,它就不是實相。 

第三,實相不是戲論所能造作的。如果言語可以造作出「它是這個」、「它是那個」來將它形容出來,那它就不是實相。如果在實相中,連一丁點兒概念心的變動都波瀾不興,更不必說它是超越言語的造作了。 

第四,實相是無概念的。它不是概念心的對境,而是無概念俱生智(無分別心;無分別智)的對境,對於這一點,寂天菩薩在《入菩薩行》中也說到:「勝義諦並非智力所能體驗。」的確如此,因為勝義諦本身不是任何概念戲論,諸如存在、不存在等等,所能夠形容得出來的。既然沒有這樣的標籤適用於它,而既然念頭想法只能用名稱、標籤來指涉事物,那麼勝義諦就不是智力所能了知,不是概念心所能揣測的。因此,凡是由智力所構想出來的事物,無論是什麼,它都不是實相。 

最後,第五,實相是無分別的。在實相中沒有不同的事物,因為它是所有相對事物的平等性。好與壞、朋友與敵人、貧窮與富有、男與女、乾淨與骯髒、痛苦與快樂……實相是這一切分別的平等性,因為它超越了這一切。因此,凡是落入這些分別中任何一類的事物,都不是實相。

 

二、異地靜坐

接下來,是各自用功的靜坐時間。從靜坐禪修中,以直覺的感知去觀察身心受法的顯相,直接的如實的體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生命長河是緣生緣滅的顯相,是一連串剎那生滅的顯相,如夢幻的顯相是沒有真實存在的主體。恰如《永嘉大師證道歌》中云:「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我們各自用功~

 

三、〈寂靜之音〉回向

四、結語

獻上深深祝福──

眾生得遇法緣,修學菩薩行,圓滿佛菩提。

您及親人家眷,身無病苦,心無憂惱,善願得遇善緣成就圓滿。

您修持止觀的所有功德,皆成解脫行苦的助緣。 

我們下周再見~

 

五、與佛共眠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