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1/31 10:13:33瀏覽6017|回應0|推薦0 | ||||||||||||||||||||||||||||||||||||||||||||||
現在正值全球抗疫大戰,為了不混淆資訊,因此,本部落格暫不討論相關議題,換個話題,與各位網友聊聊~全身麻醉的Informed Consent「知情告知」,通常會由麻醉醫師就其必要性及特殊性,向病人或家屬具體說明。
很重要:所以要說三次麻醉醫師、麻醉醫師、麻醉醫師! 雖然開刀當中的偶發事件,在健康人及小手術的條件下並不常發生,但在說明溝通時也不宜很籠統地帶過,而不提任何數據,日本學者建議,發生率在千分之一以上的意外事件,最好要先告知。 近年強調的SDM(Shared Decision Making),屬於是高檔的知情告知程序,但運用在麻醉領域的參考文獻卻非常少見,比起治療某一疾病的決擇Decision making,似乎性質不太一樣,而且也很少聽到有病人或家屬,因此而另找一位麻醉醫師諮詢意見(Second opinion)的情形。 現在已經是大數據的時代,有更多關於醫療風險的事情都是「數據會說話」。其實在數年前,美國麻醉界,就已喊出麻醉安全度逼近六標準差(6-sigma)邁進中。
格主最近在日本麻醉科學會對內(會員)的網站上(Datura)看到,麻醉關連偶發案例的全國性調查報告結果,覺得還是有些參考價值,尤其是對數據很執著的人,可以看看每一萬例,依手術部位及年齡等可能發生的死亡人數有多少。
當然各國的數據不同,美國、日本的環境與國內的生態也是顯然不同。 有時候確實導致死亡的原因很難釐清或界定,但原則上有經過學會過濾後才公告的結果,也表示已經排除了外科手術引起的突發事故,所以能說是業界的共識。 事實有些醫院把這些數據直接就印在麻醉說明同意書上。 1. 1.死亡率0.1/1萬 2. 2.年齡別:
3. 手術部位:
4. 偶發事件: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