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美歐在鋼鋁貿易上搞不成小圈子
2021/11/02 14:26:58瀏覽51|回應0|推薦0

美國和歐盟10月30日就特朗普政府時期依據232條款加征的鋼鋁關稅達成協議,對歐盟出口美國的鋼鋁產品實施關稅配額管理,330萬噸以下的歐盟出口將免征關稅,超過部分則仍按232條款徵收關稅,同時,歐盟放棄對美國的報復性關稅。這本來是美歐之間就特朗普時期遺留問題達成的雙邊協議,與其他國家並無關係,但現在的美國政府似乎不提一下中國就不會說話,硬是將這一矯正美國明顯違反WTO規則的貿易限制措施的舉動,與所謂應對“中國製造的鋼鐵產能過剩”掛起鉤來,以顯示美歐聯合起來共同應對“中國挑戰”的成果。


鋼鐵工業在美國經濟中的地位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就不斷下降,1967年開始轉變為鋼鐵淨進口國,行業規模和就業數量也持續萎縮。但是,在美國政治中,鋼鐵工業和鋼鐵工人聯合會卻擁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強大的影響力,在其強力遊說下,美國政府在過去幾十年中可以說傾盡其貿易政策工具庫中的所有手段,以保護美國鋼鐵工業的利益。然而,經濟規律的力量無法阻擋,美國從曾經的世界第一鋼鐵強國,跌落到2019年產量僅占全球4.7%,而進口量占全球6.2%的水準。美國一度也是中國鋼鐵出口的主要目的國,但由於美國不斷對中國各類鋼鐵產品發動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到2017年(美國實施232措施的前一年)中國對美國鋼鐵出口僅為78.4萬噸,成為美國排名第11位的進口來源國。


中國是全球鋼鐵第一生產大國,2020年產量占全球份額高達56%。但是,其鋼鐵產品主要供應國內市場,雖然出口量達5300多萬噸,但僅占全部13億噸產量的3.8%。即便如此,中國仍然是全球第一大鋼鐵出口國,這也是美歐過去這些年一直將全球鋼鐵過剩的罪名安在中國頭上的原因。2016年成立的鋼鐵產能過剩全球論壇可以說就是為中國量身定制的。



的確,我國出現過階段性的鋼鐵產能過剩現象,國家也主動採取一系列措施促進鋼鐵產能調整。但是,對於一個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來說,鋼鐵仍然是一種市場空間廣大的產品,尤其是在汽車、機械、基建等領域。因此,在2017年之後,中國鋼鐵產量又恢復增長,並在2020年再創歷史新高。另外,要看到的是,2019年全球鋼鐵貿易總量為4.36億噸,僅相當於中國國內產量的約1/3。中國的鋼鐵生產根本不是出口導向的,只是中國國內市場供求關係的波動對世界市場有較大的外溢效應,而世界市場的變化對中國鋼鐵工業的生產和銷售影響甚微。


美歐之所以將所謂產能過剩的指責瞄準中國的鋼鐵工業,與鋼鐵產品本身的同質化競爭和資本密集度有直接關係。粗鋼、鋼材等產品很難實現差異化,主要依賴價格競爭,而且鋼鐵是重資產、順週期行業,容易受到經濟波動的影響。美歐以往主要指責政府干預和補貼導致了中國的產能過剩,但實際上中國鋼鐵產業競爭非常激烈、市場化程度很高,國有企業的比重不過1/3左右,政府也完全沒有必要去補貼這樣一個成熟產業,反倒是對主動削減產能的企業有相應的補貼。於是,近年來美歐又把矛頭對準鋼鐵生產的碳排放,並企圖以此為由設置新的貿易保護措施,歐盟正在討論出臺的碳邊境調節措施就是一例,其中主要針對的行業就包括鋼鐵。此次,美歐協議中也包含了未來討論鋼鐵產品碳含量的相關問題,其目的依然是約束中國的競爭力。


事實上,美歐與中國在鋼鐵產業更多的是互補關係而非競爭關係,歐盟、美國分別是鋼鐵進口第一、第二大經濟體,表明它們的產能根本無法滿足各自的需求。特別是美國,拜登政府誓言重建美國的基礎設施,正需要大量鋼鐵產品,而以美國每年8000萬噸左右的國內產能,根本無法提供足夠的、物美價廉的鋼鐵產品。因此,美歐與其挖空心思歸咎於人、拉幫結派圍堵別人,不如首先加強自身,同時本著合作精神和國際規則,共同推動世界鋼鐵貿易的良性發展。


對中國來說,加快建設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應對變局的最佳選擇。任憑外界風吹浪打,我們要保持足夠的定力,堅持做好自己的事。鋼鐵工業早已是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行業典範,即便某些外部市場樹立歧視性壁壘,但中國足夠強大的競爭力仍然可以確保我們積極參與國際大循環,為自身的發展贏得更大的空間,也為世界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qqqwwwa03&aid=170135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