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1/12 14:28:30瀏覽2558|回應8|推薦22 | |
回到台灣桃園機場第一件事,一邊等行李,電話先殺過去問南部好友,喂!這次「選舉賭盤」開的怎樣? 很奇妙的是,儘管這次藍綠支持率拉近、選情混沌,概念上應該非常適合「賭一把」!但這次不知為何,整個參與選舉賭盤的資金流,相對於過去來說非常低! 「大環境不景氣,還是有影響啦!」電話中好友語氣含糊,我罵他你是在含滷蛋喔,他淡淡的解釋著,「這次選舉,從頭一路冷到尾是真。馬英九或蔡英文都不好玩,錢『壓』他們,沒有爽快感!」 問他這次選舉賭盤的規模,大約是過去的幾成?朋友坦白說,「六成都不到!感覺好像是『在澎湖選總統』~」 「這次選舉其實很無聊啦!」朋友的口氣無奈,問我說:「選後要不要抽空下南部來?一起來去唱卡拉OK?」 當然,所有人都還是無比關心週六投票選舉,總統最終會「由誰選上」! 從概念推理上,2012年大選背後牽涉到整個「台灣政黨輪替與否、兩岸為主的政治經貿政策銜接與否,以及整個所謂台灣命運與發展的軸線與動向」,都將有所衝擊與改變。但社會大眾對這次選舉內心的「熱度」乃至「焦慮感」,卻很明顯沒有在現實的場景中,被反應出來或被大做文章! 即使是候選人造勢車隊經過,依然鑼鼓聲滿街敲響、鞭炮沿路點放、廣播聲淒切的吼叫,除非是候選人真的走到門口或自己眼前,那再過去握握手、對看幾眼,這樣感覺還算挺不錯的。否則,這一切感覺根本都是別人家的事了! 選情的清冷,這究竟是台灣社會對選舉的「成熟度」已經到達穩定飽和?或者其實是這次領銜的三黨總統候選人本身的性格特質所致,帶來最終冷調的選情呢? 在台灣,人們大多還是透過媒體,在注意著選情。人們其實看到的是: 馬英九自己與幕僚,並不是懂得或有意願利用頻繁的造勢活動,去刻意「澆燙社會人心」,再怎麼攻擊對手也都還是「提出批判議題,口氣用詞兇一點」而已;反倒是周美青的魅力,成為藍營唯一的熱浪四射。 在此同時,蔡英文本身再怎麼從高堂走下階層,並且在各地造勢活動中舉臂大聲頻問「好不好啊」,顯然還是少了綠營內部傳統的「悲情與煽情」氣氛,去攪動一種誓師團結、打倒國民黨的「讓他們死」的湧動情緒。 至於宋楚瑜,藍營總體乃至橘營內部本身釋放出各種棄保效應,使得他話鋒更顯內心情緒無奈。面對最終必然要面臨「棄保」的無情洗禮,對照著宋楚瑜最初宣布參選當時一身的堅定神情,還是足以讓人百感交集。 於是話說回來,選前最後衝刺這兩天,全台灣的選民還會、或還能「看到什麼」呢?應該沒有了吧! 台灣街頭哪裡又打來「兩顆子彈」或者對岸有人按錯鈕射來導彈?誰不小心心肌梗塞或中風?誰造勢途中車禍或摔一跤?誰被爆料有秘密情人或生了孩子?誰家帳戶裡又多出三千萬且農地又蓋上豪宅出租?以上這些,應該幾乎都不可能發生了! 於是,這場總統大選,我們最終,還能看到什麼呢? 嚴格來說,選戰最終,如今只剩下:藍營支持者中是「棄馬」或「棄宋」?中間選民最終是「棄蔡」或「棄馬」?而這次2012年總統大選的最後倒數這幾天,毫無疑問正在進入選民「內心棄保與否」的最後關鍵時刻! 但這也意味著,整個選舉的大能量狀態,進入選民個體分別的碎片意識中去影響與成形;而選民透過媒體的各種報導,在內心進行最後的投票確認。 於是,縱使包括李遠哲等人,在選前不出人意外的又表態要支持誰;南方朔及媒體名嘴們,也分別在電視上或報端文章中清楚表態各自的支持對象。 但這些如今卻也只能產生極其微薄,如蚊子振翅的影響力,而無法再像過去一般,集結成一種社會勢力或輿論風潮。 台灣選舉情勢的變化,每年都可以看到一些獨有的特色;比如今年這屆出現的是「混搭風」!與過去「藍綠陣營對峙、候選人性格對比鮮明、選戰手段你死我活」的情勢不同的是:綠營支持者也無法否認馬英九「廉潔、是好人」,藍營支持者也無法推翻蔡英文「理性、不激進」。 這種「選舉光譜」的藍綠色階,重疊混和出的感受非常高,無法鮮明的產生概念的撞擊或對比;而某方面,這也就使得宋楚瑜的橘色系,成為影響選情結果的一種潛在的主色調,並且是和藍綠同樣產生衝突的唯一對象了! 然而,宋楚瑜當時決定鮮明出位的這股橘色勢力,究竟是一種「日出」或「日落」的顏色,如今越是到了選前衝刺的最後關鍵,越發可以有明確的定論了! 「所以,你自己這次要投誰?」電話裡我還是忍不住,故做不經意的問了一下這位南部基層的「選舉賭盤觀察家」老友。 「你是說投『錢』?還是投『票』?」他毫不遲疑的回酸了我一句,「政治人物能信喔?屎,也能吃!」...「唉呀,搞政治的人都一樣啦,之後想要不搞『臭』或不搞『爛』,那是不可能的代誌啦!」 身為一位地下政治金流的「操盤手」,當時在過去任何中央或地方選舉,曾經都需要他這種人脈八面玲瓏的角色,來操控支配各種滿溢四流的「選戰經費」去獵取選票;「助選」,曾經是他每年唯一的工作與極大的「收入來源」。 如今的選舉,無論藍綠陣營的「選舉預算」與「實質花銷」每況愈下,「黑、金」的影響力相對都黯淡,地方上原本呼風喚雨的人們許多只能進入政治選舉的「地下金流」;地方派系失去了資源與舞台,某方面也讓台灣基層政治,從中央開始一路下來,逐漸失去以往的活力。 嚴格來說,真不知這是台灣民主選舉多年下來的一種經驗與貢獻?或者同時也是一種冷卻與低迷?這些年來回揉捏壓出了台灣民眾的政治態度與投票意向。 「選後我找時間下高雄去,那你還是要唱你拿手的那首『鑼聲若響』,貢獻給我來聽一下!」 掛電話前我慎重的提出這般需求,那是因為我對於這位好友的「菸酒嗓」獨具的滄桑歌喉,多年來一向很癡迷。忍不住我先開口,用台語歌的轉音導唱,來了句「....鑼‧聲‧那‧響.....鑼聲若響,都抹離開.....」 我賊笑的把歌聲的最後一個「君」字緊急收起,「喂!星期六投票,你猜猜看,『鑼聲若響,就會離開』誰?」 「離開『馬』..!.離開『蔡』..!.離開『宋』...!」如同唱片跳針,我反覆的吟唱著最後一句關鍵字,套套老友的口風。 「你去死死咧啦!」他全然無情的掛上電話。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