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給響應手術安全把關活動者的建言
2010/09/30 14:15:50瀏覽2961|回應0|推薦1



格主站在病人安全文化工作者的立場,想在「文化塾」裡頭做的事,就是給有需求的人
「補習」。


因此,針對最近沒有真正取得共識,但卻已正式起跑的「全體動員」令,必需表達深刻的關切,希望被徵招報名的有心人士,可再進一步凝聚共
識,以便讓預期的成果更具可信度!


但無論如何,還是首先要建議報名參加這個活動者,務必詳讀代表性論文,即是由Haynes,et al 發表於NEMJ 360:491-9.(2009)的全文,並瞭解落實執行WHO的Surgical Safety Checklist(SSC手術安全查核表),可預期的結果就是降低開刀死亡,及手術合併症的發生率。

據醫策會公告的病安相關訊息,在分區(北南各一場)的觀摩分享會後,短短不到幾天,就開辦了這個大規模的全國性手術安全把關活動!似乎按原先策劃,是要邀請中小型醫院50家參與,但後來增至80家,眼看就是一件興致高昂,大小醫院都非常捧場的盛事,好像活動已經成功一半了,真是可喜可賀!

問題是,只知共襄盛舉參與拜拜,但卻不知正確做法的人可還不少!誰說不需宣導期及適應期,一聲令下就能進入狀況嗎?令人不解的,是當初為何不納入大醫院,並將中區排除掉呢?不要以為大醫院都已上軌道了!

轉眼間9月已過,10、11及12月底,沒幾次的資料,被上傳後就能在年底前驗收成果嗎?病安如果是玩真的話,通常是沒有這麼美的事。

有興趣者,請上網參考以下這幾個州的Implementation Manual,或How-To Guide;是怎麽做的。

如Ohio、Washington、Oregon、Colorado、Minnesota、Pennsylvania州,Univ. of Rochester、SCIP、IHI及加拿大(CPSI)等機構,就會知道還有哪些不足;立竿見影,只是可遇不可求的奢望,脚踏實地比較重要吧!

全球醫界,針對提升手術安全的潮流,就是推廣WHO所提倡的手術安全查核表(SSC)。

其中已含搭配TJC/NPSF核定的Universal Protocol(UP),其主要推手就是Dr. Atul Gawande(之前在本BLOG已介紹過,他的有名著書(The Checklist Manifesto:How to Get Things Right),出刋後的賣座很好。

據說至今年3月,全球已有1600家在使用SSC,另有2000家表示有興趣跟進!

全美國推估,只有20%的醫院已普及,反而是TJC(評鑑機構)要求的Universal Protocol,即通稱2 Identifier = 以兩種方式核對病人身分,Site Marking=手術部位標記,及Time-Out的落實率可沒這麽低!

因為談到醫院評鑑,大家的態度就會不一樣。

南卡羅萊納州(South Carolina)在最近被選為,負責Campaign與領導推廣(SSC)計劃專案的州(Pilot State),近日即將與Dr.Gawande合作,把上述的Checklist推展至州內每一間開刀房的每一個手術案例(預估70萬例),並期能成為業界楷模,為全美國的手術安全舖路。

但請各位切記,這個Checklist的把關步驟有至少19 Steps(Items),含麻醉前Sign-In有7項,劃刀前Time-Out有7項,及離開手術房間時(Sign-Out)有5項,有些醫院甚至還增加至24-26個,可供打勾的欄位。

整個Process需費時數分鐘(某人建議的只花1分鐘,有困難!),但强調周術期(手術前中後)核對內容的完整性。

Time-Out時,要有Eye Contact及互動,並注意術前Briefing 及術後De-briefing的溝通模式。

絕對不宜任意簡化核對項目,如此次計劃中所提的4大(Must-have)項目及原則,如:把關19項才只能降低合併症1/3,所以我們的心態是少許就好,目標值到底是........?

再說回來,國內何謂1.「手術安全把關達成率」?定義涵糊不清。2.口頭確認(Verbal verification)病患身分及手術部位,請問第2個指標沒有語病嗎?在病人身上準備開什麽刀(Planned procedure),可以省略不用確認嗎?劃標記的人不需明文規定是誰嗎?3.非計劃性重返開刀房比率指的是多久時間內?(1、3 or7天?)

