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溫泉池畔的東台灣選舉側記
2009/12/06 12:37:09瀏覽2380|回應5|推薦12
週末選舉投票日,我到宜蘭礁溪「閉上眼睛、泡著溫泉」,觀察選情。
政治爭鬥到了最後投票,是「最赤裸的結果」。想想,還有什麼比泡裸湯,更適合去參悟那紛紛擾擾的「政治三昧」的所在?
冬日前來礁溪的遊客甚多,公共浴室外「溫泉季」的沿街小販十分熱鬧。但溫泉浴室內,幾乎都是當地泡湯的熟客老饕,大家安靜洗浴一如往常。
「你看誰會凍蒜?」流泉沖浸的熱氣中,終於有人開口。
被問的人沒有立即答話。周遭一陣靜默之後,這位老先生才從水面上安然的冒出一句。
「誰凍蒜攏同款啦!咱台灣的選舉結果,攏是乎政治人物一個教訓。」


這次全台灣幾個備受矚目,被譽為「藍綠對決」或政治版圖變化指標的縣市,最後選局的結果,其實並不讓外界意外。
我所關心的東台灣故鄉花蓮由傅崑萁高票當選,宜蘭呂國華敗選,台東黃健庭險勝。
東台灣歷來的地方政治變化,嚴格來說不似台灣西部的派系複雜。東部地方候選人以及背後支持實力如何,地方民眾也大多在自身「人際耳聞」中知之甚詳。
比如在花蓮,縣長謝深山一味力挺張志明,在網路評論中引起許多「台北人、外地人」的批判與不解。昨晚選完,我看到好幾篇大罵謝深山的文章。
事實上,花蓮人大多知道,即將兩屆卸任且少與中央往來的謝深山,早在試圖培植他兒子在花蓮地方上的政治勢力,但他兒子太年輕也起步太晚,因此他必須想辦法找人「延續他此刻的政治影響力與主導性」;而張志明的重責大任也在此。
「謝深山究竟為了什麼,與黨中央過不去?」,答案是:「任誰不是為了自己孩子的未來機會,敢與天下為敵?」
當然。謝深山早就是老狐狸等級的政治人物了!前陣子總是對外絕口不多說半句,如今張志明一確定敗選,他不就連夜趕緊對外發言,質問國民黨中央,他「哪裡有任何違反黨紀規定」?


這回地方選舉結果,都被說成「藍綠對決」、「馬英九光環失靈」、「民進黨重現生機」。
但從溫泉池畔所親身感受的政治溫度,地方上所看待花蓮謝深山(張志明)的選舉結果,不就是一場意料中「父親努力卻失敗」的「溫馨的悲劇」嗎?
這場溫馨悲劇昨晚在花蓮的另一個角落,當時宣布敗選的國民黨提名人杜麗華,她黯然的說完今後「相夫教子,給丈夫養了」便轉身離開的場景中,有著同樣的微妙悲憐。
選舉的票數結果,往往不是晴天霹靂,而是一舀溫泉從頭淋下的冷暖自知。
而在此同時,作為同樣想要延續且連任政治生涯的宜蘭呂國華,選舉結果「一如他所擔心的失利」了,那又是何種劇碼呢?


這處礁溪「湯圍溝」的純男性公共溫泉浴池,幾位明顯看來是台北人來泡溫泉的傢伙,在池邊一舀水,便骴牙咧嘴的皺著臉,嫌溫泉水太燙了。
但我正泡在溫泉中的渾身舒暢爽快,卻頗能讓人體會,那種渾身上下浸泡在「權力與支配」的滋味,即使只是個台灣的地方縣市長,也是多麼讓人無法起身放下呢!
呂國華四年前當選之後,宜蘭縣政如何「去綠顯藍」成為他的大難題。
陳定南、游錫堃幾位前任民進黨菁英人物的視野與魄力所造就的宜蘭,縣政特色與建設光彩奪目!而這也正顯得呂國華破碎且不具結構的後繼施政結果,尤其是不知哪個應該拖到溫泉去溺斃的幕僚,蠢到竟然建議停辦早成宜蘭文化口碑的「童玩節」,成為呂國華最大的割喉敗筆!
過去每回來到礁溪泡溫泉,聽著身旁這些地方「老公仔標」,一邊洗浴一邊評論縣政建設的內容,幾乎可以清楚描繪出,呂國華整個施政能力如何模糊而下墜的動線。
地方縣政從來不是中央施政般複雜,但倘若地方施政屢屢讓民眾充滿疑惑與爭議,這必然是執政者自身視野與能力的問題了。


