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 特邀稿 ⟩ 2022病人安全日共同行動大會 - 醫預法與病人安全論壇之我思我見
2022/09/19 16:51:57瀏覽1089|回應0|推薦1
上週五(2022/9/16)很榮幸參加由台灣病人安全推廣同好會主辦,台中全國大飯店舉行的—2022響應WHO世界病人安全日共同行動大會【醫預法與病人安全論壇】論壇主題分別有Part A主題:醫預法及Part B 主題:用藥安全。


以下就以Part A主題:醫預法 -「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簡稱「預醫法」)草案之「溝通關懷」、「爭議調解」、「事故預防」等三大原則,及當天台上7位與談人專家針對醫預法做個不同之的見解,進行統整與筆者個人參加後之淺見分享。


 一、溝通關懷:其目的是醫療事故發生後即時進行關懷及協助,說明真相、建立互信,以緩和醫病緊張關係避免發生爭議,而醫改會專家題及根據其2018年的發生醫糾案件調查:病人並不覺得需要被關懷?這代表甚麼?是溝通關懷技巧或者時機不對?關懷目的有無針對病人或家屬之需求?或者其他原因?不得而知,而今天醫預法之通過,也代表在醫糾發生時,原本不對等的醫病關係下,如何透過學校、醫療機構甚至民眾進行病人安全教育訓練,及在衝突管理下如何進行有效之溝通是非常重要之課題。


二、爭議調解:不論民、刑事醫療訴訟應先經調解,並導入中立第三方提供爭點整理及專業評析意見,以儘速消弭爭議、促成和解。

有專家根據醫療法82-1條及刑法第10條中提到由誰認定重大傷害?預防重大醫療事故需要靠病人安全文化之養成,而這些調解專家如何站在中立態度為調解案件進行專業的剖析,也需要進行教育訓練。


三、事故預防:建立不責難之病安通報與風險管理,重大醫療事故進行根因分析、檢討改善,嚴重醫療事故成立外部調查小組,促成系統除錯、預防再發 。有專家指出:採取訴訟手段的目的主要是以「了解真相」為最主要目的,目前醫預法成立後未來第三方的專家如何產生?也是充滿挑戰。


根據與談人之一詹廖董事長(
仁愛基金會)分享國外的做法,有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機構進行真相的調查,而其規劃成立的PFPS公益團體將是醫預法之施行上之一大助力,但這也需要政府、醫療機構、法律專家及民眾共同參與。



醫預法亦以營造病人安全文化為目標,鼓勵自主發掘問題追求改善,因此,建議醫預法須結合理論與實作,除了在醫療機構、各地醫師公會、各地衛生局、以及法院等的調解制度,以及如何保障病人之權利, 營造重視病人權益的文化,及從病人自己重視權益開始。如何跳脫教育框架。讓病人或家屬即使面對權威,也要努力爭取發聲的機會,教育訓練是成功推動醫預法一大重要之因素。 

最後,希望從教育面、醫界、法界、與民眾等有志之士的投入,為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的目標而努力。 



作者:李秋香
中山醫學大學護理學系助理教授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護理部顧問
台灣醫療物料供應及滅菌管理學會理事長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tsafetyrm&aid=17718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