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2/29 08:42:18瀏覽283|回應0|推薦2 | |
法友問:「諸供養,法供養為上」,其「法」有廣義及狹義之分別? 回應: 《金剛經》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今為了思擇法義,所以善巧分別說之。 舉凡有助於人,改善生活品質,心靈淨化,提昇生命層次的思想觀念,皆可言「法」。 此就廣義言之,謂善法、正法。 狹義言之,謂「佛法」,乃佛陀所說之教法。 然而,無論廣義或狹義,所謂「法供養」,乃貴在克己力行的實踐行動, 將所聞所思的善法、正法、佛法義理,以身口意來師法,行法。 法友二問:最近聽到「心現識變(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之法說, 及彌勒佛說一彈指間就有三十二億百千念, 一念接著一念,比演電影的速度還快千百倍, 我們凡夫由於覺受太粗糙,所以才會認妄為真。 因此,常想我們所見到的一切境界,都是心意識的變現, 故金剛經言「所有相皆虛妄」,六祖能大師說「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所以惟有自性才是永恆,其他種種皆具生滅, 對於生滅之種種,又何須在乎?應努力找回自性才是要務, 不過找回自性真的很難! 回應: 一切法,皆依因待緣而生。 所以一一法是「無自性」,無自性是「空」的同義異詞。 無自性是一一法的特性,所以說「法性」,是性空。 既是一切法是「性空」,因此現象界就展現生滅滅生之相, 宇宙萬有就不斷地成住壞空成住壞空……無始無終,轉動著。 謂「諸法皆空」,其中有解構,也有建構的這個意涵。
也就是說,若對「法」或「空」又另起一個執著心, 這樣一來,就又落入「愛、取、有」的生死輪迴了。 佛弟子的一切法行,只為大破根深蒂固的「根本無明而生的執著」。 所以當謹記「諸法皆空,空亦復空」也。
援用金剛經的語言模式而言:說「自性」,非「自性」,是名「自性」。 此談的是一件事,是一個作為,更是一種不執著的態度, 不偏執或有或無,不離不即二邊,才符合中道精神。 浩瀚的佛法,可濃縮萃取成「緣起性空」四個字, 四個字,談的就是一件事,可不是二件事。 說的是體(性空)與相(緣起)的用(作用)」 掌握這四字訣,就可創造無限善的作用,創造後,又不執著, 所以可以不斷創新,生命共同體就如活水,源源不絕…… 法友說:稍有體會了, 1) 這些教導是要我不執著,就算本自具有也無須執著。 而且佛法是「一」,是「中道」。 2) 佛法的殊勝是「不二法門」,如金剛經言「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無住與生心」是一不是二,有二就有對立,就不是佛法。 回應:善哉!善哉!各自珍重。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