宜蘭礁溪有好幾處溫泉,外地人選擇四處林立的大小飯店旅館,當地人則毫無疑問選擇真正從農地底「原汁原湯」冒出的,不起眼的公共溫泉來泡湯洗浴。
這也就是為何無論兩黨天王們如何投入站台掃街,媒體如何拉大藍綠衝突性與可看性,但這自始至終的一場「地方選舉」,地方民眾走進投票所,準備圈選投票的當下,最後一眼看著選票上的幾個「大頭照」,心中所想的,是什麼呢?
之前我正準備泡溫泉,在旁邊一邊脫衣服時,一邊接通響起的電話。我媽來電,說她投完票了!她說她投給傅崑萁。
問她問什麼投他呢?「否則要投誰?」我媽反問我一句。
「杜麗華或張志明對花蓮做了什麼,政見誰會信?國民黨這幾年又在花蓮真正做了什麼,有嗎?」我媽的邏輯很簡單,語氣熱度直率幾乎如同冒煙的溫泉,「傅崑萁這幾年至少做的事,我看到了啦!也真正感受得到啊!就這樣。」
其實這不就是台灣「地方政治」的實證邏輯!只有真正「拳拳到肉」作為,讓民眾看見的施政努力,而不是那些藍綠政治意識的高調,或者衝突抹黑的手段,才是民眾拿起圈章按下印泥,準備圈選的最後一刻,浮現在心頭的關鍵吧!


從昨晚看完選舉結果,泡完溫泉回到台北,我發現各家媒體幾乎都沒有報導那相較之下,小小的「花蓮市長」的選舉結果。
原任吉安鄉長的民進黨候選人田智宣,以900票不到的些微差距,擊敗國民黨提名人選;這是最讓一般關心花蓮選情真正驚訝的結果。
也就是說,花蓮縣與花蓮市,「國民黨徹徹底底的失敗」,到了極致!
原本分屬藍綠陣營的傅崑萁與田智宣,眾所皆知他們交情一直不錯;謝深山身為縣長排擠自成山頭的傅崑萁與不同政黨的田智宣,傅崑萁所爭取的不少建設經費,反倒對田智宣慷慨解囊。
田智宣這號人物,在花蓮也是特立獨行的民進黨籍,向來不穿綠色,而自穿「紫色」的競選色調,並且過去他在重大節日堅持必須「升國旗」而著稱,也沒有親人圈地或包工程的私下動作傳聞。
我不認識田智宣,但他在任吉安鄉長時備受稱讚的是,他將一個「櫻桃小鄉」用大視野來規劃建設。這讓人想起當初民進黨主政的「宜蘭」。
上次我回花蓮陪我媽到吉安鄉山邊一處「單車溪畔步道」散步。面對貫穿的綠野、蓊鬱的路樹,動線經過的水車、荷花池,以及沿途清楚的標示、生態解說,我感覺恍若到了日本或歐洲,令我瞪大眼睛不可置信。
當時我媽就說,「如果他下一步選市長,應該會當選!」
果然,一向被視為「馬英九粉絲」而藍皮藍骨的我老媽,連同許多藍營的「中間選民」一般,選擇了一位「真正在地方上做事,累積了真正建設口碑的候選人」!他們再也不去管,這些人究竟是隸屬「誰的陣營、誰的提名、誰在陪同掃街,乃至誰幫忙開的政治支票」了!


