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潛入貴州畢節的西方反華媒體是誰?都幹了什麼?
2021/10/10 20:58:04瀏覽33|回應0|推薦0


“畢節發佈”微信公眾號10月9日證實,2021年,某機關幹部舉報了境外反華媒體持續潛入畢節市,非法採訪報導我脫貧攻堅領域負面資訊,並在境外進行炒作。相關幹部受到了國家安全部和貴州省國家安全廳精神表彰和物質獎勵。消息發佈後引發輿論關注,不少網友熱議炒作的是哪家媒體?在我國境內都幹了些什麼?


今年以來,國際社會充分肯定了我國的脫貧成就,但也有不少西方媒體出於種種目的,持續發佈抹黑我國脫貧攻堅成就的新聞,妄圖消解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在脫貧事業上的功績。在這樣的背景下,地處貴州西北部烏蒙山腹地、去年才摘下“貧困帽”的畢節,也難逃反華勢力的“潛入”。


觀察者網查詢後發現,近期確實有西方媒體派遣記者“採訪”畢節。美國國家公共電臺(NPR)在今年4月份曾派遣華裔記者馮哲芸(Emily Feng)“探訪”畢節部分社區,而這位華裔記者隨後在新聞報導中“斷章取義”的截取部分居民發言,抹黑我國全國脫貧攻堅的成就。




美國國家公共電臺對畢節的抹黑報導截圖,圖中為七星關的一個社區


採訪當地居民,斷章取義


今年4月,美國國家公共電臺刊發了該新聞臺駐京記者華裔馮哲芸對於畢節市的“秘密”採訪。在這篇題目為“中國脫貧是真是假?”的報導中,馮哲芸前往七星關的一個社區,採訪了幾名居民,通過對幾個受訪居民的採訪內容“斷章取義”,來質疑畢節的“脫貧摘帽”是不是真的。


為了全面抹黑中國的脫貧,馮哲芸在這篇報導中的甚至很多內容讓人“啼笑皆非”。馮宣稱雖然這些居民雖然“挪窮窩”,免費分配到了新社區和新房子,但“失去了土地”。此外馮還宣稱,這些搬家的居民沒有找到高收入的工作,但這一論據是由於貴州人工收入低於浙江沿海,導致貴州人工收入偏低,因此“沒有實現真脫貧”。


為了讓西方讀者看懂此文的目的,在文章的最後,馮哲芸乾脆直言不諱的寫道:“不是中國政府讓畢節市脫困,而是一群小企業家提高了畢節居民的收入”。


值得一提是,作為一名華裔記者,馮哲芸是一名“反華專業戶”。她仗著自己華裔相貌,會中文等優勢,長期報導中國負面新聞。在NPR的官網上,馮哲芸自我介紹稱,她於2019年加入NPR,隨後走遍中國的各個大城市和小村莊,以報導“社會趨勢以及中國經濟和政治新聞”。




馮哲芸(Emily Feng) 圖源:其個人推特


但吃“反華飯”的馮哲芸,顯然發佈不了真正客觀的中國經濟政治新聞。在流覽她的個人主頁以後我們可以發現,她以每週兩篇頻率發佈的涉華新聞基本以負面為主,其內容從女權爭議、同性戀群體、人口老齡化,再到新疆、西藏等“抹黑重災區”,無一例外全都是涉華負面新聞。


而不少她撰寫的涉華負面新聞是她個人臆斷而來,其內容很多都是無中生有,比如涉疆的一系列新聞。而這些涉疆新聞反而成為了她升職加薪的“功績”,在個人簡介中,馮哲芸得意洋洋宣稱她自己“是全世界第一個找到所謂‘新疆集中營’的記者”。


這些西方媒體,連扶貧都要黑


今年,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對於這一鐵一般的事實,不少外國組織和媒體予以肯定。比如西班牙《國家報》網站就曾在今年刊文稱,過去8年,中國投入大量資金改善貧困人口的醫療、教育、住房條件或直接為其提供物資。即使在2020年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中國仍然提前十年完成了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


