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9/05 09:39:27瀏覽406|回應0|推薦1 | |
印度,被稱為“火車輪子上的國家”。作為亞洲最早擁有鐵路系統的國家,印度鐵路的全部總里程超過67000公里,每天要承載1.4萬輛火車、2300萬人次和300萬噸的貨物,鐵路對於印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這種場景今天已經很難看到了
▲這種場景今天已經很難看到了
很多網友都看過印度火車“外掛”乘客的圖片,這樣的場景現在已經很少,但受限於印度的經濟情況,印度鐵路的發展狀況仍然很差。特別是作為世界第四,亞洲第二的鐵路大國,印度至今也沒有一條真正意義上的高速鐵路,半高速鐵路的建設也嚴重依賴進口。
▲印度現役最快的列車,時速不過160千米
▲印度現役最快的列車,時速不過160千米
近年來,中印兩國發生了不少摩擦,再加上印度媒體的渲染,印度民間的反華情緒日益高漲,印度與中國的貿易也受到了不小的衝擊。但就在前段時間,由於俄烏衝突爆發,印度向烏克蘭企業訂購的3.9萬對車輪無法交貨,只能改為向中國訂購。在鐵路這種重要訂單上,如果有其他選擇,印度是無論如何也不會買中國貨的。
▲印度這麼大一個國家,連火車輪子也造不出來嗎?
▲印度這麼大一個國家,連火車輪子也造不出來嗎?
雖然印度製造一直被大家看做是笑柄,但印度畢竟也是個大國,連航母、飛機都能造,難道造不出火車輪子嗎?其實,火車車輪,特別是高鐵車輪的製造難度,超出了很多人的想像。不要說印度,對於中國也是個難題。
印度造高鐵,結果還得跟中國買輪子,高鐵車輪有多難造?
高鐵車輪,究竟難在哪裡?
火車的車輪看起來是實心的,結構比較簡單,但在加工上卻非常複雜。火車在行駛過程中要沿著軌道前進,不需要人來控制方向,但同樣有轉彎的需求。而火車的轉彎,就需要通過車輪來完成。
▲火車的車輪固定在轉向架上
▲火車的車輪固定在轉向架上
火車的每一節車廂下方都設置有轉向架,一般來說,一節車廂需要兩個轉向架,而每個轉向架安裝有2對車輪。當火車通過彎道時,由於兩側鐵軌的高度和長度不同,車輪的轉動方向也隨之變化,帶動轉向架旋轉,完成轉彎過程。
▲火車行駛時,通過轉向架帶動轉彎
▲火車行駛時,通過轉向架帶動轉彎
在這個過程中,車輪要承受車輪的載荷,又要承受轉彎時的複雜應力環境,再加上高速行駛過程中的摩擦,火車車輪的工作環境極端惡劣,必須擁有極高的強度。而在列車車速上升後,車輪的受力會以指數式迅速增長,因此高鐵車輪的要求遠高於普通鐵路。
▲車輪在轉彎時其實是傾斜的
▲車輪在轉彎時其實是傾斜的
對於高鐵車輪來說,最大的難點在於保證車輪與鐵軌的接觸面——踏面的完整。在火車的啟動和制動階段,踏面與鐵軌之間會不可避免得產生滑動現象,而高速滑動時的摩擦會產生上千度的高溫。在這樣的溫度下,踏面很容易被破壞,導致表面的材料剝離崩落。
▲“掉塊”現象是困擾國產車輪的一大問題
▲“掉塊”現象是困擾國產車輪的一大問題
一旦車輪的踏面發射崩落,就會影響車輪的一致性,加劇行駛中的振動。這樣的振動不僅影響列車的平穩行駛,發出噪音,還會降低列車各部分零件和鐵軌的壽。此外,在惡劣工況下長期運轉,高鐵車輪還將面臨磨損和熱裂現象的威脅。這些問題輕則造成列車提前報廢,重則會引發重大安全事故。
▲ICE-1高速列車
▲ICE-1高速列車
1998年6月3日,從德國慕尼克駛向漢堡的ICE-1高速列車在行駛過程中突然發生脫軌,導致了嚴重事故。列車上搭載的400名乘客中,101人死亡,105人受傷。在此之前,ICE-1列車已經維持了7年的安全形勢,從未發生任何事故。
▲這是歷史上傷亡率最高的鐵路事故
▲這是歷史上傷亡率最高的鐵路事故
經過對事故現場的詳細勘測,調查團隊得出結論:ICE-1列車的車輪設計存在嚴重缺陷,車輪的鋼圈在使用中由於金屬疲勞斷裂,直接插入了車體,並且與鐵軌發生了刮擦,導致列車脫離軌道。小小一個車輪的損壞,就能引發如此恐怖的事故。
印度造高鐵,結果還得跟中國買輪子,高鐵車輪有多難造?
