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2/05 12:56:23瀏覽3209|回應8|推薦17 | |
台灣「多元成家」的爭議,如今讓一些平日不太注意的信息,會自然的浮跳出來! 台灣能聽到的論述,都太淺薄了。或者應該說,台灣從來沒有論述的文化背景,只有各種反應! 反對者的無知與支持者的悲憤,是我們的習慣所見,卻始終遮住了「多元成家」這個議題,其實是極少數能通達對於生命歷程與人生價值,進行某些深度哲思的環節。 娛樂圈因為郭采潔反對多元成家的言論開始,引發不少風波至今。 我個人認為,這個社會議題其實非常獨特,所引發的深度效應與台灣年輕世代不同族群今後對峙的距離鮮明,說不定「不會比過往的『省籍情結』要低」! 主要因為除了法律制度,社會價值,「多元成家」議題深深騷動了「宗教信仰、人性本質」這些非常深邃的抉擇層面。 我詢問過身旁原本對郭采潔深具好感的同志朋友,如今沒有一位願意再支持她。 「TED」的演講一向非常「多元」!有好幾回談論「愛與腦神經」之類的演講。
如今在網路上每天看個四、五場!大約花上一個多小時,已經成為我透過網路每天讀報之餘,確定正式嵌入生活,並且認為可以一直到退休、終老的人生閱讀了! TED的各類演講中,一般比較少感性領域的主題。 這場七月上傳的演講,當然不是為了台灣的「多元成家」爭議。 但這場對於「愛的哲思」,卻讓我今天像是意外走入一片美麗花園般的一場遇見,並且在安靜的花朵與微風中思索。 「愛,究竟有沒有條件?」
這一場思考「愛」的這個抽象主題,在聽完這段演講之後,讓我心頭有許多無以言說的沈吟。 如此一場感性的演說,所觸及的面向卻極廣。安德魯 •索羅門以他身為同志、文學,及參與社會個案觀察的視角,在此之前接觸了許多美國社會中的極端例子。
在包括侏儒、唐氏症,甚至校園槍殺案的兇手家庭中,當事人尤其是父母,面對自己與眾不同的孩子和社會的目光,如何思考「愛」。 你還「愛」這些孩子嗎?如果整個社會都說,你的孩子不存在,最好。
社會的「相對價值」與個人的「主觀價值」碰撞,是所有社會邊緣族群的必經。
每個人都期待被接納與認同!但許多人終其一生,始終都得在「垂直傳遞」與「水平擴散」的無數碰撞中,無論父母或孩子,都要歷經許許多多「認同」與「抉擇」的難關。 「多元成家」議題,某方面來說,這是全球浪潮的自然來襲,促動台灣社會思考自己非常本質、非常深邃、非常人性、非常極端,即使任何宗教信仰被引述的型態與說詞,都無法遮蔽的一個有關「愛,有沒有條件?」的一念之擇。
不只涉及「同志」成家或婚姻,「這個社會需要『多元的愛』」,這是我非常認同演講中的關鍵點!
可一旦調動不同時代階段的社會價值,如今來看,都是難以想像的殘酷!事實上也就在幾十年前不到,我們對於社會邊緣人們竟是如此理直氣壯的殘酷到,寧可這些孩子生下來就讓他們死去,並且宣稱,這樣的父母沒有罪。
即使是著名的「時代雜誌」上,也曾經對於包括身障的病嬰,口中說著「愛」,卻無情的闡述,這個社會寧可不要他們存在。 「對於愛,我不接受那些施行減法卻聲稱愛,我只接受真正不斷增加的愛!」 安德魯在接觸許多社會極端個案的親子關係之後,反倒後來衷心的希望擁有自己的孩子。如今他在三個州的四個家庭裡共有五個小孩,家庭成員們,彼此愛著對方。 我自己更願意,將「愛」的主觀位置,套用在我所熟悉「慈悲」的客觀兩字。
「多元成家」的方案應該討論,但我更願意也認為更必要的,是邊緣族群所經歷的苦難,需要被愛與慈悲的深入理解。同體、同理、同苦的理解! 「愛,沒有條件」。這也是我聽過包括TED在內,各種感性主題的演講中,最嚴密、優雅,而成功的一場!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