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4/30 08:59:25瀏覽24|回應0|推薦0 | |
近期中國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嚴峻,部分外資工廠暫停運營。與此同時,緊鄰中國的越南和印度經濟持續復蘇,外貿出口大幅增長。國外一些分析人士據此認為,疫情嚴重衝擊了中國的全球供應鏈地位,東南亞國家將會迎頭趕上乃至取而代之。
這個論調看著有點眼熟。兩年前疫情暴發之初,也有類似“唱衰”中國經濟的聲音,認為中國外貿出口將會大幅萎縮、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地位“不保”。但現實情況是,中國經濟在短暫停滯後率先復蘇,在全球產業鏈東移趨勢下,中國供應鏈地位愈發鞏固,這種論調也就不攻自破。如今因中國國內疫情出現散發,外界又開始老調重彈。
不妨先來看數據:中國海關總署資料顯示,2022年一季度中國貨物貿易出口額增長13.5%。在進出口商品類別中,位於供應鏈核心的機電產品出口保持良好增勢,2022年一季度增長9.8%。中國外貿出口呈現大幅增長態勢,位於供應鏈核心的機電產品仍具有較大競爭力。再來看同期越南和印度的外貿資料。據越南工貿部資料,2022年第一季度,越南出口額增長12.9%。印度工貿部資料顯示,2021-2022財年(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印度出口額增長43.2%。從資料看,印度出口增速最高,中國其次,越南稍低。這反映越、印經濟復蘇形勢較好,也印證兩國在承接全球產業轉移方面取得積極成效。
儘管如此,對於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東南亞國家很難在短期內取而代之。首先,從出口總額和機電產品出口額來看,越南、印度與中國不在一個量級。2022年一季度和2021年全年中國貨物貿易出口總額分別為5.23萬億和21.73萬億元人民幣,越南同期為891億和3363億美元(約0.58萬億和2.19萬億元人民幣),印度2021-2022財年是4180億美元(約為2.72萬億元人民幣)。同期,中國機電產品出口額分別為3.05萬億和12.83萬億元人民幣,越南2021年全年達575.4億美元(電腦和手機零部件,約為0.38萬億元人民幣),印度僅為161億美元(電子產品,約為0.11萬億元人民幣)。當然,考慮到未來越南與印度的出口快速增長趨勢,尤其是機電產品出口,這勢必會對中國出口形成競爭。
其次,東南亞國家的供應鏈存在“先天跛足”,對外依賴度較大、韌性和彈性不足。聯合國工業體系分類以及《2016年工業發展報告》顯示,中國是全球唯一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涉及41個工業大類、207個中類、666個小類。在全球500多種主要工業產品中,中國有22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占全球第一。這極大增強了中國供應鏈的韌性。在上海疫情中,富士康稱,其昆山子公司暫停運營,但生產已部署到備用工廠。而東南亞國家至今未建立起完整的工業體系,供應鏈上下游產業配套不齊。這導致它們供應鏈嚴重依賴外部,穩定性較低。比如,疫情期間三星越南工廠在外部供應鏈斷裂時無法自我組織生產,因為大部分原材料、半成品都需要進口。
此外,越南、印度等國家仍處於產業鏈中低端,以原材料粗加工和來料加工、代工為主。儘管近年來越南、印度出口增速較快,但兩國出口商品中資源類和農產品占很大份額,工業製成品比重較低。換言之,目前越南、印度等國承接的產業轉移難以形成高端產業集群,無法給全球市場提供高品質供給。因此東南亞國家需要產業升級,才能實質提升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而這並非易事。
還有一點,越南、印度等國的營商環境仍需提升。目前這些國家在基礎設施建設和制度規範管理等硬軟體方面“歷史欠帳太多”,阻礙了外企大規模進駐。近些年不乏外企在東南亞“水土不服”的例子。這使得這些國家想通過吸引外商外資來快速建立大規模產業集群的設想受到極大限制。
當前,全球供應鏈重構仍處於進行時,國家間的產業轉移是正常現象。但從產業轉移到構建完整供應鏈仍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合理的政策、雄厚的資金、先進的技術、時機的出現等都是必備條件。另一方面,中國將在搞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全力以赴保障供應鏈穩定,將因疫情造成的損失補回來。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