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畫外之功
2011/11/28 08:26:55瀏覽337|回應0|推薦3

圖文來源: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2007)。清潤高節:劉延濤百歲紀念展。台北市:史博館。


註:謝本縣澎南圖書館典藏此書,讓偏遠的離島居民也能一睹劉延濤先生風采。


                                    清潤高節:劉延濤百歲紀念展書名頁

一、前言:

在本書中有很多大家評述劉延濤先生的書詩畫,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曾任監察院長的黃尊秋先生之評述,既生動又傳神。

二、畫外之功:

黃尊秋先生是這樣說的:「讀他(劉延濤)的詩,可以體會其意;欣賞他的鬍子,可以知道其瀟灑的性格;觀看他走路的姿勢,可以知道其狂狷的個性。」他的題詩詞和書法、繪畫,三者協調而相得益彰,他常題詩:「寫山懷故宇,寫竹仰高風,最是傷心事,人稱老畫工。」可知他最反對專職繪畫,更不願被冠以畫工之名,因此,在文學、詩、書上所下的外功,是他水墨世界中最重要的元素。

三、家住深山中:

1960年代,劉延濤「不點不染」的白描山水形式,不斷出現,是渡台諸家中未曾見者。他在1974年於永和寄盧試寫的這幅不苔不染的〈家住深山中〉,簡筆的畫法和題畫詩的意境都令我喜愛不已。
家住深山中,不知山中好,但知崖前樹,青青長不老,白雲自舒卷,天風滿懷抱,無得自無失,無求亦無禱,明月才西沈,東日又杲杲。

四、草書入化境:

劉延濤在〈意取明末四僧〉的題識,言簡意賅地說明了明未四僧:石谿、八大、石濤和漸江對他的影響。題識曰:「以髡殘之筆,蘸八大之墨,寫石濤之心,得漸江之質。」此四人之中,他尤其偏愛石濤,他說:「《石濤畫語錄》,將繪畫提昇到禪的境界,道的境界,也就是盡美盡善的境界,而此一境界,實即中國草書的境界。」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rincipal212&aid=5878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