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隸書因簡牘而產生
2012/08/14 21:53:41瀏覽213|回應0|推薦1

資料來源:陳吉安(2009)。筆法正源,p275-279。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一、金文長與簡牘扁:


1.
金文上的文字總體上是長方形和正方形。


2.
簡牘上的文字總體上是正方形和趨向扁方形的。


 

二、簡牘的使用使篆書演變為隸書:


長方形的字
(篆書,這裡主指金文)就是因為簡牘的使用而漸漸演變成了扁方形的字(隸書)的。


1.
簡牘的纖維是豎長的:


簡牘的竹質和木質纖維都是豎長的,在簡牘上用毛筆蘸墨汁寫長方形的字
(篆書)必然會模糊不清。改善的方法就強化字的橫向的筆畫。弱化字的豎向的筆畫。這樣,字就寫得扁了,長方形的字(篆畫)就漸漸演變成扁方形的字(隸書)了。


2.
在一片簡牘上寫更多的字:


一片簡牘只能寫一行字,為了能夠在一片簡牘上寫出更多的字,只好把字寫得扁一些,這樣長方形的字
(篆書)就漸漸演變成扁方形的字(隸書)了。


3.
新的簡牘有油性:


新的簡牘上有點油性,所以墨汁的附著力較差,特別是橫向筆畫的起筆和收筆。因此只能在強化字的橫向筆畫之同時,更加強橫向筆畫的起筆、收筆。強化起筆的結果就是導致隸書「蠶頭」的出現,強化橫向筆畫收尾的結果就是導致隸書「雁尾」的出現。

所以說,簡牘就是隸書的「物質基礎」,也可以說簡牘就是隸書起源、產生最根本、最直接的原因。


4.
隸書的成熟:


商周是隸書的萌芽,秦是隸書的發展,漢是隸書的成熟。春秋戰國教育平民化,文化人突然增加許多,漢字被大量運用,簡牘也被大量使用,這就推動了漢字扁方形狀的固定,也就是隸書的逐步成熟。


三、紙的使用使隸書演變成唐楷:


漢字在度過「簡牘大量使用」的「難關」後,當東漢紙被發明、魏晉紙被普及時,立即重新回到了原本「長方形」的形態。不僅如此,還因其經歷過「難關」的洗禮,而演變為更先進的形態
唐楷(這裡包括魏晉小楷)


四、隸變:


1.
兩路進行:


隸變不僅是由小篆到隸書的演變過程,還應包括由大篆直接進入到隸書
(不經過小篆)的過程。


2.
廣義的隸變:


應該包括由大篆、小篆直接進入草書、章草
(不經過隸變)的演變過程。


五、書同文:


1.
失敗:

秦始皇因為選擇華美難寫的小篆而沒有選擇己經流行且書寫更加簡易的秦隸作為書同文的標準文字,所以失敗了。


2.
成功:


真正做到了書同文的是漢代和漢隸。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rincipal212&aid=6712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