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6/05 23:57:33瀏覽3062|回應4|推薦32 | |
昨晚,在後陽台,把向著西曬排著一整排的天珠,拿到水龍頭下清洗。 我在2005年到北京之前,把這些跟著我生活、念經、修行十多年的天珠「放生」。 一如我自己開始的天涯跋涉,這些天珠們也突然遠離薰香莊嚴的佛堂,被我排在陽台邊上,接受大自然的風吹日曬雨淋。 畢竟我無法帶著所有的天珠,一缸子趴趴走! 那就讓我設計這種,足以讓彼此分別經歷著,卻是同樣「驛馬星動」調性的人生情境吧! 倘若有某個真正見識過我人生「所有面容」的傢伙,大概只有這批「天珠」了! 人在獨處時,千萬的善惡思緒如江河奔流,外人畢竟難測。 我的天珠們,陪伴我從年輕到青壯的歲月實況。 事實上,藏傳佛教修行裡的天珠,以及市面上那種雕花、強調磁場靈感的天珠,都不是我看待天珠的方式。 我也沒有刻意想買,也對什麼「幾眼」的高價天珠全沒興趣。 我連天珠,都喜歡交「新朋友」! 那是大約在1994年,當時學佛最為傾心投入時,即使秋天回花蓮老家準備去海邊看海,仍然可以一眼瞥見對街正在專賣「過氣飾品」的地攤,我一念轉身來到地攤上,無意識的尋伺著一種超過言說的召喚。 然後,就在地上的各種雜貨中,突然千百度「眾裡尋他」一眼看見一顆大珠子! 大約在一年之內,就那麼一陣子陸續在不同地方,遇上了各種天珠。 最特別的,是在環島時逛嘉義的夜市,一位西裝筆挺的中年人,手上拿了三串天珠,堅持非要我買其中一串不可! 天珠大多是瑪瑙系的。如今我有火珠、龍珠、龍宮舍利、金剛舍利等等,不一而足。 佛教的「念珠」,其實是一種修行的助器。 主要幫助讓「心」能先轉移著力在一處,逐漸馴服自己猴跳的意志,也隨之安定下來。 但我向來把天珠,作為「朋友或寵物」。 因為這些天珠,都是路上遇到的! 然後人生有一陣子,天珠結伴在我的腕間,或在胸前,成為一種相互的提醒與助力。 坦白說,我也無法形容,為何我對天珠們具備一種「意識的辨識」。 天珠們有的如獵犬剛猛,有的如湖水深沈。有時會逐漸放熱,有時會散著清涼。 天珠所具備如同水晶一般的礦物波長與震動,慢慢的「相處久了」,便能逐步調整天珠與自己意識的波動同步。 算算我的天珠們,陪我度過無數的早晚課修行,以及某些寺院的共修法會時。 重新將它們洗淨,安放在書架格子裡的觀音像前。 不知怎的,整個家裡,確實感覺明亮起來。 也不知是我很開心,或者它們很開心;重要的是,我開始打掃整理房子,並且一邊從iTunes裡,播放我的佛曲超級精選。 然後,有一些「狀態」的「透明資料庫」似乎回來了! 那是當年在TVBS負責晨間新聞時段,公私時間充裕,我每天以接近八小時閱讀大藏經各部,整整將近四年時光。 每天早晚持誦楞嚴咒與拜佛,假日除了進行跨經典展讀的比對思考,就是去各地的正信寺院走走。 以一種非常「典型學佛者」的狀態,過了六年來低調穩定的台北生活。 直到2000年我加入鳳凰衛視,開始負責籌設台灣分公司,才又從此重新旋入日夜身心忙碌的現實角色之中。 不知怎的,應該是因為天珠的場域與佛曲吟頌的緣故吧! 那些與學佛有關的十多年歲月,以及之中所有自己的感悟與領略,如今突然都歷歷在目的提供到自己眼前,並且再度以此刻人生更甚的「成熟與了然」來自我凝視。 我想,這些年出沒在不同的國度、文化與人心中沈浮歷劫,我應該初步「無畏、無惑」了! 我始終相信,一個人若能形成或找到自己某種「信仰」,並且從當中去學習調節自我,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當年,我從佛教經典開始閱讀,透過經典中的紀錄文字,去模擬還原並聆聽當時佛陀的各種開示。 我的學習空間,從家中自己的佛堂開始。一度我整個家的所有角落,全都幾乎變成道場的氣氛擺設無異。 然後,當我領悟到這整個人生以及所對映的這個幻夢世界,我認為我確實應該要好好見識這片苦難與幸福的地球:所謂釋迦牟尼的娑婆佛土。這裡可是充滿著,各種播送慈悲與智慧的粲然過程。 於是2005年初,我在走完「絲路」之後,決定放下自己對於「安定」的執著,打破人生的自我空間,向著天涯各種值得的機會奔去! 天珠們的波長震動如同回放的電影,一直讓我清楚看著,當年如此虔誠於形貌的自己:一切依照佛經的標準,萬分嚴謹的生活與修行著。 而後來這些年在海外的旅行與工作,重新以華麗的綾羅面容為掩護,一村一鎮的暗自唸誦與托缽。 因為路走得更遠了,記憶的焦距一時之間難以對準。 所幸當年的千般善根,因為天珠們而留住了虔誠的伏藏。 而在這麼一個轉身回眸之際,瞬間投影出那當時字字句句,堆讀而成的領悟之丘。 讓我回到這昔日的丘上,小坐在彼時的莊嚴樹下乘涼片刻,展望過去今昔。 今朝猶然三門外,恍然距西千萬程。 我摯愛的天珠們,我當年借放在你們那兒的「誓言」,還有打開今生來時路的「鑰匙」,你們都繼續收好了,是吧! |
|
( 心情隨筆|男女話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