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標準草書後序二
2011/11/03 10:19:33瀏覽360|回應0|推薦0

資料來源:

李普同(1995)。于右任先生書法選集:第三冊條幅對聯橫匹。台北市:中國標準草書學會。

 

 

 

前言:

 

在網路查詢時,找不到劉延濤先生為標準草千字文所寫的後序二,所以錄之以供有需要者參酌。分段之標題係個人所附,期使易讀爾!在此電腦化的時代,標準草書或許沒有作者所說節省時間、建設國家的的功效了。但其對於想學習草書者而言,真的是一本很方便的入門書,可以省下不少自行摸索的時間。看了此文,就可以了解當時選用標準草書千字文的原則,也可以了解到為何這本千字文和和周興嗣的千字文怎麼會有125個字不一樣。(標準草書千字文為何與其它版本不同,可點選看哪125個字不一樣)

 

 

 

標準草書後序二全文

 

標準草書,是中國文字史上劃時代的一大貢獻。

 

 

()標準草書的價值:

 

草書是最進步的文字,但是因為沒有標準,國人對於文字的書寫,不得已而用楷體。若將此兩千餘年的無數學人,對於使用楷書所浪費的時間作一統計,這個數字一定大得驚人;再說今後無窮之歲月與不可數量的學人用草書所節餘的時間作一統計,這個數字,當是難以想像!以此節餘的時間用於建設,則造福人群,又是多麼大的收獲!就是標準草書的價值。

 

()起用章草急救章:

 

我是民國22(1933)到監察院的。正值于右任先生成立標準草社,以我在學校時曾致力於文字學一科,命我參與其事。最初預備起用章草,因為章草是比較有標準的(所謂一字萬同,同即標準),章草現在最重要的作品是急就章。這也是當時教小學的「必須雜字」。這時于先生得到一本最好的本子太和館急就章,比松江本存字多而錯誤少。對於這個本子,曾用過不少的考證工夫。但是後來發覺「一字萬同」這個原則,章草也並不能謹守。當時的「必須雜字」,因為時代的演進,到了現在,很多的字都成為不「必須」的了。並且章草的有些寫法,實在不夠進步。有許多字,簡直不能算是草書,它是不能擔得先哲創造草書的使命的。

 

 

()研究二王法帖忙:

 

於是同仁的工作,另轉了一個方向,就是先從二王著手,先集一部最完整的二王法帖。在這個階段,大家的精力都集中在二王法帖的收集、比較、考證和釋文上邊。不久,問題又發生了,二王的字,美則美矣,但是有些地方忽略了實用。

 

()選字過程第三段:

 

就使用的方便論,後人也有後人的長處,尤其是到了董其昌,他是決不肯白費一點氣力的!因之我們的工作範圍又擴大了。這是我們選字過程中的第三階段。這才是于先生在自序中所說的:「字無論其為章為今為狂,人論其為隱為顯,物無論其為紙帛為磚石為竹木簡,惟期以眾人之所欣賞者,還供眾人之用。」

 

()標準草書千字文:

 

同時將選集的本子也換成千字文。當然千字文也有些過時的字,也有些簡單不須作草的字,也有些對於草法很少有啟發的字,這就我們在千字文舊本中間改換了一些字的原因。這樣以代表符號為經,以四原則易識、易寫、美麗、準確為緯,在于總工程師的指導與監督之下,樣品在25(1936)6月出世了。

 

 

()民主風度來選字:

 

當時選字的情形是這樣的:千字文中每一個字,古來書家的草法,只要我們能以看到,就把它鉤出來,然後再開會審查。審查時,先把不合於原則的汰去,再就合於原則的,選用最早的作者。如某一草法,董其昌有而米芾也有,則舍董而用米;米有而孫過庭也有,則舍米而用孫;同理,如二王也有,則舍孫而用二王。這表示對於創始人的敬意。當然也有例外,如某家字用得太多,而某家字用得太少或根本沒有時,則設法採用後者,殊使學人對於歷代作家都有認識的機會。或者前代的草法,太重美藝,未若後來之便利實用時,亦採用後者,因為標準草書之作,本來是為了實用的。但是,說來簡單,審查時的爭執,也常有不歡而散或累月時而不能解決的。這固然是于先生的民主風度所招致,然亦足見同仁工作的認真。現在追想起來,倒不免啞然失笑了!

 

()百衲本標準草書:

 

所以這部標準草書,選輯了各時代的作者,各區域的作者,它代表了中國一部草書史。讀標準草書,如置身園藝場,有得金像獎的蝴蝶蘭,也有營養豐富的柑橘,大眾們自己去欣賞和享受吧!

 

 

()拉丁化與標準化:

 

近代學者對於中國文字發展至某一階段後,未能走向字母的道路,認為是文化落和國家衰弱的原因,言下若不勝其慨歎者!這真的是惟一的原因嗎?腓尼基人傳播字母己經三千餘年了,而歐西各國的強盛是近百餘年的事。在此百餘年前的一個漫長的階段中,用字母文字的民族文化和國家狀況,都還遠不如我們,可見我們的文字,並不是致病的惟一原因,甚且根本不是原因。反之,這樣偉大的民族興國家,始終能以保持統一團結,我們的文字有著最大的功用!所以我們要想繼承歷史文化而發揚光大,我們的文字是決不能走國語羅馬字或拉丁化的道路!但是我們不能不對書寫的艱難有所改進,也就不能不推廣草書!更不能不推廣標準草書!

 

()于氏貢獻在草書:

 

自民元前15年葉爾愷督學陝西,譽于先生為西北奇才。50年來,國人對他的敬仰,與時俱增:稱先生為開國元勳,新聞前輩、革命詩人等等;但是我卻覺得先生偉大的貢獻,還是標準草書,這是利天下利萬世的!這種看法,也許世人不能完全同意,因為他老人家對於中華民族盡瘁的地方太多了。但是我先言之於先,以待時間的證明吧!

 

()提供藍圖齊努力:

 

這次印本,已竟是第八次修正本了。先生仍然很虛懷的說:「這只是一個藍圖,偉大的建築,還要國人共同努力呢!」42418,後學劉延濤敘於臺北。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rincipal212&aid=580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