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8/18 11:14:34瀏覽1877|回應4|推薦25 | |
應該要一起幫忙思考,如何與災民們一起重建家園了! 「八八災情」之後的重建如此百廢待興,其實從許多國際NGO的救災重建經驗中,關鍵是在「孩子們」! 過去的重建經驗中,「孩子們的安置與教育」如果能夠完整順利,災民們心境上的壓力或不滿,幾乎便能舒緩一半。 於是我想起上個月我和鄭瑞城老師見面,臨別握手的那一刻。 此刻若是身為教育部長的鄭瑞城,能夠對災區的所有孩子們,盡其可能的伸出如同「媽媽的溫暖手心」,那該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 而這次災情中,教育部提出的調查統計數字算是快的,總計有「31所國中、小學無法在9月份順利開學;而即使道路全部搶通,也還有21個學校無法使用」。 因此,眼前教育部預定計畫採行的措施,是讓災區學生能「依親入學」,或是接受幫助「到外縣市就學」;而向來很關心小朋友事務的台北縣長周錫瑋,也首先豪氣的提出了台北縣支援就學的各項補助計畫。 這個方向基本是正確的!不過以過去「九二一」的教育重建經驗,這個概念在實際施行上,也必須要「更細膩一些」才行。 遷移孩子的「生活、教育」空間,茲事如此體大,並不是像搬遷「家具、小動物」一般簡單。 受災的孩子們所飽受的生死驚嚇有許多層次!倘若歷經的是「失去家人」卻倖存,苦痛是最嚴重的,此外從「失去同學」「失去家園」「失去學校、老師」,乃至因為繼續受教育的緣故,可能必須與家人暫時分離等等;這些,都不是教育部從公務與學校體系,廣泛進行「登記調度」,就可以弄清楚的。 以日本對於災難後的「教育復原」累積下來的經驗,基本上有很高的比例,會仰仗「民間動員的協助」,甚至以民間力量為主體! 日本對於災後教育重建,標準程序幾乎都是以「學校老師+家長+民間輔導義工」三者為籌畫核心,公務單位會儘快推出「單一事權窗口」,負責籌集因應的協調人力,以及支付的經費。 最特別的是,日本教育部門與民間NGO機構,經常發起「短期照護家庭」的活動!由民間機構來協助評估寄養家庭的資格,而教育部門甚至可以直接將補助預算,補助到這些短期照護家庭的實際應用上,讓救助資源落實到「孩子身上」這個終極環節。 這個經驗的模式中,主要在於動員所謂的「民間復原力」! 政府做得再多,也無法讓災民復原!因此,只有驅動民間持續的愛心(而不是只會叫人捐錢),讓所有對於災區孩子們幫助力量,能不間斷的產生並形成出一種替代「學校、家庭」的兩大基本功能。 特別是災難的現場一切,畢竟有時還是會觸景傷情,甚至造成後來嚴重且影響孩子人格的「創傷記憶」;但若要就此遠離家園或親人,長期到外地就讀,也同樣會陷入適應不良的矛盾! 因此,日本這種作法的可貴之處,若不是集中以「班上老師、原班原教」為首要考量,便是想辦法創造出一種如同「夏令營、交換學生」的「寄宿家庭」學習環境,讓災區的孩子們能放鬆情緒適應。 我相信這裡有一些適用共通的智慧,應該有許多值得參考之處! 我也相信,台灣那麼多的善心人士當中,也一定有相當的比例,願意提供良好的生活就學環境,好好照顧一位來自「災區孩子」半年或一年以上才是! 而無論教育部接下來打算怎麼主導進行,最重要的還是,從教育部中央單位到地方教育局處,都應該是「忙著到處協調」,而不是坐在衙門裡「等著災民上門」! 過去「九二一」的例子最糟糕也最讓人詬病的是,災區有許多許多熱心的老師、家長或民間組織,必須在救災重建的過程中,忙著「到處找聯絡窗口」! 甚至還會被地方教育單位要求,必須按照「申請格式」寫報告、附照片證明等等荒謬的要求! 特別是當涉及「經費」補助的核驗,儘管確實有行政程序與公文的必要;但官員的權責不能以此本末倒置,「讓災民辛苦,讓自己輕鬆」,災難時刻,公務人員應該更加「主動承擔,行政程序的繁瑣環節」才對! 而這次若來檢驗教育部,是否真正具備動員協助救災的「誠意與能力」,應該要觀察的,就是這個關鍵的環節了! 事實上,每一回重大災情之後,整個教育部由上到下的各職司也忙得不得了,幾乎都陷入在「學校硬體重建」的規劃會議與整理報告之中。 忙著「開會議、弄評估、搞預算、定規格」是沒錯! 但我們還是要提醒,這些乍看之下「義正辭嚴的忙碌」,有時會誤認了教育工作的「主體」,以為是「學校的校舍硬體」,而不是「學校的孩子們」! 我必須要提醒,教育部這次應該花更多的人力時間,去針對「活生生的孩子們」,多做一些「細膩的、貼心的後續規劃與輔導」。 真的不要總是以為,透過「編列預算項目,撥發到地方政府」,一切事情就能搞定! 而應該去邀請或動員更多,包括有經驗的「民間輔導志工」在內的專家們,去提出更多「有創意」「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得到溫暖,而不是大人們認知上自我安慰」的後續作法! 如同爸爸們,眼中總是在意那些「屋宇房舍、工作收入」,以為這才是建設一個家! 殊不知,其實永遠是媽媽通常才會給的那些「伸手呵護、溫暖擁抱」,這些才是孩子們真正在意的,也才能讓災區孩子們「儘快復原」的關鍵! 特別是災區的大人們,面對家園殘破、財產失去、痛失親人種種的打擊,有時連自己都挺不住了!「九二一」之後,災民們酗酒澆愁的比例很高,偕同孩子自殺的案例也不時傳出。 與其他的政府部會不同,教育部儘管不是在嚴重災情當下的第一手救援,卻毫無疑問是「後續重建的關鍵主力」!倘若能將孩子們照顧好了!穩固住了!孩子們的笑容,有時反倒是激勵災民們繼續努力下去的最大動力呢! 因此,我多麼希望也期待著,教育部不要只是忙著用「爸爸的眼睛」,重點都在校舍重建的建設規劃;而是能夠真正伸出「媽媽的手心」,讓所有因應的政策能夠帶動民間愛心,化成撫摸並復原孩子們心中傷口的一份真實溫暖。 特別是教育部長鄭瑞城,在所有他過去的學生印象中,他都是一位深具同理心與決斷力,「心思細膩,且能父兼母職」的人物。 希望這次的教育部,能因此不要只有那萬年不變的「災區巡視」與「校園重建」思路而已,而能伸出「媽媽的手心」,真正抹去「災區孩子們的眼淚」!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