不申報專利,不發表論文,不接受參觀交流
由於日本和歐洲國家在高鐵行業起步很早,早在1963年,日本就開通了第一條時速超過200公里的鐵路,擁有豐富的相關開發經驗,對於高鐵車輪的生產技術也有著充分研究。
▲ICE-1事故的原因就是車輪設計存在缺陷
▲ICE-1事故的原因就是車輪設計存在缺陷
為了保證高鐵車輪的安全性,車輪的內部結構必須高度一致,哪怕是0.2毫米的內部缺陷也可能造成車輪的開裂。相比普通火車車輪,高鐵車輪對於鋼材性能、鑄造方式、雜質含量等都有著極高的要求。
▲能夠獨立生產高鐵車輪的國家少之又少
▲能夠獨立生產高鐵車輪的國家少之又少
通常來說,高鐵車輪是由一整塊鋼坯製造而成的,經過切割的高溫鋼坯被送入模具鍛壓,成型後再進行熱處理和進一步的加工,才能加工為成品車輪。隨後,這些車輪還要進行全面檢測,確保車輪的尺寸、硬度、內部狀態都符合標準,才能最終出廠。
▲正在進行鍛壓的車輪
▲正在進行鍛壓的車輪
這樣的工藝聽起來不難,實施起來卻是困難重重。上文中軍武菌提到過踏面崩落的缺陷,而這正是長期困擾國產車輪的難題“掉塊”。踏面出現“掉塊”現象,主要原因是踏面的亞表面存在堆積的脆性氧化雜質,在車輪高速運轉時,這些雜質就會開裂,導致踏面崩落。
▲高鐵的平穩性要求非常高
▲高鐵的平穩性要求非常高
問題的原因很容易找到,但如何解決卻是難點,必須從鋼坯的鑄造階段開始著手,這又涉及到了鋼材的配方和工藝。想要消除這些缺陷,必須經過大量的試驗和測試,才能找到最合適的配方。
▲路奇霓公司的車輪生產線
▲路奇霓公司的車輪生產線
到了20世紀末,國際上高鐵車輪的技術已經相當成熟,但相關技術卻被少數國家嚴格把控。全世界只有十幾個國家能夠生產高鐵車輪,而完整的高鐵輪對只有日本住友、德國BVV、義大利路奇霓、法國瓦頓四家公司能夠生產能夠生產高鐵車輪。其他國家想要發展高鐵,必須高價從這些企業購買。
▲高鐵車輪是一種消耗量極大的耗材
▲高鐵車輪是一種消耗量極大的耗材
但高鐵車輪是消耗品,每運行120萬公里就需要返廠檢修,運行240萬公里就需要更換,要想大面積鋪開,車輪的消耗數量是驚人的。為了達到壟斷的效果,這些公司長期實行“三不”政策,即不申報專利,不發表論文,不接受參觀交流,嚴格防止技術外流,阻止其他國家發展高鐵技術。
印度造高鐵,結果還得跟中國買輪子,高鐵車輪有多難造?
