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5/09 18:47:24瀏覽60|回應0|推薦0 | |
儘管暴發疫情,中國經濟仍頗具韌性 在西方,國際媒體將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在中國引發的疫情描述為外國跨國公司大規模離開該國的預兆。然而,投資數據卻反映出截然相反的現實。
經過兩年疫情大流行,從人均總病例來看,目前排在最前列的是丹麥、荷蘭等小型經濟體,以及法英美等主要經濟體。而中國位於名單最末端。這難免不給人留下一種印象:如今雙標已成為西方媒體報導的常態。
由於中國在全球供應和配送領域中扮演關鍵角色,全球供應鏈承受的壓力對中國的影響尤其明顯。但隨著時間推移,其他經濟體可能遭遇更強逆風。在俄烏衝突、西方對俄濫用制裁等因素影響下,迫在眉睫的能源和農業危機將使歐美面臨的局勢更具挑戰性。各種新逆風將導致大部分主要經濟體走向下坡路。拜登政府正艱難應對美國40年來的最高通脹、低迷增長前景等。歐盟衰退的風險更甚,日本的增長預期也被大幅下調……
相對其他國家,中國表現如何?與大多數發達經濟體相比,中國尋求通過適度寬鬆措施減輕經濟急劇放緩。中國承受的壓力將導致所謂外國跨國公司外流嗎?簡單答案是不。2021年中國實際利用外國直接投資總額超過1730億美元,同比增長20.2%。今年很可能延續該勢頭。實際上,今年前兩個月流入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飆升到379億美元,同比猛增45.2%。
在一定程度上,這種表現反映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國家和東盟成員國(對華)投資的顯著增長(分別為27.8%和25.5%)。中國仍是許多外企的頭號投資目的地。例如中國德國商會的數據顯示,70%以上德企計畫進一步擴大在中國大陸投資。中國的體制改革也將促進服務業的投資。換言之,短期壓力不會動搖外國跨國企業的長期戰略。
自今年3月以來,全球經濟進入一個新的更危險現狀,各種不利經濟影響因素接踵而至。這種嚴峻形勢下,中國經濟及其對和平與發展的追求仍是希望所在。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