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1/15 19:17:23瀏覽490|回應0|推薦4 | |
史 慈禧鞏固自己在皇權勢力穩定的方式 從慈禧相關傳記知道, 慈禧是受得咸豐皇帝寵幸, 進而使她在後宮地位提升, 加上後來當時的懿嬪〈慈禧太后〉, 又為咸豐皇帝添下一子, 地位又再度提升, 被咸豐帝封為貴妃等級。 這是權力打基礎的開始, 又加上咸豐帝駕崩前, 僅慈禧所生的載淳一子, 故慈禧太后能與, 咸豐帝元配慈安太后兩宮垂簾。 但是慈禧碰到問題, 咸豐遺囑八名「贊襄政務王大臣」, 輔佐同治, 兩宮垂簾的權力, 勢必為八大臣制衡, 慈禧要擴張在治權勢力, 於是與恭親王奕訢合作, 推翻及剷除八大臣勢力, 於是權力深入國政決定權上。 不過此時恭親王的朝中勢力是如日中天。 慈禧有多次想把恭親王的勢力扳倒, 但多次失敗, 在中法戰爭中失利, 此時有了藉口將恭親王拉下台, 當時慈禧把責任歸屬, 給當時軍機大臣恭親王, 使恭親王引咎辭職, 恭親王的勢力就此式微, 慈禧的在權力上的制衡力量也就沒有了, 慈禧的勢力就在朝獨大。 慈禧也是在歷史上做了關鍵性的決定, 他主控兩次帝位繼承人, 一次是同治帝駕崩後, 他選擇四歲的侄子─ 醇親王奕譞之子載湉為皇帝, 選四歲載湉為皇帝是有原因的, 慈禧要繼續在朝中延續他的勢力, 按祖宗家法同治死後, 要由下一代的人繼承皇位同治無後嗣, 所以要從「溥」字輩宗親找繼承人, 但慈禧選了「載」字輩的載湉為帝, 「載」字輩為同治帝之同輩, 以兄終弟及名義承咸豐帝之後, 之後載湉有子是承同治帝之後, 加上載湉四歲便於慈禧控制, 慈禧又再次以皇太后身份垂簾聽政; 而光緒皇帝駕崩後, 皇位決定權在慈禧, 選醇親王府所出的─ 「溥」字輩的溥儀為帝。 慈禧之所以從醇親王府挑選, 有個原因是醇親王奕譞是─ 慈禧妹妹的丈夫, 透過這層親屬關係, 得保住他的皇權, 因為他知道醇親王奕譞是效忠他的。 慈禧在恭親王奕訢辭軍機大臣後, 決定人事上, 大都是效忠慈禧的勢力, 得以穩固他的治權, 這產生有趣的現象, 皇權與皇位是分離的, 朝廷國家大事不是在皇帝手上治理, 還是在簾後的慈禧決定。 到了光緒16歲要親政時, 慈禧他將歸政光緒, 但群臣紛紛上奏, 太后繼續聽政, 這是個奇怪的現象, 因為滿朝文武幾乎都是效忠慈禧的, 不過慈禧還是歸政光緒, 但慈禧還是可以掌理朝政, 這是變相的權力操作。 在甲午戰爭後的維新運動, 全國變法, 光緒是可以展現他的治權了, 不過慈禧箝制柱光緒懿旨, 那就是二品官以上的人事任免上, 由慈禧決定, 這使得變法失敗原因也在於此, 因為二品官以上官員, 身居要職是后黨勢力, 帝黨無從治理, 慈禧發動戊戌政變, 維新變法流產。 下面放一段以光緒帝為主題MV緬懷他吧!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