沒有核心技術,只能受制於人
中國的鐵路建設也相當早,但一直到20世紀60年代,中國才開始掌握車輪的加工技術。1964年,中國第一個國產熱軋車輪在馬鞍山鋼鐵公司車輪輪箍廠製造成功,結束了中國鐵路幾十年來使用洋輪的歷史。直到今天,馬鋼依舊還是中國最重要的鐵路車輪生產基地。
▲一直到60年代,國產列車都要使用“洋輪”
▲一直到60年代,國產列車都要使用“洋輪”
但受到當時的技術條件限制,中國的車輪技術長期停留在20世紀40年代的水準,直到80年代後,在“六五”、“七五”計畫期間,馬鋼投入了3000多萬元的資金改進加工工藝,從歐洲發達國家引進生產設備,提高了國產車輪的技術水準。
▲中國車輪的技術水準長期停留在20世紀40年代
▲中國車輪的技術水準長期停留在20世紀40年代
到了90年代,馬鋼再次進行產業升級,投入5個億的鉅資從德國等國引進先進設備和工藝,淘汰老舊的生產線,基本解決了此前由於設備工藝老舊導致的品質問題。與此同時,為了防止馬鋼在國內“一家獨大”,我國陸續引進了多條車輪生產線,並且直接進口了部分高性能車輪,緩解了國產車輪品質上的缺陷。
▲馬鋼如今已經擁有世界一流的高鐵車輪生產能力
▲馬鋼如今已經擁有世界一流的高鐵車輪生產能力
但對於車速超過每小時300千米的高鐵來說,國產車輪的性能還遠遠不能達標。國內高鐵在建設初期採取了進口與技術轉讓結合的路線,從法國、日本進口列車的同時,也一併採用了進口車輪。其中,時速低於300公里的列車使用日本住友生產的車輪,而時速高於300公里的列車則使用義大利路奇霓車輪。
▲早期的“和諧號”很多是整車從國外進口的
▲早期的“和諧號”很多是整車從國外進口的
雖然在引進高鐵生產線的同時,國內也引進了車輪的生產線,但由於種種原因,國內高鐵依舊需要長期購買昂貴的進口車輪。而進口的生產技術只是權宜之計,國內的生產線也只是代工廠,核心技術仍然掌握著國外企業手中。如果國產高鐵想要出口到國外,但車輪廠家拒絕供貨怎麼辦?如果受到外部因素影響,供應商斷供怎麼辦?就算沒有這些因素,進口車輪的昂貴價格也限制了國產高鐵的發展。
印度造高鐵,結果還得跟中國買輪子,高鐵車輪有多難造?
引進,吸收,再創新
實際上,此前國內的車輪技術就已經取得了不小進步,在技術上的難點不大。早在2002年,全部使用國產CL50車輪的“中華之星”號試驗車就跑出了321.5公里的時速。對於運營時速在300公里以下的高速列車,國產車輪的性能已經足夠達標。
▲“中華之星”號列車
▲“中華之星”號列車
但在國內高鐵發展的初期,由於“中華之星”等國產高速列車的可靠性和性能存在大量缺陷,在鐵道部某高層領導的指示下,相關部門不再支持自主研發,而是轉向進口列車,採取“引進-吸收-再創新”的路線,直接從國外進口列車和生產線,也就是後來的“和諧號”系列。
從結果來看,這樣的方案是成功的。基於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中國的高鐵一夜之間就擠進了發達國家的水準。如果只靠閉門造車,今天的中國高鐵不可能取得這樣快的發展。但這樣的方案也存在問題:高鐵的核心技術,是不可能買到手的。
▲吸收引進國外技術,加快了國產高鐵的研發速度
▲吸收引進國外技術,加快了國產高鐵的研發速度
以引進日本技術的CRH-2為例,雖然中國引進了全套生產線和設計圖紙,但高鐵的軟體原始程式碼、動力系統技術都掌握在日方手中。車上的一個顯示器,國產的只要2萬,而日本進口的要14萬,但由於系統相容性的問題,必須高價買進口顯示器。而機車的控制程式出現問題後,還需要外國技術人員才能維修。
▲如今,高鐵的國產化比例已經超過90%
▲如今,高鐵的國產化比例已經超過90%
