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1/15 02:01:29瀏覽6779|回應5|推薦20 | |
嚴格來說,民進黨這次敗選,卻仍取得超過45%的全島選民支持率,這顯示綠營無論採取任何政治訴求,依然具備一定基層民意的「續航」實力! 蔡英文在敗選後,選擇在國際聯合記者會中立刻宣布「辭去黨主席」,扛起了所有的敗選責任;這是一種政治權力上的「自刎」。 不過這也使得此次民進黨在大選中,可以視為因為配合蔡英文個人風格採取的「溫和路線」而敗選之後;特別是蔡英文辭去黨主席之後的民進黨,內部是否會重拾「激烈抗爭的、族群分化的、省籍情結的」舊有路線,將非常值得注意! 相對於國民黨已經穩固的高舉「兩岸路線」,並且贏得台灣民眾的選票認同;民進黨的兩大弱點是:一方面缺乏在「兩岸議題」擁有強力論述或批判的舞台;另方面在「經濟貿易、民生建設」方面也不見得能提出任何結構性的改善主張。 因此,民進黨除了繼續在立法院中在野身份「制衡、反對」國民黨之外,民進黨本身的「意識型態」與「政治路線」應該如何重新的定位與實踐呢? 猶記得2008年台灣大選時,因為陳水扁的貪腐陰影,民進黨「謝蘇配」在全台灣社會當時的痛心與失望中徹底大敗,之後整個民進黨中央幾乎陷入「破碎瓦解」的狀態。 幾位民進黨的「天王、天后」在當時噤若寒蟬、無不黯然,基層也士氣不振;這卻也造就後來蔡英文能從黨內逐步出線,在並非蔡英文自身初衷的大環境推波助瀾之下,蔡英文最終成為民進黨主席,乃至在2012年參選,與馬英九對決。 蔡英文,並不是「傳統民進黨」來自草根街頭,或派系硝戰出身的政治人物。相對於她深具理性冷靜的性格,不擅長煽動群眾情緒,這都使得原本習慣激烈訴求於本土抗爭路線、省籍族群手段的民進黨內部派系勢力,受到不小壓抑。 如今蔡英文斷然在敗選後,正式辭去了民進黨黨主席,以她的個性應該也不會戀棧後續檯面下的黨內權力操控,於是: 民進黨接下來,將會是由誰繼續接班?今後繼續在野的角色中,哪一股政治的策略、思路與風格,將會成為民進黨下一階段的新路線?至今並沒有可以明確掌握的蛛絲馬跡 目前眼下民進黨內「中生代與比較能理性訴求」的政治人物,基本上都相對缺乏實質的政治地位或社會資源。民進黨內若要在今後四年繼續採取「蔡英文路線」,機會並不大! 台灣政治領域運作的現實,需要「人」與「錢」!一旦欠缺「執政資源」,除了透過自身強大的社會聲望之外,很難有較具系統性的整合與擴散實力。 民進黨當今的中間路線份子,幾乎鮮少聽聞具有「企業金主」的支持(莫忘阿扁也是由「長榮」張榮發最初的扶持~);大多來自法政背景思路,比較欠缺金融財經的專業背景或淵源。 在此同時,民進黨老一輩的「基本教義(獨)派」相對擁有更多海內外的資源連結,多年來可以由此進行或擺平黨內的派系運作整合。 而這次民進黨「理性溫和」的路線輸了!民進黨大老們當然不會從此沈默。除非今能後出現某一位「明星級的人物」,不只在綠營基層的聲望夠強大,並且是足以抑制獨派激烈訴求的「新共主」,否則民進黨近幾年相對溫和、理性在野問政的風格開始產生質變,將會難以避免! 期待民進黨的整個政治思路,能夠在敗選後「偏向中間路線」,無異緣木求魚。 這是一種民主政治立場與訴求的「必然鐘擺」!特別是當馬英九領政的國民黨,連任今後必然更毫無顧忌的,採取各種從中間到偏右的主政路線;民進黨揮灑的政治議題將受到擠壓!而兩岸交流的大趨勢又無法迴避! 除非民進黨的「運勢」最終確如親民黨、新黨一般,被排擠到邊緣而泡沫;否則鮮明的訴求與士氣的重振之必要,必然將在今後某個國民黨施政或兩岸摩擦的衝突點上,重新啟動民進黨蓄積的反動勢力! 選後的民進黨,只剩下那45%的支持率數字,以及內部破碎的權力結構了。 誰會是下一個被台灣政治潮浪所推出的「另一位」如同蔡英文四年前的角色,來為民進黨重新「收拾舊河山」? 這將值得兩岸所有觀察者,繼續密切注意。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