4.劃刀前1小時的預防性抗生素給藥率,通常85-95%應該算是很OK了,以上各指標的計算方式(分母與分子),仍然有些沒有界定得很清楚,如何分享或與同儕做比較呢?大家的共同語言是什麼?大家的目標值該訂在多少才比較實際?仔細想想再說吧!

自稱Compliance rate接近100%的醫院已有好幾家,去年的TPR系統也告訴我們,全國並沒有開錯刀的案例,您能相信嗎?請明訂安全把關的條件,不嚴緊的把關恐被批是浪費時間。

格主完全贊同這個把關動作,一定要强調「落實執行」,但在很多醫院還沒摸清楚定義,有的甚至還沒建立制度之際,連打先鋒的外科團隊成員在哪裡,也還未獲院方指派,各科室的本位主義這麽强,溝通上又是困難重重的醫院也不少,內部根本還沒搞定,更談不上在某些科先試辦看看(要先Test是專家Gawande强調的成功必備條件!)。

WHO的Checklist是否可照單全收,還是個未知數,通常是必需反覆操作並跨部門,多次開會討論才能定案,通常全院只需共用一種版本,其實中區已有好幾家醫院做得相當不錯!

其他依據此次醫策會專案建議的,"可自選"目標值(Outcome及Process)如:手術死亡率、合併症發生率、SSI(術後30天內)感染率、紗布清點完成率、麻醉前插管困難度評估如Mallampati Score、預估失血量大於500mL時,置放2條靜脈導管並備妥輸液的達成率、血氧監測儀的使用率等也都有監測的意義,但病安專責人員不一定可以拿到可靠的資料。

依個人觀點,SSC的Impact在Outcome部分,如果按照所有的細項都達成的話,我們為了說服群眾,還希望以整體的Adverse Events變少的事實來呈現成果,可以量化的包括:實際意外遺留異物在體內的案例、開錯刀的案例、來不及備血或叫血的次數、沒有落實執行Site-Marking及Time-Out的次數、設備/儀器沒有備齊的次數、同意書簽署程序異常的次數、VTE預防策略未執行的次數、VTE/PE實際發生率(Rate)、溝通不當或失誤(Communication failure)的次數、弄錯送病理科之檢體或遺失檢體的次數、影像/病歷等未備妥的次數、術前病人狀況(H & P)未確實掌握(Update)的次數、開刀房工作人員的滿意度調查及病人安全文化調查(OR version)等等,還有更多更多.........!但格主很擔心通報「異常」的文化尚未成熟,如何在超短期間,用數據來證明把關的成效。

此外,還有麻醉機的儀器設備及麻醉安全Checklist、消毒、手部衛生、用藥安全、職場安全(針扎、醫療氣體、噪音、工作疲勞、防火),及最近開始受重視的外科醫師有Burn-Out,及老年病患的Frailty Index,教育訓練及資格審查等問題,都與Surgical Outcome有關。

我們想要更安全,理論上就是要顧慮到所有的環節!

格主已不想再深入「如何提升手術安全」的理論,因為隨著病人身體狀況(ASA Risk分類)、刀的大小、由誰主刀(技術經驗)、在哪裡開刀(醫院等級及設備)與醫療團隊的合作默契,含麻醉科對危機的應變能力等等,手術的安全度與預後都將跟著改變;但對病安同好而言,眼前的主流就是先要落實WHO的SSC,能夠協助院方稽核完整版本的Checklist,就是功德無量了!

結論是手術安全把關,實有其必要!大家不要輕易對小小的進步就很滿足,當活動目標範圍鎖定是全國性時,也懇請主辦單位務必考慮周到,以昭公信。病安文化的建置絕無捷徑,不要急著追成果,學人家,寧可多花一點功夫學像一點,該怕的是把標準訂得太低,而使大家的達成率幾乎都是100%。以上建議完畢!!


*延伸閱讀:Checklist(查檢表)與病人安全

*支持Facebook 粉絲專頁的朋友們,請別忘了點選上方"讚"按鈕~感謝您們!:D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tsafetyrm&aid=4454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