不過,中國在引進高鐵技術時,擁有一個獨特的優勢:市場。2004年,國務院通過了《中長期鐵路網規劃》,計畫在2020年將中國的鐵路里程延伸到10萬公里,建成四橫四縱的客運專線,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高速鐵路建設計畫。對於國外企業來說,中國高鐵這塊蛋糕簡直大得難以想像。
▲中國高鐵的市場大的驚人
▲中國高鐵的市場大的驚人
因此,在鐵道部與國外企業進行談判時,可以說是占盡了優勢。鐵道部明確要求,參與投標的外企必須以中外合資企業的形式參與,並且擁有國際領先技術支援,具備自主製造能力。而背後的目標,則是通過採購高鐵換取相關技術。
▲中國市場這塊蛋糕,人人都想分一杯羹
▲中國市場這塊蛋糕,人人都想分一杯羹
在巨額利潤的誘惑下,投標方紛紛拿出了自己壓箱底的技術。其中,日本高鐵聯合體和南車集團合作,提供了新幹線技術,而龐巴迪早已經和南車集團建立合資公司,技術轉讓也不成問題。但在競標企業之中,性能最好,也最被國內看好的德國西門子卻仗著自己的的技術優越,給原型車和技術轉讓費用開出天價,原型車每列3.5億人民幣,技術轉讓費用更是高達3.9億歐元。
▲德國西門子ICE-3的技術先進,也最被中國看好
▲德國西門子ICE-3的技術先進,也最被中國看好
看到德國人獅子大開口,北車集團也絲毫不退讓,直接宣佈西門子出局,轉而向法國阿爾斯通採購原型車和技術。在首輪競標中,日本高鐵、龐巴迪和阿爾斯通各分到了一杯羹,而西門子卻一無所獲。這樣的重大戰略失敗讓西門子高層極度震怒,將談判團隊全體踢出了公司。
▲失去中國市場,是西門子不可能接受的
▲失去中國市場,是西門子不可能接受的
2005年,鐵道部開始了第二輪談判,開始計畫引進時速300公里的高鐵。除了日本方面明確表示拒絕轉讓技術外,其他企業都繼續參與了新一輪競標。吃了大虧的西門子這次放低姿態,不僅願意低價出售原型車,還以8000萬歐元的“白菜價”轉讓了生產技術,手把手教中國人怎樣造高鐵。
▲為了換取中國市場的份額,西方國家只能提供先進技術
▲為了換取中國市場的份額,西方國家只能提供先進技術
雖然所有參與競標的外企都知道,中國採購進口列車只是權宜之計,早晚有一天,中國會吸收自己的技術,並且發展純國產的高速列車。但即使是這樣,中國在前期採購的列車和技術轉讓方也能讓他們賺得盆滿缽滿。但恐怕沒人想到,中國對於高鐵技術吸收的速度會有多快。
僅僅用了不到3年時間,北車集團就實現了西門子Velaro列車的國產化,不再需要從德國訂購。而在日本拒絕轉讓時速300千米技術後,南車集團也在新幹線的基礎上,在2008年獨立開發出了時速300千米的高速列車。
▲脫離日本的技術支援,中國依舊發展出了高速列車
▲脫離日本的技術支援,中國依舊發展出了高速列車
在引進的高鐵技術中,高鐵車輪的生產線引進自然也是重要組成部分。按照原計劃,中國智波公司將與德國BVV合作,引進一條高鐵車輪生產線,但最終,智波轉而和義大利路奇霓合作成立了智奇公司。但在技術轉讓和價格方面,意方堅決拒絕鬆口。一直以來,智奇都不掌握高鐵輪對生產的核心技術,只是作為意方的代工廠。
▲BVV由於錯失中國市場,最終被中資企業收購
▲BVV由於錯失中國市場,最終被中資企業收購
不過,BVV的談判失敗造成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後果:BVV失去中國市場後經營不善,最終在2016年被股東出售,而買家正是中資企業富山公司。再加上2014年被馬鋼收購的法國瓦頓,高鐵輪對的四大巨頭已經有一半被中國收入囊中。
印度造高鐵,結果還得跟中國買輪子,高鐵車輪有多難造?
