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3/21 18:56:14瀏覽2947|回應0|推薦28 | |
法性論 常寂光土品二 佛乘宗第三代法傳人 李善單 導師 常寂光土非佛之所獨得。佛教汎別淨土有四:凡聖同居淨土、羅漢有餘淨土、菩 薩實報淨土、諸佛常寂光土。其前三者方便顯應,常寂光土是根本究竟,名之為 一體三用。惟諸佛與眾生佛性理量等同,即心即佛則即生成就。 法界萬有之顯現,實則是本體之自在。所謂三界內外、十二法界,其因源無別; 諸法成就,空有一如,本性成佛,時空統一。行者之於上品華嚴所成就者,是名 唯心道場,亦名真如道場。法之究竟者上品華嚴,亦名自性華嚴;是知唯一佛乘 唯心道場,當立基於自性佛位中得。三界內眾生以身為主,是故著相利害得失; 聖境界諸佛以心為主,故能無明而無所不明。 行者修法,當下先得智慧明了:萬法圓通,皆一佛性。法界萬相,無不是佛性現 前。是故,不別其善與不善,亦不著於自頑偏空;唯心相應萬緣之變異生化,乃 能圓融諸佛之不思議功德。如是自性中起建真如道場,剎那明瞭常寂光淨土不在 內不在外,本來之中即是。 如此「本來即是」,即心即十大,其體、相、智、德、理、事、能、用、時、空 ,無量無界,自性自在圓通齊運。修者此時得心明心見性,滴水落葉浮雲輕風無 不與自心合一,譏笑怒罵讚譽喜樂亦得見我佛慈悲。此心,廿四時中行住坐臥語 默動靜,皆安住大自在自性佛位;以用是心,則見所在之處,並與諸佛淨土無異 。 諸佛淨土,即名常寂光土。 佛乘宗第二代祖師 緣道菩薩,於所著之佛乘宗法要序云:「常寂光中自他不二 ,空有一如,常樂我淨,一為無量,無量為一,一多圓融,法輪常轉,是以萬法 圓通,萬德莊嚴。」是法無上祕密如來藏,即顯即證唯心道場成就常寂光淨土。 其心法五要即是:自他不二、空有一如、常樂我淨、一多圓融、法輪常轉。非唯 如是大自在自性佛位心法五要,無以建立自身真如道場,難能入住法性萬法圓通 ,更不得出證法身萬德莊嚴。行者應當確心明瞭,常寂光中俱足如是五密如來藏 ,而欲成就自身常寂光土,亦應自性俱足如是心法五要之成就。然,此自性成就 五密法要,其根源如何?依止如何? 曰:根源五寶一如。依止一法印、九字禪。 佛、法、僧、師、自性,五寶一如,理量等同。 眾生成佛,回歸本元,此際統攝唯一,是名法身佛住常寂光土。又,無量萬法即 是一成佛法,上品華嚴之一法,即是法性即是法身,即名常寂光土。若觀法界十 方,其名為僧無量無邊,合之一體正印虛空,便是常寂光土。 若言師者,得佛之法統傳承,是為修者當世所現量佛、現量法,其語默動靜即佛 即法即常寂光土。是以祖師 緣道菩薩嘗言:「八大加行成佛法門就在師身上」 。不明者著法外相,以為文字即法,既執又求莫能入於大道。此心明者,則立真 如道場與師相應,理體不二時空統一。 是時,自心與師無別,大自在心印唯一不二,亦與佛與法乃至十方一切僧無別。 此立唯心道場,亦即自性常寂光土。 五寶總攝於自性,自性圓融佛、法、僧、師;如是自性常寂光土于佛乘大法,名 之為一法印,亦名九字禪。 一法印者,非相之相無上如來藏,為法界無量陀羅尼之總持。由佛傳法,遍及十 方;自師心印,皈依即得。 九字禪者,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是眾生佛性之本元,諸佛法身之總理體。一心 相應,總攝三世諸佛功德。 行者已知自性成就五密法要,即是成就自性常寂光土;其根源為五寶一如,其依 止是一法印、九字禪。倘若修者得此皈依五寶,即得修行五寶;如是,又如何成 就唯心道場心法五要? 以大論之,則以體相一如初入,智德齊運深住,理事能用證出;其所成就者,莫 不是上品華嚴佛乘大法之時空統一究竟涅槃。 若一攝之,諸般法義則不出自性而已。 首以自他不二覺證。自性若得成就,體大即如虛空;是時萬相俱其中,身外無復 身。行者此際己心即佛心,肉身即法身,自身自性無主無客,動靜行止即因即果 。法界諸有不離於體,體亦即是萬相;當前外法界,即是內法界。十方無量幻化 因緣,既不著於自心,亦無不是自身。是以,身心一動則法界六種震動;其動不 止,則十大運轉不息;十大運轉不息,則法界即我,我即法界。 此際,名之為常寂光土自性初證。 初證既得則功德自顯。自性中微妙處,即在空有一如;不著一方,復能一心同俱 任運自在。所謂善不善法平等,不達此境覺證皆非來自本心。