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9/13 01:53:24瀏覽2502|回應5|推薦36 | |
終於等到周一的中秋夜,凌晨一點,北台灣終於徹底雲開月明的時刻~ 但週二要上班,大部分人們都已經入睡。 台灣長年都是在「中秋節當天」放假;放假的重點有點弔詭,似乎是在白天,而從不是為了主角的「明月」。 於是,很多人在還沒中秋入夜,原本應該就著月夜的團圓飯或熱鬧烤肉之前,便與親人道別,趕路啟程。 每個老家父母親人的中秋夜,都是在「一路小心」的叮嚀中展開。 絕大部分遊子們的入夜望月,也都習慣是在「離開的路途中」,看著明月,想念剛分開的家人。 包括香港在內的其他華人地區,包括唐人街市及東南亞,大多是在「中秋夜的隔日」放假。 至於在中秋節當天,機關行號則是會提前下班,讓員工回家團圓賞月。 中國人一整年的節日文化當中,除了過年闔家圍爐,最具親情意味深濃的就是中秋夜了! 而台灣的這種節日安排等同「中秋拆散」!雖然這使得大部分人們必須要規律睡覺上班,而確實錯過了一整年當中的夜晚的最美的明月。 但或許也卻是因為這種恰好的無情切離,讓人們即使相隔不遠,也被迫要感受「三百公里共嬋娟」的思念之美。 整座島嶼所有城市的距離都是「駕駛距離」(Driving Distance),嚴格來說等同相鄰隔壁不遠。 而這也或許讓我對這般假日安排,徹底是每一回月光美景錯過,倒也無話可說。 在台灣的土地上仰望明月,有一種難以言說的幸福。 才近傍晚,路旁樓邊總是開始有人聚集,整理圍爐起火,食物香味與談笑一樣濃烈。 我自己的中秋夜,卻始終是另一番滋味。 所有我人生經歷過的中秋之夜,所有在不同地域時空仰望天際的時刻一如今晚,都依然清晰在我眼前。 2002年,從法蘭克福回程的飛機上,打開機窗;2004年,在杭州西湖的扁舟搖槳中,驀地起身;2005年,在敦煌絲路剛過玉門關,下車小解;2007年,在京都初秋雨後微涼的鴨江旁,眺望東山;以及,每一回中秋夜在故鄉花蓮海邊回望青春來時,淡然無語。 儘管所有人生感覺著幸福與孤寂,都在同一剎那的心境中,真相也都如同片片月光灑落;但那金色的光芒在眼前,卻一如來回的草浪潮汐,迷惑與呼吸同樣無法停止,終究只有在安然闔上眼的瞬間,才得最終永恆的安歇。 在此之前,你我都必須無止盡的,原地旋動或盲目追逐,直到故事章節來到真正決定盤腿坐下與否的那一刻。 所以,或許我們終究無法徹底的融入那片純淨無瑕的月光瀑布之中。 只有月光的溫暖適中,能讓人沐浴其下;但不料我們卻都只能圍繞或徘徊於明月周遭,成為那不止的雲或風。 無垠的天空如同無盡的人海,在所有齊頭趕路或各自飄零的人生旅程中,我們都只能這麼理所當然的隔著車窗、站在陽台上,或翻轉完烤肉之後,就這麼下意識的側身仰望片刻,並且是無以言喻的,如寐如醒的,感受著自己疊影難分的幸福與孤寂。 於是,我在此刻凌晨,當2011年的明月於夜空的中天,我在陽台上,想起一首歌。 「我是一片雲」~ 這是我的一片真實領悟,儘管無奈的成分尚未去除,但依然足以獻給無盡黑夜最深處的,那一片永恆的明月之光。 最終獻上,給那光芒彼岸的最終,那些遍法界如月光流洩、永恆綻現的諸如來覺有情。 |
|
( 時事評論|雜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