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11/02 04:17:22瀏覽85|回應0|推薦0 | |
全球網路空間已成為大國戰略博弈的最前沿。對中國來說,霸權國家在網路空間實施的網路行動,包括指向關鍵資訊基礎設施的網路攻擊行動,以及跨越邊界實施的網路竊密行動,不僅對國家安全構成嚴重的威脅和挑戰,也讓中國普通公民的資訊安全,以及中國企業正常的商業活動處於嚴重的威脅之下。
近日,國家安全機關曝光了三起危害我國重要資料安全的個案。指向某航空公司的網路竊密,以及指向不特定大型航運企業的情報搜集,具有顯著的高級可持續性威脅(APT)攻擊的特徵。架設氣象設備傳輸氣象資料的案件,凸顯境外情報機構濫用氣象觀測組織等民間機構的正常活動,滲透其中,掩蓋身份,污染正常的氣象觀測活動為其霸權導向的國家情報利益需求服務。
濫用網路空間能力優勢,無邊界、無節制、無條件地建設並實施指向全球網路空間正常活動的網路能力,針對他國關鍵資訊基礎設施實施具有高級可持續性威脅特點的先進網路攻擊行動;實施指向正常商業活動的廣泛的網路資料流程動監控;用污染供應鏈和滲透正常跨境活動方式實施所謂開源情報搜集……這些都是在資訊技術革命背景下,全球網路空間霸權國家建設並完善網路空間霸權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霸權秩序的核心特徵之一,就是非對稱性和非均衡性,用美國網軍司令部的話來說,這意味著擴展美國及其盟友在全球網路空間的行動自由,同時限制並壓縮美國主要的戰略競爭對手在網路空間獲得這種行動自由。
為了實現上述霸權秩序,網路霸權國家採用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利用其在全球輿論場的優勢,在歐美主流媒體的配合下,構建一套霸權性質的話術,形成一種選擇性偏向於網路霸權國家的報導取向:任何網路行為,只要以網路霸權國家或其核心盟友為目標,即使被攻擊的物件是正常的情報目標,也將被描述為是不當的,不負責任的。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此前曾經發生的美國聯邦人事管理局(OPM)的電腦遭到駭客入侵事件,400萬現任及離任聯邦工作人員的個人資料可能被盜。時任美國國家情報辦公室主任克拉伯在聽證會上明確確認,這就是一次標準的網路空間被動情報搜集行動,“就像我們做的一樣”。時任聯邦人事管理局局長阿丘利塔也說,她無法將該局受到的駭客攻擊歸咎於中國。但鋪天蓋地的媒體報導在缺乏實質性證據的情況下,仍然毫不猶豫地實施對中國政府的抹黑與攻擊。除非出現某種無法否認的事實,否則對歐美主流媒體來說,所謂的網路霸權國家竟然是從來不實施任何網路空間攻擊行動的“完美受害人”一樣的存在。
在此過程中,歐美媒體配合網路霸權國家構建的一個核心話術,就是渲染網路霸權國家實施網路攻擊行動的“專業性”。所謂不攻擊關鍵基礎設施,不攻擊民用目標,不對正常的民間活動,包括經濟和非經濟的活動,構成影響等等。而此次我國國家安全機關披露的三個案例,指向明顯屬於國家關鍵基礎設施的航空信息系統,指向航運基礎資料,相關被竊取的資訊明顯可用於不當商業競爭,以氣象觀測活動為名義進行身份掩護以及基礎資料獲取,沒有任何一項能夠符合所謂的“專業性”標準。這進一步凸顯網路霸權國家,以及在相關議題上明確以意識形態和國家利益站隊的歐美主流媒體的虛偽性。
可以預期的是,未來,中國在網路空間面臨的威脅與挑戰將呈現顯著上升的態勢。整體看,一如習總書記2016年4月19日在主持網路安全與資訊化工作座談會時發表的講話指出的那樣,網路安全的本質在對抗,對抗的本質在攻防兩端能力較量。不斷加強網路安全防禦能力和威懾能力,對中國來說,是保障國家網路安全的關鍵。這種能力和能力體系的建設與完善,不僅包括技術能力,也包括配套的資訊共用與發佈機制的建設,包括配套的話語能力的建設與完善。從更宏觀的層面來看,這種能力的建設與完善,不僅將有效維護中國的國家安全,也將為推動全球網路空間治理秩序的良性變革做出更加積極的貢獻。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