儘管國際社會肯定了我國的脫貧成就,但同時也有不少西方媒體出於種種目的,自去年以來持續發佈抹黑我國脫貧攻堅成就的新聞,尤其是在我國宣佈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以後,“大唱反調”。


觀察者網在調查後發現,今年以來,除了NPR以外,西方主流媒體《紐約時報》、美聯社(AP)、《華盛頓郵報》、英國廣播公司(BBC)、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等都發佈過抹黑我國扶貧成就的文章。


這些西方主流媒體抹黑的角度不一而足。有的媒體,比如英國廣播公司(BBC)雖然在報導中肯定了中國“一億人脫貧”的脫貧數字,但卻又玩起來了“黨和中國人民分離”的老把戲,宣稱中國脫貧是“發展資本主義,擺脫了計劃經濟”的結果,和“中國政府的努力無關”。




BBC報導截圖


而《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等媒體抹黑中國的手段則更為低端,《華盛頓郵報》雇傭的,長期駐紮在臺北的“《華盛頓郵報》駐北京站”記者郭麗麗(Lily Kuo)在今年2月份的報導中,直接在報導中宣稱,微博線民在中國宣佈完成全面脫貧以後“紛紛表達不滿,並質疑這個數字”,乾脆連數據和學者都不引用了。




即便是部分相對客觀的新聞,西方媒體也抓緊機會夾雜私貨,以達到抹黑中國扶貧成就的目的。“法新社”今年6月份刊發了一篇關於中國西藏的報導,似乎是在介紹中國政府是如何通過發展家庭旅遊業,幫西藏民眾脫貧的。


但隨後法新社“話鋒一轉”,開始宣稱“遊客的暴增會導致傳統的生活方式面臨被侵蝕的風險”。不僅如此,法新社這位記者還“陰陽怪氣”地宣稱,中國政府在西藏搞扶貧是為了“同化”這個歷史上一直在“反抗”北京的地區。


脫貧摘帽,廣大群眾換了種“活法”


無論部分違背了基本媒體職業道德的西方記者如何抹黑,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這一事實是無法撼動的。


就拿馮哲芸妄圖抹黑的畢節市來講,畢節發佈早就在去年“脫貧摘帽”之時,就全面總結了畢節的今非昔比:烏蒙大地不僅山鄉巨變,廣大群眾也換了種“活法”。


想致富,先修路,在高速公路“縣縣通”、空中走廊“線線紅”背景下,隨著2019年12月16日,被譽為中國第一條“山區高鐵”的成貴高鐵通車,古老的烏蒙山迎來了呼嘯馳來的“和諧號”,正式邁入“高鐵時代”……




圖源:畢節發佈


12大產業累計覆蓋帶動貧困人口12.5萬人,實現產業對建檔立卡貧困戶100%全覆蓋,為廣大群眾增收脫貧提供了堅實的產業保障。


在畢節的版圖上,1591個生存條件惡劣的貧困自然村寨已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139個現代化的集中安置點。畢節堅持住房安全保障標準,全面完成農村老舊住房透風漏雨整治、建檔立卡貧困戶農村危房改造及“三改”整治任務,累計完成農村危房改造26.09萬戶、老舊住房整治2.27萬戶;累計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1273處,解決了149.77萬人的飲水不安全問題……


畢節堅持義務教育保障標準,確保農村貧困家庭適齡子女依法接受義務教育,不因家庭經濟困難失學輟學,保障有學上、上得起學;堅持基本醫療保障標準,落實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三重醫療保障”全覆蓋,確保有地方看病、有條件看病、有醫生看病、看得起病、方便看病……




畢節市的今非昔比


正如新華社在今年2月份時評寫的那樣:中國的減貧成就震撼世界。中華民族歷史上首次消滅了絕對貧困,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能夠界定這一成就的辭彙,只能是“人間奇跡”;能夠衡量這一偉業的時間尺規,只能是“人類發展史”。奉勸某些西方國家政客停止抹黑他國,恪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的人權發展道路。各國能夠攜手並肩,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礎上開展人權交流合作,為共同推動國際人權事業健康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不懈努力。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qqqwwwa03&aid=169289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