行者本知諸佛淨土 俱足一切善,其所光明圓滿無有煩惱。是以,自性若欲成就常寂光土,則其需得 自在任運不善不生唯善常存。 不善不生,名自性無相解脫三昧。亦名自性空大。 唯善常存,名自性定慧解脫三昧。亦名自性實有。 空中不空即名妙有,業力煩惱皆是功德。行者此境示現,其相有所背離佛性者, 無生法中虛空不起;虛空不起猶有別生,此生由戒定慧力而來;以其力故,無一 事一相不見我佛功德。此際,一切行止凡所有相,惡尚且為善,為莫大功德於眾 生慧命,何況至善?是時,得大自在,皆大如願;此名常寂光土自性力證。 既能得一切本體真善,行者戒定慧三學根基已深,心即是能即是用。此際當無任 何三界內一念,行住坐臥莫不以成就自身德大為是第一唯一。便是入於心法五要 之常樂我淨。如是心證,三界即淨土,由理入事真實可見可用。 修者已明今生慧命無價無可換,深知自性珍貴無上寶。如此心念堅住不移如根立 幹似骨連肉,一意安詳享大法喜得大法樂。放眼,觀看十方法界皆是法性我身, 內省則見體相不二歡喜自在。更深入之,則見無始劫來自身輾轉,所謂苦樂悲喜 俱是此刻淨土成就之因之緣之果之報。登時納十二法界於一身,萬有變異皆不可 思議復又無不可不明。 如是常樂我淨,名為常寂光土自性法證。 自身自性出三界已入聖境界中,安住之妙便是一即無量,無量即一,一多圓融。 既已法界與自身於理於事完全實有,便是得其究竟一合相。何為究竟一合相?曰 :一合相中有其獨立相,差別相不逆究竟一合相。 如是,諸佛德大方有可對之對象,法界便不死寂,十大乃得完全。 眾生研讀佛理,多落文字障礙;復因我佛密而不宣以心傳心,故而意識窮極推演 猶不得萬一。以是,在矛盾中以三界內思惟欲得聖境界本體,正如以器規範水之 形狀也。其得為相,終非本性。 同此,行者既得常樂我淨;彼之我者,已非肉身執著之我,而是圓融法界眾生與 一己合一之體大本我;亦是者,法界無量眾生皆我之化身無所分別也。如是一即 無量,無量即一,入內法界心行則本體不二;出外法界行德則一多圓融。 問曰:如何是出外法界行德?一與多又如何事證圓融?答:究竟一合相也。 如前所言,一合相中有其獨立相。經云:一合相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前之一 合相乃相對個個眾生獨立相而言,是為理相之一合相;而將理相之一合相與理相 之獨立相復合而為一,則名理體之一合相,亦即究竟一合相。此究竟一合相方是 我佛所謂一合相之本義。是以行者自心行於外,唯德為依止,於究竟一合相中普 度眾生令其回歸本體。若有一眾生亦得如是成就,則他於你一合相中,汝亦於他 一合相中;復若有更多眾生得此成就,亦相彼此圓融合一。例如多燈同照,其光 源獨立卻合而不可別。 所謂眾生成佛皆回歸常寂光土,即是如此也。 此名,常寂光土自性圓證! 行者於自性中既已圓證,此際心念已無所動。其不動念者,實則十大一如已皆本 體,而非相可觀可測。如是大自在解脫三昧中,動靜間便是萬法圓通、萬德莊嚴 。所謂呼吸食飲動手伸腳、穿脫衣物睜閉雙眼、喜笑怒喝呆凝一處,乃至一切行 住坐臥語默動靜,無不是我佛祕密如來藏。祖師 緣道菩薩所言之「八大加行成 佛法門就在師身上」,斯言之究竟,非有此境界成就者,無可明瞭於絲毫。若心 已能有所明瞭,則名佛乘宗第一加行祖師相應法,宗師相應法成就。 第一加行得成就,便是架構八大加行基石。其例類如建廈,根基越深則起架之鋼 骨越高越固。行者此際若能得師祕密心傳,一語道盡成證法身無上密,便是自身 與師大自在心印交換,等正唯一不二。此事觀之於史,千餘年前禪宗二祖初遇達 摩,立雪斷臂欲求「心安」一法;曩昔大師所答者,即是祖師相應法。其後,禪 宗二祖得其精髓,拜而不言法者,即是大自在心印等正不二。祖師 緣道菩薩多 所推崇此段佛史,其心勿寧是冀望後輩法子,不遑讓禪宗於專美耶? 行者修持至此,自性之中已是得大自在,萬緣萬相十方三世皆是法輪常轉,不動 念裡究竟圓證。 此際,則名常寂光土自性同證。 由上觀之,常寂光土非佛之所獨得獨有,法界眾生無不有之,其所差異者乃是眾 生不明自性耳。修者倘能依循佛乘,力修上品華嚴,自性之中便得起建真如道場 。得其成就之際,唯心即是常寂光土! 祖師 緣道菩薩於佛乘宗法要序起言:「佛乘宗為頓入大自在實相理體,圓證一 心,即生肉身成佛之圓頓法門。」誠哉是言。非有成就,何能明瞭於萬一?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