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4/17 11:52:25瀏覽1222|回應0|推薦3 | ||||||||||||
It’s bitter! 第一次到美國生活,是在我念碩士 (Master’s program) 的時候。那時我和一位美國室友 (housemate; roommate) Jenny在外租屋,因為個性、興趣相近,因此結成很好的朋友。平日因為兩人都忙於課業,因此最大的娛樂便是在週末大煮特煮,慰勞自己一下。有一次她邀了幾位同學來家裡聚餐,我為此特地煮了幾道台灣料理 (Taiwanese cuisine)「共襄盛舉」。為了確保我的台灣口味符合美國口味,我特地請室友先試吃。在廚房忙了幾小時候,我端出的第一道菜 (dish) 是「宮保雞丁」(Kung Pao chicken),室友嚐了後點點頭:Not bad!(不錯)。我聽了信心大增,趕忙端上第二道菜 「青椒牛肉」(beef with green pepper),室友吃了後瞪大眼睛說:This is bitter!(這是苦的),我聽了覺得有點訝異:奇怪,這菜明明是鹹 (salty) 的,怎麼會說是苦的?只好趕緊端上第三道「椰汁西米露」(coconut topioca)請她鑑定,沒想到她竟又挑起眉毛誇張地說:This is even bitter!(這個更苦),讓我差點崩潰,因為我實在不明白,明明是道甜點 (dessert; sweets) ,為什麼室友會認為更苦呢? Can you spill it out? 還有一次,我跟室友在家泡我從台灣帶去的老人茶,兩個人一邊喝茶一邊聊八卦 (gossip)。我告訴她我因為不確定該怎麼唸碩士 至於我和室友為什麼常常雞同鴨講呢?原因就在於我的/I/、/W/不分。在第一個烏龍中,室友說的其實不是 bitter /I/(苦),而是 better /W/(好的),:This is better!、This is even better! 是在誇獎我的下一道菜比上一道更好,沒想到我分不清/I/、/W/將室友的讚美 (praise) 聽成批評 (criticism)。 在第二個烏龍中,室友聽到我不會唸教授的名字後,好心要我 spell it out(拼出來),好幫我唸出正確的發音,沒想到我錯聽成 spill it out(潑灑出來),竟然連倒兩次水,也難怪兩人都一頭霧水了! 可見/I/、/W/這兩個母音在發音上實在很接近,容易讓人混淆!接下來就讓我們將這兩個台灣人超容易聽不懂、發不清楚的音好好釐清一下。 /I/、/W/發音要訣 母音/I/、/W/之所以容易混淆,在於兩者的發聲部位或發音方法都一樣,唯一不同的是嘴巴「下沈」的程度不同。很多台灣讀者常常認為會與/I/混淆的音是/i/,其實不然,這兩個音不僅發音時舌頭位置不同,嘴型也不同,其差別更不在於一個是「長音」,一個是「短音」,而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音。因此真正更相近、更容易混淆的兩個音應該是/I/、/W/,而非/I/、/i/! 發/I/時,嘴巴必須微張,舌頭表面不需碰到上顎、舌頭的兩側也只有輕輕碰觸上排牙齒的內側。 發/W/時,嘴巴也必須微張,只不過下巴比發/I/時往下降多一點點,舌頭也順勢下沈。 /I/
/W/
|
||||||||||||
( 知識學習|語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