民情一向單純的東台灣,無論宜蘭或花蓮,果真在地方民眾的政治抉擇上,與那大山大海的遼闊景色一般,容攝著民心難測的風雲變化。
所有一廂情願推理著,或者想要操控地方民意的「中央政治人物」,在真實的選舉結果對照下,無論他們的說詞與解釋如何,都顯得如此無知與微渺。
如同男人常見的溫泉浴池畔,一名練就渾身肌肉滿眼睥睨神情的傲慢壯漢,到此卸下所有衣著,而那池中老神在在各自胖瘦低調無語的眾男人們,目光稍微略掃一下這自視甚甚的傢伙的「重點部位」,喔~真相不過爾爾啊!
我的故鄉花蓮,無論當選的候選人,乃至最終抉擇的選民,如今對於全台灣被視為唯一且理所當然的「政黨思路」的選舉,給它從裡到外來個「徹底叛逆」!那真正赤裸且坦率無遮的民意力量,如此雄偉,讓我實在同感無比光榮呢!
至於我摯愛的溫泉老巢宜蘭,此地民眾放棄了讓他們感到疑惑「政治支票」的執政者,選擇了讓他們能延續地方文化精神「榮耀與情感」的對象。那讓人懷念不已的童玩節,想必可以真正恢復了呢!還會有什麼比那泡得滿身舒暢之後,又全然可以玩心大起的「溫泉+童玩」的宜蘭,還要更迷人的地方呢?

( 時事評論雜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owerecho&aid=3562873

 回應文章

DrComposting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您這文
2009/12/07 08:52

說的好,地方選舉,本就該著重在地方的建設及願景,何必一定要升高到政黨對決及族群國家的層次?

地方政治,人民當然也該選人不選黨。


戎撫天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底層的觀察
2009/12/07 05:23
有原創性觀點,值得深思。

黃郁棋(灰狼)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回樓下
2009/12/07 03:00
回樓下:
 
  政府是提供國家文化建設的軸心,不應是投資獲利的財團。若要云虧本,文建會提倡一堆文化活動豈非虧死了?政府舉辦一個具有指標性意義的活動卻虧本,應當考慮的是如何改善行銷方式以及節省經費,用更有效率的方式營運,而非關店了事。
 
  給大馬路開路燈也很貴呀!反正汽車機車都有車頭燈車尾燈,不開也省錢。修築柏油路、重新上線也要錢呀!反正雙黃線到最後也只是參考,不畫也省下一筆經費。是這樣的嗎?不是吧。若一個國家把文化建設視為次等重要而可以犧牲的一環,那這個國家怎麼可能有一天成為先進的國家呢?

蘇信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呂國華停辦童玩節是不得已的措施!
2009/12/07 00:39

呂國華停辦童玩節是不得已的措施!

由游錫堃所創辦的童玩節不諱言是一個很好的措施,

但每件事都會由盛而衰,

就是因為童玩節太成功了,所以全台灣類似的活動多到不可勝數,

在五年前就已經開始虧損,

尤其是宜蘭的前三任縣長如同蘇貞昌一樣給周鍚緯留下一屁股的債,

宜蘭縣的經常債高達一百八十億以上,

宜蘭縣確實不能再為這個虛無的"宜蘭精神"再背上債務!

這就是為什麼呂國華會忍痛停辦童玩節的原因!

PS:我等著看林聰賢怎樣救活"童玩節"!


黃郁棋(灰狼)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傅焜萁
2009/12/06 14:38
  傅焜萁從幾年前就開始出入在花蓮的紅白包場合,向花蓮地方紮根紮的很深,所以這次會選上其實一點也不意外。另外,不希望傅焜萁選上的多半是外地到花蓮的學子或是暫居人,認為傅希望的花蓮,是更商業化的花蓮,這破壞了花蓮的美景與自然環境,商業化後,觀光客也不來了。
 
  我在花蓮念第四年書了,深深感受到「自然環境對多數當地人而言根本不重要」,花蓮人(包括原住民)其實不少人根本不愛護自然環境,垃圾隨處都是,木瓜溪上游攔砂壩攔下來的都是垃圾。只不過花蓮腹地大,人少,所以好山好水「看似」保留了下來,其實不然。當地人不重視自然環境有可能是因為看了三四十年「早就膩啦!」還不如碗裏多添個雞腿比較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