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尚未輸入標題過時概念讓西方對中國產生認知焦慮
2021/11/05 11:30:58瀏覽40|回應0|推薦0


美國“報業辛迪加”近日刊發題為“關於中國的未知之旅”的文章,大意是隨著中國治理的推進,美國的中國觀察家們正變得越來越焦慮。這是自造的焦慮,當他們用“獨裁”“專制”“威權”“極權”等概念來分析中國時,註定會陷入焦慮而不能自拔。這一現象深刻地表明,西方知識界現在缺乏解讀中國的概念,而概念的缺乏意味著思想的枯竭。


思想,指的是在全球化、世界發展和大國崛起的新時代,理解和分析國家發展、國與國關係的新方法、新框架。我們無法從現有的西方理論體系中找到這樣的框架,因為依據過去的歷史經驗、為了維護西方權威而建立的此類體系,已經不能適應現實的發展。尤其是面對中國的崛起,西方的思想體系更顯得蒼白無力。



中國這個與西方國家完全不同的東方大國的崛起,讓西方知識界有點手忙腳亂。有些人只能求助於現有理論中的一些舊概念。


很多人擔心中美之間會爆發新的冷戰,甚至預言中美之間會發生戰爭。他們憑藉的是舊有理論和經驗,當然不可能對當下的中美關係做出準確而全面的判斷,更不可能為兩個不同文明的大國提供一條和平共處的道路。如果用來計算一個難題的方程式都選錯了,又怎麼能得出正確的答案呢?


與其說中國的崛起挑戰了美國的霸權地位,倒不如說是中國崛起對西方理解和認識大國崛起的基本理論構成挑戰。因為當西方國家用這樣的理論框架來制定自己的政策時,中國就註定將被置於它們的對立面。筆者在本文開頭提到的那些概念不斷出現時,中國和西方的關係已經被框定。


儘管這些過時的概念顯得可笑、荒唐,甚至令人氣憤,但它們構成現在西方出現的“恐中症”的輿論基礎,也是中美結構性衝突的一部分。正是這種簡單、粗暴的認知造成西方人和西方媒體對中國的片面看法。


在某些情況下,中國與美國和西方的關係並非越來越差,更不是雙方的戰爭一觸即發,而是西方關於中國的認識框架在製造這樣的錯覺,在加重人們這樣的擔心。當一些西方學者把中國類比為蘇聯,甚至拿二戰前的德國和日本來作比,對公眾輿論產生的影響是可想而知的。



圖源:視覺中國


事實上,中國就是中國。它是一個有著數千年政治演進史的亞洲文明。執政的中國共產黨也已經在風雨中走過了100年。中國的崛起和中國共產黨的出現,是西方在全球擴張中從未遇到過的新事物,找不到任何的對應。所有這些都很難用現有的西方理論來全面解釋。換句話說,這是另一種文明帶給諸多社會發展理論的挑戰。


令人擔憂的是,西方學者沒有足夠的勇氣和能力來挑戰自己的理論,重新建立新的分析模式或理論框架。在內心深處,他們中的一些人也根本不願意這樣做。為認識中國而創建或改造原有理論,很可能意味著一種顛覆式的革命。不要忘記,西方文明、美國在全球地位,以及它們創造的政治、經濟等各種標準,都是靠這樣的理論支撐的。


中國和美國能和平共處嗎?中國和西方的關係能否穩定持續地發展?很大程度上,這些問題關乎能否用一個更準確的理論體系來理解、分析並認識中國的發展。而這個理論體系必須建立在對中國的歷史經驗、傳統和文化的深入研究之上。只有這樣,才能對未來的中美關係做出更準確的預測,而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陷入西方理論概念的陷阱之中。


這是一個相當困難的任務,對西方和中國的知識界都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qqqwwwa03&aid=170287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