國產車輪的崛起
2011年後,由於鐵道部某高層領導被撤職,隨後鐵路系統經過改組,國內高鐵的發展方向發生了重大改變。在吸收結合了國外先進技術後,國內高鐵技術已經有了不小的進步,只是由於政策原因暫時無法投入使用。而在相關政策的支持下,國產高鐵以及其他相關配套系統迅速脫穎而出。
▲國產高鐵的發展長期受到限制
▲國產高鐵的發展長期受到限制
2013年,國產D1車輪在CJ1動車組身上試驗成功,開始投入時速250千米的線路運營,性能表現優於進口車輪。從2014年開始,國內開始著重攻關時速350千米高鐵車輪的自產技術。2015年,運用了大量先進技術的國產D2車輪研製成功,裝配於CR400系列“藍海豚”和“金鳳凰”動車組,實現了高鐵車輪的國產化。
▲“復興號”開始換裝國產高鐵車輪
▲“復興號”開始換裝國產高鐵車輪
和歐洲進口的ER8車輪相比,國產車輪不僅價格便宜的多,而且性能上也更具備優勢。D2車輪採取了全新的中碳Si-V微合金鋼材,極大的提升了車輪的斷裂韌性和抗拉強度,在硬度、抗熱損傷、抗磨損等方面都優於進口車輪,有效提升了使用壽命,降低了運營成本。
▲CR400AF安裝的國產高鐵車輪
▲CR400AF安裝的國產高鐵車輪
不過,出於安全性考慮,國內規定一列火車只能使用一種車輪,禁止混裝車輪的行為。而當時國內絕大多數高鐵都使用進口車輪,除非把車輪全部換掉,否則只能繼續進口車輪。而在2018年後,經過嚴密的安全性測試,國內開始運行在同一列車上安裝不同車輪,早期安裝進口車輪的高鐵也可以換裝國產車輪。這也極大拓展了國產車輪的適用範圍。
印度造高鐵,結果還得跟中國買輪子,高鐵車輪有多難造?
目前,國內高鐵車輪的國產化比例已經超過了50%,未來將會進一步增加。國產高鐵車輪不僅能夠供應國內市場,還通過了國外的市場認證,出口到了韓國、印度、德國等多個國家。2017年,德國鐵路向馬鋼訂購了160件高速車輪,並且順利通關了檢測,投入了運行。
▲軌道交通車輪的市場還在逐年增長中
▲軌道交通車輪的市場還在逐年增長中
根據相關研究統計,2018年,全球軌道交通車輪輪對的市場規模達到了27.02億美元,並且還在逐年上升之中,而中國在其中所占的產量和銷量均為世界第一。國產車輪不僅擁有極為龐大的國內市場,還能夠廣泛供應國際市場需求。
▲中國車輪的銷量已經超過獨聯體國家的總和
▲中國車輪的銷量已經超過獨聯體國家的總和
根據印度媒體報導,這次向中國採購的車輪價格比烏克蘭方面的報價更高,但只高出了1.6%,還在可以承受的範圍之內。如果印度向歐洲或者日本訂貨,價格恐怕是國產車輪的幾倍還不止。國產高鐵的安全性有目共睹,國產高鐵車輪在國際市場上也逐漸受到認可。中國車輪性能優秀,價格也便宜,自然是最佳選擇。
▲大家覺得這個塗裝怎麼樣?
▲大家覺得這個塗裝怎麼樣?
中國的高鐵技術先進,已經是世界公認的事實,也是中國製造的代表。高鐵車輪的國產化不僅能保證國內高鐵發展不再受制於人,更能提高中國製造的含金量。如今,就連對車輪品質要求嚴格,國內擁有自產能力的德國鐵路都開始向中國訂貨,更顯示出國產車輪的優秀。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