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標準草書留給我們的許多問號?
2011/11/24 10:13:41瀏覽419|回應0|推薦3

資料來源: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2007)。清潤高節:劉延濤百歲紀念展。台北市:史博館。

一、前言:

姜一涵先生的文章,深入淺出,自有主張。近日讀其於清潤高節:劉延濤百歲紀念展所寫的「筆底起風雲一代完美的典型」一文,其中第三段的標題是「標準草書留給我們的許多問號?」讀來痛快淋漓、清楚明白、精神一振、筋絡舒暢。

二、右老慕公都是絕頂智慧人物,何以不能預估標準草書的通行問題?

()實用理想永難實現:

姜一涵先生長期思考的結論如下:其原因和于右任、劉延濤二位先生都是不折不扣的詩人氣質和藝術家性格有關。二人都是生活在另外一個世界(理想世界)之中的人物。就好像如果讓陶淵明、蘇東坡去做「總統」,一定會「身敗名裂」、「灰頭土臉」一樣。這種性格就註定了二公的標準草書實用的理想,看來將永遠只是理想。二公在世時不能實現,千年萬代之後也永遠不能實現了。

()藝術目的卻大豐收:

右老(于右任)留存世間的墨寶最少也該有十萬件以上,以今天科學管理方法之進步,再過兩千年仍有大批「于書」可以傳給後代子孫。慕黃(劉延濤)生前惜墨如金,留給後代子孫的墨寶遠沒有于老之多,可是慕老的書道,在標準草書這一領域之內,真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王羲之(303-361)父子離我們不到1800年,傳世真跡己很少了,看來二公的實用目的是失敗的,但其藝術價值將照耀青史,留芳百代。

()20世紀詩書史上的的「于劉」:

中國文化史上,自魏晉以來就有所謂「陶謝」、「鍾王」、「李杜」、「王孟」、宋以後有「蘇黃」、「文沈」,清以下有「鄧何」、「吳齊」、「張溥」等被史家匹配對舉,于、劉二公因年紀差了三十歲,在世時絕不會有人將「于劉」並稱。姜一涵先生說他提出了這樣一個想法,原是想聊供專家們及書法界的朋友,作為茶餘飯後清談助興,把于劉二髯並排在一起來欣賞,自會「鏡鏡相照」,也會益增光度,並不斷折射,我們後生者也會澤被靈樞,增點慧光。

三、標準草書何去何從?

標準草書的出現,在中國書法史上有點像小篆或章草。只是小篆、章草是靠行政力量大力推行;而標準草書則缺少了有力的奧援,更重要的因素是標準草書推動的年代,硬筆書已經盛行了。假定標準草書出現在一兩百年前,大大暢行也頗有可能。任何一件歷史事故的發生,都要受時間、空間、能量(動力)、關係(機緣)所決定。標準草書的產生和成長,先天上就缺少了許多客觀條件。再假定,當今書壇出現幾位英雄豪傑人物,把標準草書推上一個新的高峰,也大有可能。姜一涵先生仿狄更斯在《雙城記》開場白的語氣說:「這是一個黑暗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新希望的時代;標準草書和草書都是沒落的時代,也是將再起波瀾的時代!」

              劉延濤與于右任先生                      劉延濤作品欣賞

   

附錄1:
遇酒千鍾少,評花四海空  語出:陸游梅花詩(請點選,有100多首喔!)

   陸游一生共寫下了160多首詠梅詩。

原詩:《分韻作梅花詩得東字》陸游

淺寒籬落清霜后,疏影池塘淡月中。北客同春俱稅駕,南枝與我兩飄蓬。

從來遇酒千鐘少,此外評花四海空。惟恨廣平風味減,坐看徐庚擅江東。

附錄2:劉延濤的書法藝術(可點選)

                                        劉延濤先生創作神情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rincipal212&aid=5868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